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一表改造谁来落实(开一扇窗办三地事)

近日,浙江省嘉善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内人头攒动“长三角一体化服务专窗”的服务桌前,王其亮为公司办理企业变更登记,公司注册地在上海青浦区,但主要的经营地在嘉善“原本以为只有回上海才能办,没想到在嘉善就把事情办好了,节省了不少时间”王其亮连连点赞 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江苏吴江三地人员交流、企业迁移日益频繁,人才、资本加速流动,“开一扇窗,办三地事”,成为必然需求 “示范区企业”迁移无障碍 日前,苏州石磊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干晨亮,希望将企业迁至上海青浦当天上午向苏州市吴江区行政审批局递交相关材料,下午就看到了上海市青浦区行政审批部门扫描过来的新营业执照这是示范区内完成的首个企业跨省迁移事项 去年3月,家住嘉善的姚先生,来到嘉善县政务数据办“长三角一体化企业开办服务区”咨询如何在上海青浦区朱家角镇办理一张建材贸易公司的营业执照当天,青浦区市场监管局就核发了该公司的营业执照这是一体化示范区内,通过“长三角一体化”跨区通办办理的首张营业执照 “苏浙沪三地政策有差异,结果不互认,办理事项要递交的材料不同,流程不同,甚至连事项名称都不同”嘉善县政务数据办市民服务中心副主任费捷告诉记者,这成了打通三地政务服务一体化办理的“卡脖子”问题随着示范区的建立,一系列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去年5月,示范区三地政务服务部门建立长三角一体化政务服务联动机制;8月15日签订一体化示范区政务服务年度方案;通过多层协调机制,实现三地的联动和协同发展,推进三地政务信息共享互认、跨区通办 如今,“一地办证、多地互认”正成为现实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日渐频繁的三地要素资源流动,示范区还将企业迁移作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列入重点高频事项进行全流程梳理,探索推出企业迁移的“套餐服务” “示范区人”收获感满满 精密机械工程师刘先生拿着刚刚打印出炉的社保证明感叹:“太方便了”刘先生虽然在嘉善工作,但因为总公司在上海,社保依然交在上海过去打印社保证明必须回上海,可现在,在嘉善的自助机上,只花了1分钟就办好了这是长三角政务服务“自助通办”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示范区已布设统一的综合自助终端196台,较去年增长30%2020年,自助终端使用人数14万,较去年同期增长83%,有望年底实现翻一番,自助打印功能使用7.6万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6%;首批758项事项已纳入“自助通办”范围 线下业务加速融合的同时,线上办理更加便捷上海的史女士计划带母亲一起去台湾旅游,可在办理入台证时,由于母亲的户口在嘉善,两人分属不同辖区,旅行社要求必须提供母女关系的证明于是,她打开“浙里办”App,只用了2分钟时间,就完成了母女关系证明的网上申报第二天,史女士就收到了和母亲曾经共同在嘉善登记的户籍材料复印件 浙江“浙里办”、上海“随申办”、江苏政务服务App,这三款App正在长三角逐步实现“无感切换”——无论手机上下载的是哪款App,“长三角示范区人”都可以在该App上找到长三角“一网通办”专栏,由此入口,即可切换成其他区域的政务服务页面 线下,终端基本覆盖;线上,渠道全面打通“跨域通办”正成为一体化示范区办事的“标配” 未来,示范区范围内,还将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申报材料、审核规范、办理时限、结果形式等方面的统一,在减环节、减证明、减时间、减跑动次数上取得新突破 嘉善县政务数据办副主任杨渊表示,过去,上海、江苏、浙江对政务服务有着各自的做法,“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都是实践中产生的优秀做法正是有了这样坚实的基础,示范区政务服务一体化才能有如今飞速发展在整合政务服务的过程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三地对于政务服务一体化有着几乎“本能的”认同,在这样的共识下,才能够迅速打通壁垒、构建框架,实现跨行政区域“一网通办”在一体化示范区综合集成,为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积累经验、探索路径,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一户一表改造谁来落实?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一户一表改造谁来落实(开一扇窗办三地事)

一户一表改造谁来落实

近日,浙江省嘉善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内人头攒动。“长三角一体化服务专窗”的服务桌前,王其亮为公司办理企业变更登记,公司注册地在上海青浦区,但主要的经营地在嘉善。“原本以为只有回上海才能办,没想到在嘉善就把事情办好了,节省了不少时间。”王其亮连连点赞。 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江苏吴江三地人员交流、企业迁移日益频繁,人才、资本加速流动,“开一扇窗,办三地事”,成为必然需求。 “示范区企业”迁移无障碍 日前,苏州石磊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干晨亮,希望将企业迁至上海青浦。当天上午向苏州市吴江区行政审批局递交相关材料,下午就看到了上海市青浦区行政审批部门扫描过来的新营业执照。这是示范区内完成的首个企业跨省迁移事项。 去年3月,家住嘉善的姚先生,来到嘉善县政务数据办“长三角一体化企业开办服务区”咨询如何在上海青浦区朱家角镇办理一张建材贸易公司的营业执照。当天,青浦区市场监管局就核发了该公司的营业执照。这是一体化示范区内,通过“长三角一体化”跨区通办办理的首张营业执照。 “苏浙沪三地政策有差异,结果不互认,办理事项要递交的材料不同,流程不同,甚至连事项名称都不同。”嘉善县政务数据办市民服务中心副主任费捷告诉记者,这成了打通三地政务服务一体化办理的“卡脖子”问题。随着示范区的建立,一系列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去年5月,示范区三地政务服务部门建立长三角一体化政务服务联动机制;8月15日签订一体化示范区政务服务年度方案;通过多层协调机制,实现三地的联动和协同发展,推进三地政务信息共享互认、跨区通办。 如今,“一地办证、多地互认”正成为现实。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日渐频繁的三地要素资源流动,示范区还将企业迁移作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列入重点高频事项进行全流程梳理,探索推出企业迁移的“套餐服务”。 “示范区人”收获感满满 精密机械工程师刘先生拿着刚刚打印出炉的社保证明感叹:“太方便了!”刘先生虽然在嘉善工作,但因为总公司在上海,社保依然交在上海。过去打印社保证明必须回上海,可现在,在嘉善的自助机上,只花了1分钟就办好了。这是长三角政务服务“自助通办”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示范区已布设统一的综合自助终端196台,较去年增长30%。2020年,自助终端使用人数14万,较去年同期增长83%,有望年底实现翻一番,自助打印功能使用7.6万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6%;首批758项事项已纳入“自助通办”范围。 线下业务加速融合的同时,线上办理更加便捷。上海的史女士计划带母亲一起去台湾旅游,可在办理入台证时,由于母亲的户口在嘉善,两人分属不同辖区,旅行社要求必须提供母女关系的证明。于是,她打开“浙里办”App,只用了2分钟时间,就完成了母女关系证明的网上申报。第二天,史女士就收到了和母亲曾经共同在嘉善登记的户籍材料复印件。 浙江“浙里办”、上海“随申办”、江苏政务服务App,这三款App正在长三角逐步实现“无感切换”——无论手机上下载的是哪款App,“长三角示范区人”都可以在该App上找到长三角“一网通办”专栏,由此入口,即可切换成其他区域的政务服务页面。 线下,终端基本覆盖;线上,渠道全面打通。“跨域通办”正成为一体化示范区办事的“标配”。 未来,示范区范围内,还将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申报材料、审核规范、办理时限、结果形式等方面的统一,在减环节、减证明、减时间、减跑动次数上取得新突破。 嘉善县政务数据办副主任杨渊表示,过去,上海、江苏、浙江对政务服务有着各自的做法,“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都是实践中产生的优秀做法。正是有了这样坚实的基础,示范区政务服务一体化才能有如今飞速发展。在整合政务服务的过程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三地对于政务服务一体化有着几乎“本能的”认同,在这样的共识下,才能够迅速打通壁垒、构建框架,实现跨行政区域“一网通办”在一体化示范区综合集成,为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积累经验、探索路径。

来源: 解放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