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答如流梗(冲漠无朕万象森然已具)

对答如流梗(冲漠无朕万象森然已具)(1)

“冲漠无朕”的说法,最早出自庄子的《庄子.应帝王》。后来《二程遗书》卷十五就有了这样的说法:“冲漠无朕,万象森然已具,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朱熹在《朱子近思录》卷一中便引用了这段话。如下:

“冲漠无朕,万象森然已具,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如百尺之木,自根本至枝叶,皆是一贯,不可道上面一段事,无形无兆,却待人旋安排引入来教入涂辙。既是涂辙,却只是一个涂辙。”

这段话理解起来非常费劲。我们先理解一下“冲漠无朕”中这几个字的意思。

冲,弥漫、冲击的意思。

漠,广大无边的意思。

朕,预兆。

涂辙:即途辙,意即痕迹。用在这里就是“理”。

那么,上面那段话合起来就是:大道真理在广大无边的天地中弥漫、激荡,没有任何预兆。虽然如此,天地间的万物,早就已经具备了其存在的各种条件,不论已经显现、或者没有显现,都没有先后之分别。如同一棵百尺的树木,从底下的根到上面看枝叶,整个都是一体的,不可以分开来。因此就不可以理解成出现这一段事物,没有缘由地再将其中的“理”引入到这个事物中。既然只是“理”,那就只有一个“理”。

对答如流梗(冲漠无朕万象森然已具)(2)

解释起来比较费劲,理解了其中的意思,就简单多了。在这个问题上,儒家与道家的理解是一致的。事物原本就已经存在,即使处于无形无兆的时候,也早就存在了,只是我们无法感知而已。老子在《道德经》中用无、有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事物处于无形无兆的时候,就是“无”的状态。出现了具体的事物的时候,就是“有”的状态。不论处于有、还是无的状态,事物都“万象森然已具”。只因为世上“只是一个涂辙”,只有一个理。不论事物出现、还是没有出现,这个理一直存在。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