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账号被骗了可要求10倍赔偿吗(花1.4万元购买游戏角色和装备)

游戏账号被骗了可要求10倍赔偿吗(花1.4万元购买游戏角色和装备)(1)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施於辰记者严君臣)随着网络游戏的盛行,相关游戏账号、角色、装备等网络虚拟财产的交易越来越普及。南通通州一男子花重金购买了网络游戏角色及其装备,然而卖家却迟迟不肯交付。近日,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起网络虚拟财产买卖合同纠纷,判决卖家返还购买价款并承担违约责任。

2021年2月,原告葛某向被告吴某购买某网络游戏角色“召唤兽”及所含装备,并签订买卖合同。合同约定:吴某在收到款项后应及时将游戏角色上架交易平台,并确保交易安全;若有一方不履行合同,或有损另一方利益,则违约方应赔偿合同金额的2倍。合同签订后,葛某按约支付了购买款,但吴某拒不交付游戏角色及装备,也不愿按约赔偿,葛某遂诉至法院要求吴某按约赔偿。

通州法院经审理认为,葛某向吴某所购买的游戏角色属于网络虚拟财产,其以数据形式存在于特定电子虚拟空间中,游戏用户通过一定的抽象劳动对角色进行升级、装备等,并通过转让、交易等方式产生了经济收益,案涉交易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葛某与吴某因购买网络虚拟财产形成的买卖合同关系,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双方应按约全面履行合同义务。合同签订后,葛某支付购买款14000元,但吴某未按约交付,构成违约。最终,法院判决吴某返还葛某网络虚拟财产购买价款14000元并承担违约责任。

法官说法:

网络虚拟财产买卖受法律保护

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该条规定作为总则编中的原则性规定,寥寥数字,但却填补了我国法律在虚拟财产保护问题上的空白,明确了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对于我国依法全面保护虚拟财产具有重大意义,确认网络虚拟财产的财产价值属性成为必然。在当前司法实践中,网络虚拟财产交易一般被认定为合同之债的转让,也受到法律的保护。

(现代快报全媒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