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保卫战(黎明前的决战辽沈篇)

明末的保卫战(黎明前的决战辽沈篇)(1)

问题?问题是我准备了一桌菜,结果来了两桌客人,这饭怎么吃?

-------

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

看过《大决战-辽沈战役》的朋友,对上面的台词一定不陌生。

没错,上面的台词,就来自《大决战-辽沈战役》。

第一句台词的背景,当时东北野战军重兵南下,准备打锦州了,但是当林帅收到塔山敌人大举增援的消息后,有点进退两难。我们能体会到林彪元帅的纠结。

这是黎明前的决战系列:辽沈篇。

辽沈战役太长了,一篇文章写不完,需要分成多篇文章来写。

今天,和朋友们分享的是辽沈战役的第一篇,决定民族命运的纠结。

-- 决战前的东北形势 --

先和大家分享一下辽沈战役爆发前的东北局势。

解放战争刚刚爆发初期,国民党军从山海关进攻中共,步步紧逼,夺锦州,占沈阳,又大举增援,汹涌北进,继而攻占长春。中共部队一败再败,一溃千里。

东北野战军退到了北满,松花江以北,差点准备退入苏联境内。

当时东北的形势非常不好,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示意图(手绘的示意图,不精确,仅供大家理解)。

明末的保卫战(黎明前的决战辽沈篇)(2)

图中,中共在东北控制的大城市,只有哈尔滨。

长春、沈阳、锦州等大城市,及东北广大区域,都在国民党控制中。

1946年6月,白崇禧作为督战长官在东北主张对中共赶尽杀绝,孙立人带着新一军已经越过松花江,再前进一步就兵临东北局所在地的哈尔滨城下。

蒋介石此时出现了,突然下令停战。

关于这次停战的原因,有人说是蒋介石担心激怒苏联,同时国民党占领了好多大城市,需要巩固一下。

国共暂时停战,原本说是停战15天,结果这一停战就是4个月。(后来,蒋介石在书里写下了这是他一生中最后悔的一次操作。)

东北野战军获得了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的时间。

接着中共在东北发动土改、训练军队、剿匪、建设根据地。

然后就越过松花江,攻打国民党军。国民党军为了政治大局,害怕丢了面子,每个城市都要守,结果多处被动。

国民党逐步的失去了东北的战争主导权。

到1948年的年初,东北局势已经发生了逆转。

此时东北野战军总共有75万人,而国民党军总共有55万人。

当时的形势地图如下。

明末的保卫战(黎明前的决战辽沈篇)(3)

大家在地图上能看到三个红色的圆圈,分别是 长春、沈阳 和 锦州。

这是国民党控制的三个大城市。

那共产党控制的区域在哪里呀?

除了这三个大城市,都是共产党控制区。

没错,形势就是这么好。

看到这个形势图,大家一定会认为,东北这是赢定了。

国民党一共就占领了三个城市,关键是先打哪个城市的问题了。

问题就是究竟要先打哪里。

-- 决定民族命运的纠结 --

毛主席在解放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论断。就是“抗日战争急不得,解放战争拖不得”。

这句话真正的体现了毛主席的雄才大略。

为什么解放战争拖不得,因为主席已经看到了中华民族面临的巨大危机。

如果解放战争拖下去,很有可能引发美国的武力干涉。

一个分裂的中国,更符合美国的利益。一分为二的中国只能成为美国的附庸,更便于操纵。

当时中国大陆上的这场国共内战,很可能会引来美国的干涉。

事实上,当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确实派军舰进入台海,武力干涉中国统一。导致现在中国仍然没能统一。

做为事后诸葛亮,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情形真是危机四伏。

1948年6月24日,柏林危机爆发,美苏双方的数十万大军,在柏林对峙,摆出了强烈的战争姿态,双方都开始紧急调动兵力。德国的局势,让美国高度紧张,影响了美国的兵力部署,导致它无暇关注东方这个古老国度正在发生的内战。

1948年9月,辽沈战役爆发,接着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相继发动。

1949年1月,国民党军主力灰飞烟灭。

1949年1月,国民党提出和谈。但仅谈了3个多月,毛主席就决定不谈了。

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摧枯拉朽的击破了南京政府苦心经营了3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政府覆灭。

1949年5月,柏林危机结束,美苏双方结束对峙状态,美国的兵力恢复了自由。

但此时,南京已经被攻占了一个月,国民政府已经彻底崩盘,美国已经没有任何干涉的可能性了。

看看上面的时间线,真是险之又险。

我们决战的时间窗口只有11个月。

如果解放战争多拖上一年,很可能我们面临的就是美国武力干涉,不得不和国民党划江而治。

这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是最糟糕的结果。

只有在最快的时间解放全中国,在列强没有反应之前,彻底终结它们分裂中国的美梦。

东北战局的形势虽然一片大好。

但是如果我们走错了辽沈战役这步棋。

很可能蒋介石会放弃东北,把东北的这几十万军队撤入关内。

那就不会有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了。

熟悉历史的朋友知道,淮海战役是中共的60万军队战胜了国民的80万军队。

为了实现这个军事奇迹,淮海战场上,中共的兵力使用是到了极限的。

如果东北国民党这几十万军队出现在淮海战场上,那就不会有淮海战役了。

全国的解放战争肯定会拖上很久。

此时,说是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时刻,也不为过。

究竟先打哪个城市,成了军事史上的著名纠结。

-- 选最难走的那条路 --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发动的,历时52天就结束了。

但是辽沈战役的规划是从1948年2月就开始讨论的。

一场战役,足足讨论了半年,才开打。

讨论的就是先打哪个城市。

在东北已经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一共就三个城市,却讨论了半年,足见中央和东北野战军多么的纠结。

在林彪元帅最初的规划中,是准备先打长春的。

因为当时东北野战军的主力,主要在北满地区。(松花江以北)

打长春是就近的事情,长春此时已经被我军重重包围起来了。

并且长春也是守军兵力最少的一个城市。

长春守军10万人,沈阳守军30万人,锦州守军15万人。

明末的保卫战(黎明前的决战辽沈篇)(4)

但是毛主席有不同意见。

毛主席在1948年2月发给东北野战军的电报中,就提出了“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的战略构想。

在随后毛主席和东北野战军交互的几封电报中,大家逐渐围绕是否先打锦州做为了讨论点。

东北野战军的意见是,目前在锦州一线没有作战条件。

为什么林彪不愿意先打锦州呢?看下图就明白了。

明末的保卫战(黎明前的决战辽沈篇)(5)

东北野战军的主力在北满地区。

如果要先打锦州,就需要经过长途跋涉,把军队运到锦州附近。

这就需要一个漫长的补给线。

沈阳的30万国民党军队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们随时可以出动,切断东北野战军的补给线(事实上,辽沈战役爆发后,沈阳的国军确实攻占了彰武,切断了东北野战军的补给线。)。

大军出动,一旦短时间攻不下锦州,补给线又被切断,可能就会溃败。

如果溃败,就算人员能撤回北满,但是东北野战军的重武器肯定全丢。

等于是删号重练,太冒险了。

至于是否能在短时间内攻下锦州,当时大家心里都没底。

因为1947年6月,东北野战军用9万大军攻打四平,当时守四平的国民党军将领是陈明仁,他只有1.7万军队。

东北野战军用5倍的兵力去打四平,结果发动攻击后,陈明仁足足坚守了19天,守到了援军到来。

国民党援军从四面八方围过来了,东北野战军损兵折将后,不得不撤退。被打得灰头土脸。战线崩溃,一路撤到了松花江。

这也给东北野战军是否能在短时间攻下国民党重兵把守的大城市留下了心理阴影。

要知道,当时四平守军只有不到2万人。而现在的锦州守军足足有15万人。

换成是我们处在那个时刻,估计大部分人选的也会是先打长春,非常稳妥,即便打不下来也没什么损失。

但如果先打下长春。东北剩下的国民党军,很可能会放弃东北,沈阳和锦州的国民党军很可能顺着锦州撤入关内。

那样的话,东北就算打胜了,但是国内其他战场的战局就不好说了。解放战争可能会拖上很久。是否会引来美国干涉,谁也说不好。

明末的保卫战(黎明前的决战辽沈篇)(6)

毛主席和东北野战军之间围绕先打哪个城市的讨论,持续了好几个月。在电影《辽沈战役》中,有细致的呈现。

这里我就不浪费笔墨描写了。

就说结论。

1948年9月,经过接近半年的电报讨论,毛主席最终下定了决心。

解放战争拖不得,还是要先打锦州,封闭掉国民党军撤退的道路,关门打狗。把东北的国民党军全歼在东北。

他给东北野战军发出了那封著名的电报。

电报如下:

“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你们应当注意:(一)确立攻占锦、榆、唐三点并全部控制该线的决心。(二)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敢于同他作战。”

东北野战军从电报中也看到了主席的决心,也最终下定决心。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大军开拔,长途奔袭,先打锦州。

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先打锦州。东北国军,一个也不能放入关。

让我们选那条最难走的路吧。

-------

下一篇,会和大家分享辽沈篇的第二篇,先打锦州。

上一篇《黎明前的决战:序篇,义无反顾的前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