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流体压强讲解(3D场景化教学带您走进物理)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4节

初三物理流体压强讲解(3D场景化教学带您走进物理)(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能总结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能利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升力产生的原因,进而解释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原因。

3.能利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感受液体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认识规律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提高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总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现象。

三、教学资源准备

爱阿活页式资源平台、多媒体课件、一角硬币、两张纸、机翼模型。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首先教师介绍流体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当液体和气体处于流动状态时压强会怎么样呢?

在提出问题后教师根据课本想想做做,做硬币“跳高”实验,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做一做,并提出问题:是什么力量使硬币“跳”了起来呢?

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吹气前,硬币上表面受向下的大气压,下表面受向上的大气压,它们大小相等,相互抵消。吹气时硬币向上“跳”,说明硬币受到向上的压强比较大,这可能是硬币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减小造成的。因为吹气,加快了硬币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提出问题:流体产生的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

2. 新课教学

为了验证猜想组织学生进行几个小实验并进行分析:

实验1:

初三物理流体压强讲解(3D场景化教学带您走进物理)(2)

如图,手握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进行吹气,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学生进行提问:“这两张纸应该如何运动?”

实验2:

初三物理流体压强讲解(3D场景化教学带您走进物理)(3)

如图,打开阀门,让水流过水管,观察两根粗细不同的水管上方水柱的高度,并对学生进行提问:“这两根水管上方的水柱如何变化?”。

学生讨论,派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演示:

初三物理流体压强讲解(3D场景化教学带您走进物理)(4)

实验1的现象是纸向中间靠拢了。原因:不吹气时,纸张两侧的空气相对静止,致使空气对纸作用的压强相同,气体压强不会引起纸张运动。而吹气时,纸张内侧空气流动快,压强变小,内外造成压强差,空气将纸张压在了一起。

实验2的现象是细水管上方的水柱比粗水管上方的水柱低。打开阀门时,右侧水柱的高度更高。当水流量一定时,管道越细,流速越快,该处的压强也越小。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实验,亲自感受,同时解释硬币“跳高”现象

结论: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

3. 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现象:

(1)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离站台边缘一定距离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区域候车。请分析,为什么当列车驶过时,如果人站在安全线以内,即使与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是非常危险的。

(2)风沿着窗外的墙面吹过时,窗口悬挂的窗帘会飘向窗外;居室前后两面的窗户都打开时,“过堂风”会把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门吹开。请解释以上现象的原因。

(3)据说1912年秋天,奥林匹克号在海上 全速前进,另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霍克号军舰,沿着与它的航线几乎平行的方向疾驶,两船最初距100m左右,随后相互靠近。一件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霍克号突然偏离了自己的航道,像奥林匹克号撞来。最后,两船剧烈相撞,霍克号把奥林匹克号撞出了一个大洞。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一事故发生的原因。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最终解释

4. 飞机的升力

播放飞机起飞的3D资源视频

初三物理流体压强讲解(3D场景化教学带您走进物理)(5)

初三物理流体压强讲解(3D场景化教学带您走进物理)(6)

提问:飞机那么重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它是如何飞上天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

给出机翼模型

初三物理流体压强讲解(3D场景化教学带您走进物理)(7)

教师进行总结

初三物理流体压强讲解(3D场景化教学带您走进物理)(8)

飞机前进时,机翼与周围的空气发生相对运动,相当于气流迎面流过机翼。气流被机翼分成上、下两部分,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上方空气和下方空气在相同时间所通过的路程不同,上方空气通过的路程长,下方空气通过的路程短。即通过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机翼受到向下的压强小,通过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小,机翼受到向上的压强大,此时上下表面就存在压强差,因而存在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就是升力。

五.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与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有着密切联系,实验设计上对于实验器材能够随时从周围环境直接取材,贴近生活,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同时,实验现象新奇明显,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