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老英雄一生功勋压箱底60多年(老兵今年100岁深藏功名60余载)

有一位老兵

今年100

曾荣立一等战功2次、三等战功一次

还获得其它众多荣誉

复员后却深藏功名60余载

鲜有人知道他是战功卓著的英雄

今天,东微君就带你走近他——

71年前

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率先渡过长江,在敌人的防线上“撕”开一个缺口,荣立一等功。

65年前

他复员回到家乡,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为家乡水利建设全力奉献。

27年前

他眼部旧伤复发,被迫摘掉左眼球。为了不给国家添麻烦,他将住院发票全部撕掉,不让家人找公家报销。

现在

他百岁高龄,仍然坚持学习,从未缺席过村里的党组织活动。他常常告诫子孙: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对党忠诚,做实事,要对党和人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他就是江西省高安市

大城镇洲上村百岁老兵——陈训杨

91岁老英雄一生功勋压箱底60多年(老兵今年100岁深藏功名60余载)(1)

陈训杨,1920年6月出生,江西省高安市大城镇洲上村人。1948年入伍,1949年入党,先后参加过渡江战役、西南战役、抗美援朝等,荣立一等战功二次,三等战功一次,被评为“水上英雄”、“行军模范”。

战争年代

他冲锋陷阵、南征北战、九死一生

和平时期

他默默奉献、深藏功名、坚守初心

伟大和平凡、赫赫战功和质朴本色

在他身上形成的反差如此强烈

又融合得如此自然

奋勇杀敌报效国家,身经百战屡立战功

陈训杨出生于1920年6月,家境贫寒,有兄弟7人,他排行老七。因时局动乱,6个哥哥或参军抗日、或被国民党抓壮丁,都一去不回。由于战事吃紧,1948年,陈训杨最终也因抓壮丁而被迫到了国民党部队当兵。

91岁老英雄一生功勋压箱底60多年(老兵今年100岁深藏功名60余载)(2)

陈训杨获得的军功章。

不到4个月,陈训杨所在部队被解放军俘虏。面对国仇家恨,他放弃了遣散路费,毅然参加了解放军。

刚加入解放军,部队里会定期召开诉苦大会。在会上,得知他家中6人均牺牲于战争,在场的人无不动容。他将家人灵牌带至会场,连长、指导员主动为其托举灵牌祭奠。这个小小的举动深深打动了陈训杨,“他们感动了我,我就要求入党,连长说要15年,后来我一年就争取到了。”尽管年事已高,很多陈年往事记不太清,老人却对这个细节记忆犹新。

此后,陈训杨满怀着一腔热血投入到了解放战争中。每次战斗他都奋勇争先,并在淮海战役的大小战斗中屡立战功。

1949年4月21日,为争取早日解放全中国,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夺取国民党政治经济中心南京。当时,长江风大浪高,上级决定成立“突击队”抢占渡口,为大军开路。“突击队”要求:必须是党员,必须是南方人,同时识水性。一听到这个消息,仅符合是南方人这个条件的陈训杨,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长江历来被兵家视为天堑,国民党军以70万兵力组织长江防御,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我父亲和一个赣州籍的战友互换了地址,所有人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率先抢占渡口,打掉敌人的堡垒。”从小常听父亲讲战场上故事的陈坝根说。

91岁老英雄一生功勋压箱底60多年(老兵今年100岁深藏功名60余载)(3)

船至中流,敌人的炮弹不断打来,在近旁炸起冲天水柱。“大家尽管往前冲,船千万不能沉!”眼看有的木船被炮弹打穿了,战士们更加卖力摇桨,奋力冲出敌人的火力攻击点。

从当日凌晨3点至第二天清晨8点,陈训杨不顾生命危险、不知疲倦,在最宽处达10余公里的江面上六进六出,接送战友。小木船被炸成碎木板后,他又扶着木板漂上对岸,300人的“突击队”仅50余人成功上岸,到占领敌方阵地时,幸存者仅有13人。

在这场殊死的战役中,陈训杨荣获一等战功,被评为“水上英雄”,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南京解放后,陈训杨又随部队马不停蹄地投身到解放大西南的战役中。西南地区地势崎岖,山高路陡。陈训杨不怕苦不怕累,曾在一天之内负重行军180里,被军区评为“行军模范”。由于长期肩扛重达30多斤的轻机枪,他的右肩肩胛骨严重变形,右肩明显低于左肩。

91岁老英雄一生功勋压箱底60多年(老兵今年100岁深藏功名60余载)(4)

陈训杨的功臣简历和立功事迹。

陈训杨随部队南征北战,不到半年行军六省区,先后参加了解放大西南、成都会战以及剿匪建政工作。1950年,他响应党的号召入朝参战,先后参加了朝鲜西海岸反空降和抗登陆作战及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等。朝鲜停战后,他随部队驻守平康、铁原前线,在朝鲜一打就是5年。7年多的战争生涯,陈训杨出生入死,参加大小战役10余场,屡立战功。

深藏功名建家乡,军人退伍不褪色

“你们一定要做到,立功不要骄傲,要再接再厉,以普通党员的身份搞好家乡建设,另立新功!”

1955年4月,结束了浴血奋战的岁月,陈训杨由国防部批准复员。离开部队之时,部队首长杨得志这样叮嘱他们。朴实无华的话语,却成为陈训杨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共产党员人生信条。

他回到家乡后,只字未提自己在部队立功受奖的事。所以在家乡高安,鲜有人知道陈训杨的战功。

回乡不久,家乡开展初级互助社。村民们都踊跃上交家里的农具、耕牛,发展农业生产。陈训杨二话没说,拿出仅有的300元复员补贴,买回两头大水牛交到社里,剩下的钱则分发给苦难的亲戚邻里。

“陈训杨老英雄回到地方以后,真是退伍不褪色,到现在都保持着一个军人、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曾经跟他一起共事的洲上村村委会老主任陈普生一说到他,敬爱之情油然而生。

说起爷爷,孙子陈传球更是满脸自豪。“爷爷天生就与水有不解之缘。渡江战役与敌人战斗的同时,还与江水搏斗;脱下军装,他还是与水战斗。”陈传球笑着说,按照组织安排,爷爷一开始被分配在县里林业部门工作。后来新中国发动了一场向大自然“宣战”、治理江河、兴修水利的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1958年,由于有部队战斗经验,爷爷奉命调至上游水库任施工团第三连指导员。在修筑大坝期间,他时刻以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身份要求自己,不忘初心、本色不改,累活脏活抢着干,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带着大家不分昼夜奋战。

91岁老英雄一生功勋压箱底60多年(老兵今年100岁深藏功名60余载)(5)

陈训杨曾参与修建的上游水库全景。

洲上田南村今年74岁的村民滕朝九,也是当年上游水库修筑者之一。“完全军事化管理,每天3点钟他就催我们起床,然后同我们一起劳动,吃饭都是送到工地上去的。他总是最早出门的,最晚收工的那个。”说起与陈训杨一起修筑大坝的情形,滕朝九这样说,“修建水库会遇到很多难题,他与大家一起抡大锤、打炮眼、开山放炮,和大家一起手挖肩抬。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

无论酷暑炎炎,还是大雪纷飞,陈训杨都带领着广大群众,坚守一线。在每个月的团部总结大会上,他带领的连队每次都获得先进奖。春去秋来,从1956至1960年,他辗转于高安水利工程建设一线,先后修建了碧山、樟树岭、九龙等水库、堤坝,并被县里评为“劳动模范”,多次受到表彰。

91岁老英雄一生功勋压箱底60多年(老兵今年100岁深藏功名60余载)(6)

百岁老兵陈训杨。

高安的群众,至今都还记得陈训杨修建的每一个工程。因为专注于新中国水利建设,他无法照顾家庭,以至于4个子女出生时均未在家;因为专注于新中国水利建设,他把水库当成自己的孩子,以至于特意在每个子女名字中间都取了一个“坝”字:大儿子陈坝根、大女儿陈坝英、二女儿陈坝凤……

1960年,水利工程结束后,组织上将他调到黄沙苗圃工作。陈训杨觉得自己是个“大老粗”,不适合这样的工作,便找到当时的县委县政府领导,主动申请放弃铁饭碗,甘愿回到洲上老家,做普通农民。

回到家乡后,他也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混日子,而是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带领乡亲们搞建设。为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不管是植树造林,还是果园开发、河道清淤,他都事事在先。

祖孙三代忠于党,红色基因代代传

从1949年入党至今,已经70多年。岁月改变了老人的容颜,从不曾改变的,却是老人对党的无比忠诚与热爱。

91岁老英雄一生功勋压箱底60多年(老兵今年100岁深藏功名60余载)(7)

老人生活简朴,外衣的袖口磨掉了,可他从不忘记在胸前别上一枚毛主席纪念章。久而久之,儿媳妇完全知晓了老人家的心意,每次把衣服洗干净后,都会郑重地把纪念章别上。

91岁老英雄一生功勋压箱底60多年(老兵今年100岁深藏功名60余载)(8)

陈传球说:“爷爷跟我聊了很多故事,他说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去学习文化,没有去北京见毛主席。”

当被问怎样才算得上一名好党员时,老人的回答干脆利落:“一辈子忠于党、不怕牺牲;放到现如今,就是一心跟着党走,做任何都吃得起亏,对得起自己的信仰。”

个人干净、勇于担当,他是这么要求自己,也是这么要求家人的。

有件事,陈坝根仍然记忆犹新。

在1950年云南剿匪途中,陈训杨老人的左眼被土匪射伤,后经抢救治疗才无大碍。40多年后的1993年,年近七旬的他,左眼球旧伤复发进行了手术摘除,用去医药费630多元。镇民政所知道后,让陈坝根找好住院发票向上报销,没想到他却遭了父亲斥责:“家里出不起这笔钱吗?还要向国家伸手?你这共产党员难道是混进去的?”为防止家人再打报销的主意,他干脆将住院发票全部撕掉。

他常常对儿孙讲起过去战场的往事,然后哽咽着告诫家里人:“人啊,要懂得知足,我的多少战友尸骨都找不到,可我娶了老婆还生了孩子,有吃有穿,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91岁老英雄一生功勋压箱底60多年(老兵今年100岁深藏功名60余载)(9)

陈训杨和老伴在一起。

“爷爷非常疼爱我,对我从来都是好脾气,自我懂事起,他就从没骂过我,但因为这件事他却对我大发脾气。”陈传球说,“有一次,村委会组织党员上党课,过组织生活。由于天气不好,我担心爷爷年纪大行动不便,就没通知他。他知道后,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那一刻,他再也不是我心里慈眉善目的爷爷,分明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陈传球说。

俗话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在陈训杨的率先垂范下,他的儿子、孙子不但在日常点滴中感受着他的精神境界,而且延续了他身上的红色基因,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受父亲的影响,陈坝根从小就乐于助人,不计个人得失,在村委先工作的20多年里,他为群众办的好事不计其数。说到陈坝根,群众都说,在陈坝根的身上,我们大家看到了陈训杨的影子。

如今,这种红色基因又传承到了陈训杨的第三代。在这个家庭里,红色基因已经像鲜红的血液一样,流淌到孙子陈传球身上。读大学时,陈传球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且凭着出色的表现成为一名大学生党员。大学毕业那年,他决定放弃在城里找工作的念头,回来支援家乡建设。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爷爷之后,立马得到了他的支持。

村人里说,几十年来,每次开党员大会,陈训杨都早早到达会场,从不无故缺席。现在,更是出现了祖孙三人一同上党课的情景。

在陈训杨的影响下,家人都遵纪守法,本分为人,儿孙们继承着他的优良作风,处处发挥着党员带头示范作用。

91岁老英雄一生功勋压箱底60多年(老兵今年100岁深藏功名60余载)(10)

陈训杨全家福。

百岁老兵陈训杨

向您致敬

责编:樊羽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