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百戏之祖(百戏之祖昆曲)

昆剧百戏之祖(百戏之祖昆曲)(1)

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

被誉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一、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

-----题记---- 彼时,昆曲自闺阁深处,觅一段锦屏人的春愁婉转,化作一唱三叹的小磨调,演绎了《牡丹亭》的一往情深;

自华清池边,寻一段大唐盛世的歌舞升平,化作水袖飘飘,演绎了《长生殿》中的爱恨情仇;

自落日楼头,记一段末路英雄的漫漫长嘆,化作《夜奔》中林冲的英雄泪;

秦淮河畔,写一段南朝往事,化作李香君的扇上桃花。

昆剧百戏之祖(百戏之祖昆曲)(2)

昆曲之美,美在唱腔。沉宠绥在《度曲颂知》中说,昆曲“功深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水磨调流丽悠远,听之足以荡人。一唱三叹中无论是闺阁闲愁、离人相思、兴亡之叹,都淋漓尽致,风情万种,檀板慢拍中,让人心魂摇曳,神思悠然。

昆曲之美,美在演员指尖。遥指远方,便成巍峨群山;轻点近处,便观荡漾碧波。指尖成峰,指间绕水,青山绿水勾勒出昆曲之美。边歌边舞,水袖拋舞,时而牵住离愁别恨,时而翻出满腔哀怨,时而绕出情思绵绵。舒展之间,道不尽的风致楚楚。

昆曲之美,美在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你可见杜丽娘独立小庭深院,春光寂寂,潋滟了她眉间的二分寂寞,三分相思,五分无奈。“一代红颜为君绝,千秋遗恨滴罗巾血,半行字是落命的碑碣,一抔土是断肠墓穴。”你可见马嵬坡上,三尺白绫牵住的岂止杨玉环柔白的脖颈,更是一个王朝的背影,一个帝王的无奈。

昆剧百戏之祖(百戏之祖昆曲)(3)

昆曲如一幕永不谢幕的长剧,一次次场景变换,一年年的人物变迁,转眼就是600年。

残破的工尺谱,雅致的戏服,悠扬的笛声,还残留着昆曲风雅之美,然而这声音太柔太细,以至于快要被历史遗忘。

我们的时代太繁华,灯红酒绿,繁弦急管中,没人愿坐在戏台前,听妙喉婉转,看水袖飘飘,如何在一方舞台上演绎几千年的沧桑浩荡,一个人的命运起落。

昆曲成了精雕细刻的檀香木,高贵典雅,却不再实用。拉开昆曲这扇门,就会惊叹一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昆剧百戏之祖(百戏之祖昆曲)(4)

昆曲(Kun Opera),源于江苏昆山,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昆剧之美:文学性最强

昆曲本身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剧种,它的文学性,它的音乐、它的美学、它的表演,都是已经到了非常高的境界。很多优美的台词,今天的人都写不出来,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月明云淡露华浓,欹枕愁听四壁蛩,伤秋宋玉赋西风,落叶惊残梦”。

昆曲的学习是一个全面的学习,要懂得音乐,懂得舞美,懂得调度,当然要懂得表演,而且表演要全才。所以昆曲要出一个好演员很难,要音乐相当好,又要文学底子厚,又要表演比较细腻、到位,又要形象极端的靓丽。

昆剧之美: 声音行腔

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昆剧百戏之祖(百戏之祖昆曲)(5)

昆剧之美:表演特点

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

昆剧之美:昆剧行当

昆剧的角色分工随着表演艺术的发展,也越来越细致。嘉、道间,昆剧角色行当,将原有的“江湖十二角色”,与后来出现更细的分工相结合,在“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之下,又细分二十小行,称作“二十个家门”。

昆剧之美:曲牌伴奏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用的曲牌,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

昆剧之美:曲牌名目

曲牌是昆曲中最基本的演唱单位。全国共有300多种戏曲曲种,在音乐体系上分为两种:板腔体和曲牌体。绝大多数剧种是板腔体,少数是曲牌体。而昆曲的曲牌体是最严谨的。据民国年间的曲学大师吴梅统计南曲曲牌有4000多个,北曲曲牌有1000多。常用的也仅200多个。

昆曲演唱的特点是"以字行腔",腔跟字走、在演唱上也有一定的腔格,不同于其它戏曲可以根据演员个人条件随意发挥,而是有严格的四定:定调、定腔、定板、定谱。

昆剧百戏之祖(百戏之祖昆曲)(6)

目前,中国大陆有七大昆曲院团,分别是:

浙江昆剧团,简称浙昆,位于杭州;

上海昆剧团,简称上昆,位于上海;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简称省昆,位于南京;

北方昆曲剧院,简称北昆,位于北京;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简称苏昆,位于苏州;

湖南省昆剧团,简称湘昆,位于郴州;

永嘉昆剧团,简称永昆,位于温州。

魏良辅——明朝,“昆曲之祖”、“曲圣”

汤显祖——明朝,“东方莎士比亚”

沈自晋——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

俞振飞——京昆泰斗

卓越的昆曲艺术家,他具有一定的古文学修养,又精通诗词、书、画,他不但精研昆曲,同时又是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因此他能将京、昆表演艺术融于一体,形成儒雅、飘逸、雄厚遵劲的风格,特别是以富有“书卷气”驰誉剧坛。他深受海内外推崇的代表节日有《太白醉写》中的李白;《游园·惊梦》中的柳梦梅;《惊变·埋玉》中的唐明皇;《琴挑》中的潘必正;《八阳》中的建文君;《断桥》中的许仙等,演来无不栩栩如生。

周传瑛——昆剧“一代宗师”

能戏极多,《长生殿·定情、赐盒、鹊桥、密誓、惊变、埋玉》中唐明皇等各类角色均很拿手;尤在《玉簪记·琴挑、偷诗》中饰演的潘必正,能寓风情于文雅之中,不失书生本色,其身段、台步、水袖功夫之飘逸美妙,堪称独步。

表演艺术精湛,在培养中青年优秀演员、发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振兴昆剧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王传淞——昆曲副丑泰斗

王传淞(1906年—1987年)著名昆剧演员;江苏苏州人;1921年入昆剧传习所,师承沈月泉、沈斌、陆寿卿等,后曾参加国风苏剧团,1956年国风苏剧团改组成浙江省昆苏剧团,因排演改编昆剧《十五贯》而轰动剧坛。

他在《十五贯》中主演娄阿鼠一角,亦因塑造人物神态逼真、技艺精湛而蜚声中外。《苏联大百科全书》、《法国百科全书》之世界文化名人部类中,皆列有其小传。

王传淞是一位曾在新中国昆剧振兴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家,他集60年舞台生涯实践所提出的昆剧丑角表演“丑中美“的美学追求,已成为中国戏曲丑行舞台表演艺术的一种审美标准和理论规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