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什么有意思的历史(唐朝一些往往被忽略但很有趣的历史)

之前列举了几条唐朝一些往往被忽略但很有趣的历史,今天再列举几条。

1.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个风流天子,马球、打猎、跳舞等样样喜好,尤其喜欢女人,他一生生了30个儿子和30个女儿。有这么多儿女,可想而知李隆基得有多少妃子。据说李隆基后宫有四万妃子,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杨玉环,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千百年来也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说到杨玉环,很多人肯定先想到白居易的《长恨歌》,《长恨歌》头几句写到: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这么看来,杨玉环到李隆基身边好像是一个灰姑娘的故事,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杨玉环到李隆基身边时不但不是一个小姑娘了,而且是一个小媳妇了。开元二十三年,17岁的杨玉环嫁给了李隆基的儿子寿王李琩。开元二十五年,李隆基最宠爱的武惠妃去世,李隆基正因为找不到替代者而郁郁寡欢,后来应该是皇室集体去骊山泡温泉的时候,李隆基一下看上了他这个儿媳妇,就让近侍高力士去跟寿王李琩说。开元二十八年,李隆基以为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敕书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天宝四年,李隆基把韦昭训的女儿册封为寿王妃后,同年就正式册立杨玉环为贵妃,杨玉环由此正式进入后宫成为了李隆基的妃子。

唐朝有什么有意思的历史(唐朝一些往往被忽略但很有趣的历史)(1)

杨玉环画像

2.“安史之乱”是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发生在玄宗末年天宝年间,直到代宗初年才结束,持续了八年之久,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发动者安禄山原本是唐朝的边关节度使,后来随着官职不断升高,野心不断膨胀,在天宝十四年反叛了朝廷。安禄山起初被张守珪抓住成为阶下囚,结果没几天就摇身一变成了张守珪的义子。在义父张守珪的举荐下得到朝廷的重用,成为平卢兵马使,从此安禄山算是唐朝军队中的高级将领了。安禄山圆滑且善战,在军中混得如鱼得水。由于安禄山能征善战,每次打仗回来都收获颇丰,而且安禄山为人圆滑,极善钻营奉承,经常贿赂上级,因此安禄山在唐军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安禄山打仗是真的敢拼命,花钱也知道花在刀刃上,朝廷上上下下的权贵都被安禄山打点得明明白白,因此唐玄宗听到的都是对安禄山的夸赞。公元742年,朝廷要在平卢设置节度使,而安禄山在朝臣的一致举荐下,顺利得到了这一职位,成为位高权重的地方大员。得到这一职位后安禄山并不满足,他想继续升官,这就得皇帝发话了,但又不能直接贿赂皇帝,于是安禄山就把目光锁定在了皇帝身边的人。宰相李林甫和皇帝近侍高力士还可以用金钱摆平,而杨玉环深受唐玄宗宠爱,只要她想要的皇帝都愿意给她,金钱对杨玉环根本没用。而安禄山原本就是胡人,不受中原礼仪的束缚,向来信奉有奶便是娘,于是他想出了一个绝佳的主意,那就是认杨贵妃为“干娘”,世上还有什么能比母子之情更牢固呢?安禄山为了讨好唐玄宗,居然认杨玉环当干娘,要知道安禄山可是比杨玉环大了16岁,唐玄宗竟然还同意了,简直太荒唐了。唐玄宗对安禄山倍加信任,安禄山起兵反叛时唐玄宗还不相信。唐玄宗肯定做梦也想不到当初随意布下的一枚棋子,日后会成为颠覆大唐的利刃。

3.“安史之乱”给唐朝造成了重创,唐朝由此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的主要领导者安禄山和史思明下场都很惨,两个人最后都是被儿子所杀。安禄山称帝后更宠爱小儿子安庆恩,想立安庆恩为太子。二儿子安庆绪担心自己不能当太子,而安禄山称帝后性情暴虐,得罪了不少大臣和太监,军师严庄和宦官李猪儿担心自己早晚被杀,于是联合安庆绪合谋杀死了安禄山。公元759年,史思明解救了被郭子仪围困在相州的安庆绪,安庆绪拜服史思明,史思明因为安庆绪忤逆弑父而杀了安庆绪。后来因为史思明说了一句要杀了他的儿子史朝义,史朝义决定先下手为强,就把史思明先杀了。可怜史思明为老上司安禄山惩处逆子,最后却被自己的儿子活活勒死了。唐玄宗李隆基也没好到哪去,他虽然没被儿子所杀,但晚年被幽禁在深宫,晚景无比凄凉。安禄山起兵反叛后,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攻占了潼关,长安无险可守,眼看就要陷落,李隆基决定逃往蜀地以求偏安自保。大队人马逃到马嵬驿时,士兵哗变诛杀了宰相杨国忠,又逼迫李隆基杀了杨玉环,李隆基无奈之下赐死了杨玉环。可怜杨玉环,从不干预政事,对李隆基言听计从,却落得如此下场,真是红颜薄命。曾经富有天下,说一不二的皇帝这个时候不得不杀死自己最心爱的女人,也是够无奈的。此后,李隆基留下太子李亨抵挡叛军,自己继续西逃。公元756年,李亨在灵武登基,是为唐肃宗,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面对李亨的自行登基,这时的李隆基也只能默认。第二年,李亨收复长安,接李隆基回长安,从此李隆基就开始了他三年多的幽禁生活,直到去世。李亨虽然接回了李隆基,但一直对他猜忌提防,李隆基被幽禁在深宫中,失去了和外界的一切联系。晚年的李隆基,被幽禁在兴庆宫,睹物思人,想起曾经跟杨玉环的点点滴滴,权力早已被架空,自己已是孤家寡人,这样的日子是何等凄凉。唐肃宗李亨是李隆基的第三子,自小就不受李隆基喜爱,好不容易当上了太子,当太子这些年如履薄冰,饱受李隆基猜忌。当了快二十年太子,快五十了好不容易当上了皇帝,摆脱了李隆基的束缚,可惜李隆基去世后十三天李亨就死了。

唐朝有什么有意思的历史(唐朝一些往往被忽略但很有趣的历史)(2)

唐玄宗像

4.一提到颜真卿,大多数人肯定先想到他的书法,他与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颜体”,兼具阳刚端庄,气势磅礴,反映盛唐气象。颜真卿虽以书法闻名于世,但他的本职工作并不是书法家,将他定位为唐朝的忠臣良将更为合适。颜真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平定安史之乱有功,最后却死于官场构陷。颜真卿是在玄宗朝考中进士开始做官的,后来由于得罪了宰相杨国忠,被贬为平原郡太守,当时安禄山是东平郡王,也就是颜真卿的顶头上司。来到平原郡后,颜真卿听闻安禄山别有用心,第一个察觉到安禄山日后可能会反叛,于是颜真卿暗中准备。颜真卿一面招兵买马,锻炼军队,一面编撰书籍,制造假象麻痹安禄山,他还暗中和堂兄颜杲卿联络,共同做好防御准备。安禄山起兵反叛后,连年征战,给唐朝社会带来巨大动荡,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就很好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状貌。此后几年的安史之乱中,颜真卿身先士卒,率先发布檄文,联络各地义军,打了几场漂亮的反击战,收复了不少失地。虽然颜真卿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安禄山的叛乱,但同时也是颜氏一族壮烈被杀的开始。颜氏一族先后被叛军杀了30多口,著名的《祭侄文稿》就是颜真卿为悼念侄子颜季明而写的。纵观这幅作品满纸涂鸦,其中有些字迹更是不知谓何,它却享有“天下第二行书”的美称。这幅字是颜真卿追祭侄子颜季明的草稿,可见当时颜真卿文思泉涌,心神与文字合一,文字的墨法技艺与颜真卿当时心中的悲恸伤感完全融为一体。

唐朝有什么有意思的历史(唐朝一些往往被忽略但很有趣的历史)(3)

颜真卿 《祭侄文稿》

5.唐顺宗李诵应该是历史上最悲催的皇帝了。首先,李诵是唐德宗的长子,19岁就被立为了太子,由于唐德宗在位时间较长,李诵当了25年太子。好不容易当上了皇帝,想有一番作为,登基后任用王叔文等人变法,结果触犯了宦官和节度使的利益,被迫禅位给皇太子李纯,自称太上皇。李诵当了25年太子,坐上龙椅才7个月就“升职”为太上皇。又过了5个月,皇宫传出消息,太上皇再次升职为“上仙”,享年45岁。其次,李诵身体不好,唐德宗去世前一年,李诵突然中风,行动不便,口齿不清,唐德宗去世前也没能和儿子见上一面。关于唐顺宗李诵的死因疑点重重,很有可能是唐宪宗与宦官害死的。另外,李诵和自己亲儿子李謜名义上竟然成了兄弟。因为唐德宗太喜欢李謜这个孙子了,直接认他当了儿子,这样李诵就和他这个亲生儿子成了兄弟。因为李謜去世比较早,唐德宗很伤心,追赠他为文敬太子。这样一来,唐德宗一朝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同时存在生死两太子:生太子李诵和死太子李謜,而且死太子还是生太子的亲生儿子。不知道当时太子李诵作何感想,明明是自己的儿子,却成了弟弟,而且身份和自己一样都是太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