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为啥叫卫(天津为嘛叫天津卫)

到天津观光旅游的人常常问起:天津为什么又叫天津卫?这个“卫”字是什么意思。这要从天津城市的形成说起。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东临渤海,北枕燕山,距北京120余公里,为首都东大门。当今,天津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是环渤海和东北亚的重要港口城市,是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但是,天津形成为一个大城市的发展历史并不很长。在金朝时,天津叫直沽寨(简称直沽)。金宣宗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河口(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今狮子林桥一带)建置“直沽寨”,并设正副都统率兵戍守,直沽寨是金代的一个军事据点,也是天津城市发展史上见于记载的第一个正式名称。到了元朝,直沽已发展成为具有发达商业、盐业漕运的河海交通冲要之地。为了加强直沽军事守备,延祐三年(1316年)在直沽设海津镇,从此又称海津镇。至正九年(1349年),元朝又在海津镇设镇抚司,加强了海津镇作为京师大门的战略地位。

天津为啥叫卫(天津为嘛叫天津卫)(1)

“天津”这个名称出现于明永乐初年,是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做了皇帝后所赐,意为“天子渡河之地”。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灭元后,改元大都为北平府,封朱棣为燕王,就藩北平。朱元璋死后,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与侄惠帝争权,发兵经直沽“济渡沧州”南攻。建文四年(1402年)攻入南京即帝位,为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天津作为畿辅要地正式设卫(卫所是明朝的军事建制),从此,天津又称天津卫。永乐三年(1405年),增设天津左卫,并修筑天津城(今东马路、西马路、南马路、北马路为城墙旧址),初为土城,采取传统的正南、正北方向。永乐四年(1406年)又设天津右卫。天津三卫直隶于后军都督府,共有官兵1.6万余人,三卫衙门均设在城内,弘治四年(1491年)刑部左侍郎上书:“天津之地,水陆咽喉,所系甚重,请增宪政一员为兵备官”。明孝宗任命刘福为天津兵备道,从此天津开始由单纯军事卫所向行政管理方向发展。刘福在弘治六至七年(1493年—1494年)间,将卫城用砖包砌,城高三丈五尺,周长九里余,建四座城门,分别题为“镇东”、“定南”、“安西”、“拱北”,城中心建鼓楼,鼓楼下起空心方城,通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上建重檐歇山式楼阁,登楼可俯瞰全城,从此天津城初具规模。

到了清朝,为了加强对天津管理,顺治九年(1652年)将天津左卫、天津右卫并于天津卫,三卫合一。雍正三年(1725年),改天津卫为天津州,同年九月,升天津州为直隶州。雍正九年(1731年)2月又升天津州为天津府。从此,天津已成为畿辅首邑。咸丰十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被迫开埠,辟为通商口岸。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天津城墙被拆除。辛亥革命后,天津改为天津县,直隶省省会设在天津。1928年6月28日,直隶省改称河北省,省会仍设在天津,以天津城及附近地区设置天津特别市,这是天津建市之始。

天津俗称天津卫,缘由是天津为首都北京的东大门。卫者,军卫之谓也。天津作为大城市是由军事要塞逐步发展而形成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