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对鸳鸯的感悟(对于鸳鸯来说是什么)

提起《红楼梦》中那些善良、美丽、可爱的姑娘们,绕不开一个出类拔萃的女孩儿——鸳鸯。说起鸳鸯,绕不过去一个话题——死亡。死亡是每个人的最后归宿,原就是正常的人生规律。但相比迎春、晴雯等对未来未知的命运相比,鸳鸯的未来,鸳鸯是清清楚楚地明白自己的命运的。

贾母对鸳鸯的感悟(对于鸳鸯来说是什么)(1)

10年版电视剧鸳鸯剧照

马克·奥勒留在《沉思录》说到:“有什么样的本性,便做出什么样的事情,这是必然的;如果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就好比希望无花果树没有苦涩的汁液。但无论如何要谨记:你和别都会很快死去,不久之后你们的名字也将被后人忘记”(4.6)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关于鸳鸯的结局必定是贾母去世后,鸳鸯悬梁自尽或者出家当尼姑。按当时贾府的势力,贾母去世时贾府气势虽然开始败落,并没有一败涂地。贾母去世后,贾府还正常运营一段时间后才被抄家,贾府的大厦才彻底倾倒。鸳鸯若等到那时候,就真的可以和惜春一起出家了,可惜没等到。

鸳鸯之所有在贾母走后选择自杀,因她知道自己走投无路。

鸳鸯太知道贾赦这个人心狠手辣。

马克奥勒留在《沉思录》:追求不可能的事情便是疯狂,但恶人做事不可能不疯狂。(5.17)

贾赦其实就是疯狂的人!

贾赦看上石呆子家珍藏的一些扇子,石呆子多少银钱也不出让。结果贾雨村诬陷石呆子欠官银,把那些扇子抄了来。贾琏因几把扇子,把石呆子一家整得倾家荡产而不满,还遭到贾赦一阵毒打。贾赦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尚且如此手狠,因自己喜欢几把扇子,敢让对方家破人亡,对反抗他求婚的鸳鸯,其结局可想而知。贾赦单等贾母百年后,就制鸳鸯于死地。这个鸳鸯心里很明白。作为一个地位低下的家奴丫头,鸳鸯哪里能跑出主子的手掌心?清朝,丫头到底什么回事呢?

贾母对鸳鸯的感悟(对于鸳鸯来说是什么)(2)

贾赦、鸳鸯剧照

在清朝,官宦贵族家的丫鬟,一般有这三种:

(1)家生子

鸳鸯就是贾府家生家养的丫头。鸳鸯的父母、哥嫂都在贾府做事,都是贾府的家奴。贾赦开始动用鸳鸯的嫂子来劝说鸳鸯。她嫂子听说后,高兴坏了。鸳鸯一旦答应贾赦,就是半个主子,在贾府的身份会提半格。自己的小姑子成了老爷的姨娘,当哥哥、嫂子的就成了“皇亲国戚”,身份自然就不一样。其实,鸳鸯的嫂子并没有什么大错,在当时那个时代,好多女人的出路,最好的结局就是嫁给主子,成为半个主子。这些女孩子们彩霞就属于家生子。

《大宅门》的白景琦的丫头香秀, 不就是最后嫁给白景琦,身份一下子不一样了。区别是喜欢白景琦,他们之间有感情,有喜欢和相互欣赏。

其一,鸳鸯对贾赦没有一点感情;

其二,贾赦的年龄太老了,并且“今天一个小老婆,明天一个小老婆”的好色秉性,让人看不惯;

其三,贾赦的好色,而且不留颜面,“但凡有点平面正脸的都不放过”

其四,鸳鸯心里已经喜欢上一个男子,心中有了自己喜欢的人,当然放不下另一个人。

(2)百姓家的女儿,买来作丫头

在《红楼梦》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丫头,也是《红楼梦》中比较出色的,就是袭人和晴雯。晴雯最初是赖嬷嬷买的小丫头,长得清秀机灵,针线活又好。贾母看着喜欢,赖嬷嬷就把晴雯送给贾母。晴雯进来贾府后,才把姑舅表哥介绍贾府中的。

袭人也是贾府买来的丫头,家中只有自己一只一身的在这里。由于袭人深得高层统治者的喜欢,将来的命运可以两种选择,一是嫁给她服侍的男主人作妾,二是到一定的年龄嫁出去,可能主家连赎身银钱都不要,吧自己赏了去。

在清朝,官府贵族的丫头们的出路和宫里的宫女们的前途一样,到一定年龄后,被父母家人领回去嫁人。不过,对宫女自身条件要求的更苛刻而已。

在金易和沈义羚合作整理的《宫女谈往录》中,慈禧太后的贴身宫女荣儿,说到宫女们的人生经历,就这么说:

我们旗下人,生下来就有口粮,由宗人府发给。这是皇上给的恩典。女孩子长到十二三岁,宗人府就要按册子送交宫里当差了,这是家奴应当孝敬册差事。也不是所有的人家都这样,有的人家门楼高一点儿,或者跟宗人府有点交情,也就免了。有的人家希望女孩子出去见见世面,一来,每月能挣几两银子,家里又能按时按节得到赏钱;二来,女孩子学点规矩,图个好名声儿,借此找个好婆家。真要找个几等侍卫之类的,再有人一提拔,不几年也许就发迹了。

这是清朝皇宫里关于宫女的一些情况。在像贾府等这样的官宦之家,家奴、丫头最后的归宿也大致如此。不过是官宦人家的丫头,多数嫁给小厮而已。

贾母对鸳鸯的感悟(对于鸳鸯来说是什么)(3)

贾母、鸳鸯剧照

(3)陪嫁丫头,作了男主人的通房大丫头

比如平儿,平儿是王熙凤嫁给贾琏的四个丫头之一。结果那三个丫头走的走,死的死,只剩下平儿一个人。王熙凤为了博取个贤良儿的名声,逼着平儿成了贾琏的通房大丫头。却因嫉妒心太强,根本不让贾琏沾身。平儿也是满肚子的委屈不敢说。贾琏呢,在治理家务的能力上远不如王熙凤,对王熙凤又恨又怕,也是干急没有办法,只好到外面去找女人。

贾母去世后,鸳鸯可以减掉头发出家。不过,出家可去的地方,左右不过是栊翠庵,风月庵鸳鸯肯定不会去。鸳鸯虽然对贾母一片忠心,贾母待鸳鸯不过是对待下人好一点而已。在鸳鸯将来的出路,贾母根本没有考虑,也不会在乎。在当时的统治者心里,下人和奴才,不过是他们生活中的玩意和工具。这也是造成鸳鸯悲剧的主要原因。想到鸳鸯的死亡,想起马克·奥勒留一句话:

“你是作为这世界的一部分出现的。你从哪里来,就将到哪里去;或者可以说,经过一个转化过程,你将回到那创造你的宇宙理性之中”。

虽然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文化不同,但人性却是相同的,人类在世界面前的渺小和强大感,却是相同的。译者在翻译《沉思录》这本书时,在《译序》中说到,

贾母对鸳鸯的感悟(对于鸳鸯来说是什么)(4)

鸳鸯剧照

《沉思录》每每涉及疾病、痛苦、欲望、死亡等人生的“严重时刻”。对这些问题,作者从不轻易下笔,而是凝神沉思,反复求诸内心,最后得出来自人生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洞见。

对于生命和死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哪怕一个不受欢迎,得不到温暖的人,对生命本身还是特别珍惜的。鸳鸯,这么有能力的女孩子,在贾府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能如鱼得水,可见鸳鸯的能力,非常了得,非常出色。优秀的人,总会看得比一般人长远和深邃,鸳鸯更会特别珍惜自己的生命。偏偏命运,给她开一个如此致命的玩笑。鸳鸯女不得不绝鸳鸯命。

鸳鸯作为《红楼梦》中特殊的人物,作者是赋予特殊的意义的。

1、 鸳鸯这个名字

鸳鸯是一种水鸟,一般是雌雄相伴而生活,不离不弃,象征在夫妻恩爱。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鸳鸯这个丫头,恰好在男女之事上,没有一点体现。难道鸳鸯心中真的没有“情窦初开”的时候吗?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鸳鸯其实喜欢贾琏。不管是贾赦说:鸳鸯多半恋着宝玉,只怕还有贾琏,还有贾母笑话王熙凤,把鸳鸯给贾琏,让不要脸的公公看看。以及后来,贾琏偷偷求鸳鸯偷出贾母不动用的金银器皿典当银子用,说明鸳鸯对贾琏一定是心有好感的。

而鸳鸯即便喜欢贾琏,却在言行举止之中,一点也不表露出来,说明这个女子很理性,节制,懂得怎么处理自己的感情。不像司琪那样莽撞,不计后果。

2、 鸳鸯的长相

鸳鸯长相应该很平实,决然不像晴雯娇艳,鸳鸯也有自己的优点。作者写鸳鸯“水红绫子袄儿,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子”微微有一点雀斑。因为鸳鸯皮肤白皙,贾宝玉还要腻在她身上,要吃她嘴上的胭脂,可见,鸳鸯长相不错。贾赦略微平面正脸的就不放过,可见鸳鸯长相很出色。再更重要的是鸳鸯把握着贾母的财政大权,这才是贾赦立意要娶鸳鸯的原因吧。

3、 鸳鸯的人品

在鸳鸯嫂子兴冲冲的去找鸳鸯,告诉她有天下的好事时,鸳鸯一定十分的心痛。自己的亲嫂子根本不为自己的一生幸福考虑一点,一心只想着向上巴结。鸳鸯守着平儿和袭人,就把嫂子骂了一顿,其勇敢和泼辣,与软弱的迎春相比,决然不同。鸳鸯怒骂她嫂子:

贾母对鸳鸯的感悟(对于鸳鸯来说是什么)(5)

中间是鸳鸯,鸳鸯剧照

什么喜事?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怪道成日羡慕人家女儿作了小老婆,一家子都仗着他横行霸道,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的眼热了,也把我送火坑里去。我若得脸呢,你们在外头横行霸道,自己就封自己是舅爷了。我若不得脸败了时,你们把亡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

可见鸳鸯的思路很清晰,口才也很敏锐,对前途分析的也透彻。到最后贾母去世后,鸳鸯应该自绝身亡,鸳鸯知道自己的亲哥嫂也是靠不住的。人性世态炎凉,才是作者刻画揭露的宗旨。

鸳鸯的人品,还体现在她无意碰到“野鸳鸯”司琪和潘又安幽会时,替他们偷偷瞒下了。司琪在当时社会礼教来说,犯的可是大错,即便被主家打死,也理所应当。鸳鸯看到司琪病恹恹的样子,知道她害怕自己去告状,赶紧偷偷的向司琪保证自己永不会说出去,让她好好养病。可见鸳鸯是个善良的女孩儿。

4、鸳鸯自杀身亡,贾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自己的儿子贾赦是个什么样的人,贾母是非常了解的。正因为贾赦不够善良,也不顾脸面,贾母才偏心贾政。过中秋节的时候,贾赦讲了一个笑话,就是影射贾母偏心,后来又向贾母道歉,说无心之过。贾母听了这个笑话后,半日没有言语,后自嘲说儿子在埋怨自己偏心呢。

贾赦一味的埋怨贾母偏心,却不反观自己所作所为,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结果的?就像民间的俗语,毒蛇从来不觉得自己有毒,就是这个意思。

但鸳鸯拒绝贾赦后,贾母不知道什么后果吗?可能觉得自己会活很大年龄,到时候这个事过去了,贾赦也就不在乎了。更重要的是,贾母根本不在乎下人的命运和结局。就像她一首调教出来的晴雯,最后被王夫人赶走,贾母只说当初觉得晴雯这个女孩子不错啊,怎么会这样?根本不关心她们的死活。鸳鸯一心对主子尽忠尽心,主子只把她们当做一个工具和一个玩意而已。

后四十回中的鸳鸯,我觉得与前八十回的鸳鸯,判若两人,应该是整理着或者续作者把作者原意修改的面目全非了,所以也没有细细的研究和阅读。

【奥】A·阿德勒《自卑与超越》中的第一篇文章《生活的意义》中说到:

假如我们问一个人,“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他很可能回答不出来。通常人们不是不愿用这个问题使自己困扰,就是用老生常谈的回答来搪塞它。然而,自有人类历史起,这个问题便已经存在了。”

作者在写鸳鸯这个女子时,在写那些曾经娇艳如花的女孩儿们时,在考虑的自己一生穷困潦倒时,心中一定有这样的疑问和思考: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每个人考虑这个问题是,也会很困惑,一时回答不上来。

针对鸳鸯,《红楼梦》中的这个女孩子,生活的意义就是尽心尽职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争取生命的自由,哪怕舍去性命,也不苟活。

总之,作者在塑造鸳鸯这个角色时,赋予鸳鸯性格上的刚烈,与尤三姐刚烈不同。尤三姐是为了标明自己的心迹,绝望而决然赴死。鸳鸯为了追求自己的生命自由,为了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宁愿出家,宁愿舍命,也不想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作者对女孩子追求自由而付出性命的讴歌,同时也对鸳鸯有深深的悲悯之心。

贾母对鸳鸯的感悟(对于鸳鸯来说是什么)(6)

10版《红楼梦》贾母去世,鸳鸯剧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