孔子周游列国详细介绍(孔子周游列国14年大事记)

孔子周游列国,是他生命中最为落魄的一段岁月,不但被人称作为“丧家之犬”,还曾经被围困断粮,甚至差点丢了性命这段经历,应该是孔子最为不堪的回忆,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孔子周游列国详细介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孔子周游列国详细介绍(孔子周游列国14年大事记)

孔子周游列国详细介绍

孔子周游列国,是他生命中最为落魄的一段岁月,不但被人称作为“丧家之犬”,还曾经被围困断粮,甚至差点丢了性命。这段经历,应该是孔子最为不堪的回忆。

然而孔子周游列国14年,去的最多的却是卫国。这是什么原因呢?

孔子开始东游的时候是五十五岁,那一年是公元前497年。担任鲁国的宰相,在他的帮助下,鲁定公治下的鲁国出现了短暂的政治修明。这让齐国感到了恐惧,便采用犁组的计策,向鲁国赠送了八十名女乐。

季桓子接受女乐后,一连三天,不肯办理政务,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开始与季氏出现不和。

不久,鲁国举行郊祭,按照惯例,祭祀之后大夫们都会得到一份祭肉,可这次孔子却没有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

孔子离开鲁国时,曾作《去鲁歌》一首,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优哉游哉。维以卒岁。”

孔子离开鲁国的第一站就是去了卫国,住在子路的大舅哥颜浊邹的家里,而且一直住到第二年。这时孔子已经五十六岁。

卫灵公非常尊重孔子,听说孔子住在卫国,便给他送来粟米六万。过了没有多久,有人向卫灵公诬陷孔子,卫灵公便派人带着兵仗护卫孔子。孔子唯恐得罪卫君,住了十个月,便离开了卫国,前往陈国。

在路过卫国的匡地的时候,孔子被匡地人误认作阳虎,把他拘禁了五天。因为阳虎曾经对匡地施行过暴力,而孔子的相貌又与阳虎相似。孔子便让随行人员向卫国的臣属宁武子请求解救,消除了误会,孔子才被释放了出来。

在子路治理的蒲地住了一个多月,孔子又返回卫国,住在卫国大夫蘧伯玉的家中。

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听说之后,派人对孔子说:“来到卫国而又想与我们国君建立交情的各国君子,必定前来见我。我希望也能见到你。”

孔子起初还婉言推辞,后来迫不得已,便入宫去见南子。

南子非常美貌,姿色妖娆,过去曾经与宋朝通。孔子进门以后,面向北方,俯首跪拜。南子回礼,环珮撞击,叮咚作声。

孔子与南子隔着纱帘互相见面以后,便出了内宫。过了一个多月,卫灵公与南子同车而行,宦官雍渠在右首陪坐,让孔子坐在第二辆车上,大摇大摆地走过街市。孔子羞愧不堪,便离开卫国,前往曹国。

不久,孔子又离开曹国,前往宋国。他与弟子在大树下演习礼仪的时候,宋国的司马桓魋打算杀害孔子,便将大树砍倒。

于是,孔子换上平民的服装,经过宋国,前往郑国,途中与弟子失散。孔子独自站在外城东门前面,有一个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一个人,他的前额象帝尧,后颈象皋陶,肩膀像子产,然而由腰部以下比大禹还相差三寸,他那憔悴而又颓丧的样子,就像一只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相告,孔子欣然欢笑着说:“说到形体相貌,那并不重要。至于说我像一只丧家之狗,的确说得不错!”于是,孔子前往陈国,在司城贞子的家中住下。

孔子五十九岁时,由陈国经过蒲地,适逢公叔氏率领蒲人叛乱,蒲人又将孔子拘留。蒲人害怕孔子弟子公良孺勇猛且善于搏斗,便对孔子说:“如果你不前往卫国,我们就把你放了。”孔子向蒲人立下盟誓,蒲人便将孔子放出东门,而孔子却又前往卫国。

子贡说;“连盟誓也可以背弃吗?”孔子说:“这是在受到别人要挟的情况下立下的盟誓,神明是不认可的。”

卫灵公听说孔子来了,便前往郊野迎接。他问孔子:“可以攻打蒲地吗?”孔子回答说:“可以。”卫灵公说:“我国的大夫认为还不可以攻打。现在的蒲地,是卫国防御晋楚两国的前哨,恐怕还是不攻打的好吧?”

孔子说:“那里的男子有死守蒲地的决心,那里的女子有保卫西河的意见,我是主张讨伐的人,只不过是与公叔氏共同发动叛乱的四五个人。”卫灵公口头上回答说“好”,却并不发兵攻打蒲地的意思。

晋国的佛肸担任中牟邑长官。赵简子攻打范氏和中行氏,讨伐中牟。佛肸反叛,派人去叫孔子,孔子打算前往,子路很不高兴,孔子终未成行。

孔子准备西行去见赵简子,来到黄河岸边时,却听到了赵简子将窦鸣犊与舜华二位贤大夫杀害的消息。孔子面对黄河,叹息着说:“浩荡的黄河之水真是壮美啊!我不能渡过黄河,这是命运的安排。”

子贡说:“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窦鸣犊与舜华两人都是贤明的大夫,在赵氏尚未得志的时候,由于任用了他们二人,才得以执政。赵国之所以治理得好,这是鸣犊的功绩。杀害鸣犊而聘请我,我孔子为什么要去?焚烧了树林打猎,麒麟就不会来;倾覆鸟巢毁坏鸟蛋,凤凰就不会飞翔。鸟兽都厌恶那些伤害其同类的事,何况君子呢?君子不愿意损伤自己的同类,所以我才这样说。”

于是又作《将归操》:“翱翔于卫,复我旧居;从吾所好,其乐只且。”并鼓琴而歌。大意就是:还是在卫国自由自在地遨游,回到我的故乡去吧。按我自己的意思行事,这才令人有许多快乐。

于是孔子又返回卫国,在蘧伯玉的家中住下。后来,卫灵公向孔子请教作战的阵法,孔子回答说自己没有学过。第二天,卫灵公与孔子谈话,看到大雁飞过,便仰头观望,并不专心听孔子讲话,于是孔子离开卫国,又一次前往陈国。

孔子六十岁时,住在陈国。这一年秋季,季桓子病重,便对儿子季康子说:“我死后,你肯定会做鲁国的宰相。做了鲁国的宰相后,你一定要召回孔子。”

季康子继位以后,打算将孔子召回。公之鱼却说:“以往我们先君不能够始终任用孔子,遭到诸侯的讥笑。现在要是又不能够始终任用他,这就要再一次被诸侯所笑话了。”

季康子说:“然而,我们把谁召回来更合适一些呢?”公之鱼说:“一定把冉求召回来。”因此,季康子便派遣使者去召冉求。

在冉求准备启程的时候,孔子说:“鲁国人将冉求召回去,不会只是委任他一个无足轻重的职务,而是准备委以重任的。”就在这一天,孔子发出了“归去吧,归去吧”的感叹。

孔子六十一岁时,由陈国前往蔡国。六十二岁时,由蔡国前叶邑,叶公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不久,孔子又返回蔡国。有子路向长沮、桀溺询问津渡等各个篇章记录的史事。

六十三岁时,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一带活动。楚国派人延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去回拜答礼。陈、蔡两国的大夫计议说:“如果孔子被楚国所任用,陈国和蔡国就危险了。”陈、蔡两国就共同调集步兵,把孔子围困在野外。

孔子在陈地遭受围困的时候,曾经断粮七日,但是他仍然坚持为弟子讲授学业,毫不懈怠。孔子让子贡到楚国求助,楚昭王发兵前来迎接,此后孔子才得以脱身。

楚昭王准备把七百里书社之地封给孔子,楚国令尹子西从中阻挠,楚昭王这才作罢。不久孔子便由楚国返回卫国。

孔子六十四岁时,仍住在卫国。在此之前,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与宋朝通奸,卫灵公的太子蒯聩欲杀掉南子,没有成功。太子蒯聩逃亡宋国,卫灵公把蒯聩的同党尽数驱逐。

及至卫灵公去世,蒯聩的儿子卫出公辄即位。蒯聩打算回国,卫出公不愿意发兵抵制蒯聩,诸侯也屡次就蒯聩之事责备卫出公。卫出公打算任用孔子来治理国政。

子路问孔子:“卫君等着您去治理国政,您准备首先去做哪一件事情?”孔子说:“果真如此,我就先来纠正卫国的大义名分!”子路说:“您的迂腐竟然已经达到如此地步!您又如何能够纠正?”因此子路便在卫国做官。

孔子六十六岁时,夫人亓官氏去世。过了整整一年,孔鲤还在哀哭。孔子听见哭声就问:“是谁在哭泣?”门人说:“是孔鲤。”孔子说:“嘻,他也太过分了。”孔鲤闻言,便不再哭泣。

六十八岁时,孔子住在卫国。冉有担任了季孙氏的将领,与齐国军队在郎地作战,打败了齐军。

季康子问;“你的用兵之道,是学习得来的呢,还是天生就有的呢?”

冉有说;“我是从孔子那里学习来的。”

季康子说:“我打算召孔子回国任事,你看可以吗?”冉有回答说:“如果准备召用孔子,就别让小人居中离间,这就可以了。”

于是,季康子带着礼物去迎接孔子。孔子回到鲁国,从而结束了他长达14年的周游活动。鲁哀公请他住进宾馆,向孔子请教治理国政的办法,但终究不能够任用孔子。

孔子自卫国回到鲁国途中,写下《猗兰操》一首,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世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汉蔡邕在《琴操·猗兰操》条目下注说:“《猗兰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

诗的前三句是蔡邕在《琴操》中引述的孔子原作,后四句据说是韩愈补录的轶文。看来这首诗在流传过程中已经失去其完整。

我们可以把《猗兰操》看作是孔子对14年周游经历的总结,其中有对世态的失望,更有一种生不逢时的慨叹。

最后归结到一个“操”字,操,操守也。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兰花的操守,不也正是君子所当坚守的节操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