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兴水新方法(一水护田将绿绕)

扬子晚报网6月15日讯(通讯员 汤洁 记者 刘浏)“一代草圣、十里温泉、百里老山、千年银杏、万只白鹭、十万亩国家级森林公园”,连绵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积淀,珠西支河不仅为两岸居民送来了桃红柳绿、莺啼燕语,也送来了汗青墨香。

治水兴水新方法(一水护田将绿绕)(1)

城南河作为入江河流之一,由于多年来两岸散户的污染排放、商户偷接乱排,导致水质变坏、生态环境恶化,珠西支河是浦口区城南河二级支流,水质问题更为突出,浦口的“绿水青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为还城市河道于民,擦亮浦口生态底色,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一场治理城南河等13条河道的持久战正式打响。浦口区坚持问题导向,真抓实干,开工建设城南河等河道消除劣V类水体水质提升工程、珠西支河恢复工程。

在河道治理上,浦口区始终坚持“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的源头治理原则,通过对河道两侧多个排口逐一摸排,对管网进行系统检测,科学制定排口整治、管网修复等整改方案,做到“一河一策”,精准发力,从源头上切断污水下河的通道。珠西支河原本被水泥盖板覆盖,不见阳光,乍看更像是个“停车场”,河道内源污染严重,排口不明,周边商业体系氛围不佳。针对现状,浦口区通过归并、废弃封堵等处理方式,对沿线13个雨污水排口进行整治,保障排涝的同时做到污水不下河。

再通过河道清淤、驳岸整治、引水补水、景观提升等措施,实现了城南河等多条河道水环境提升,重现河道“水清岸绿河畅景美”。2020年1-12月江苏省最新公布的江苏省县(市、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中,浦口区名列第一。

治水兴水新方法(一水护田将绿绕)(2)

还浦口一汪碧水,不仅要治,还要养。浦口区持续对河道及沿线小型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常态化运营管养。以新河智慧河道系统为依托,加快城南河全流域智慧监测系统监测,随时动态掌握河水的水位、流速、水质等信息,做到全局把控,提高河道管养效率,持续巩固浦口地表水环境。

2020年,“全域劣V类水体消除全覆盖和建成区雨污分流及污水管网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基本实现,但治水的脚步从未停下。为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高品质打造浦口水文化名片,“口袋水系公园”应运而生。采用行步道的方式串联起水岸周边绿化,实施绿化彩化亮化提升,打造生态景观连廊,让居民们白天能观景,晚上能赏色,让珠西支河成为一条既能亲水又能休憩的城中景观幸福河。

新河岸边草木葱茏,但青草下暗藏“玄机”,浅草没过的不是马蹄而是一个个调蓄池。通过设置下沉式绿地,打造雨污水调蓄池的方式,既实现对雨污水进行调蓄与错峰排放,降低管网的排水压力,同时又还居民一片公园绿地,为居民提供健身休憩的好去处。

在生态修复方面,珠西支河以污染源整治,生态修复为核心,通过恢复水体的生态系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实现水质改善,提升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品质。在景观打造方面,珠西支河以园林手法,通过雕塑、小品、景桥、汉白玉栏杆等多种方式打开了这条隐藏在地下长达18年的城市暗涵。停车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高品质自然文化长廊,带动了周边商业氛围,已然成为浦口区老城的新亮点、消费经济的新热点、“治水为民”的新名片。

城南河等河道消除劣V类水体水质提升工程、珠西支河恢复工程本质是治水,但内涵要义在于“为民”,要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下一步,以“近者悦、远者来、居者安”理念为先导,浦口区将持续巩固浦口水环境,擦亮浦口区最鲜亮的底色,助力打造“都市圈最美花园”。

校对 盛媛媛

来源:紫牛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