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代表作品(的主人公江淹后期真是)

江淹,字文通,今河南商丘人。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中国的文人墨客,自古以才情留名,而让江淹名垂千古的却是因“江郎才尽”。而“江郎才尽”是跟江淹的一个梦有关。钟嵘《 诗品 》:“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授之。而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说是江淹从宣城离职时,晚上宿在冶亭,梦见一个美男子,自称是郭璞。郭璞对他说:“我有一只笔放在你那里很多年,现在可以还给我了”。江淹往怀里一摸,果然发现一只五色笔,便还了回去。从此诗文无美句,世人说是江淹才尽。

江淹代表作品(的主人公江淹后期真是)(1)

托梦之事当然不可考,但如果以文学家的身份来看,江淹三十五岁以后,的确就没有什么比较好的文章了。几乎所有的诗词文赋,都是江淹年轻时写的。然而,这并不代表江淹被生活打倒,就此一蹶不振了。我们要记得杜甫说过一句话:“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这句话放在江淹身上,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江淹是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人,小时候家里很穷,13岁时失去了父亲。但他聪明好学,6岁就能写诗,是个神童,20岁时步入仕途。时正是刘宋末年,他先是担任建平王刘景素的幕僚。然而没多长时间,就被人诬告贪污受贿,关进了大牢。他气愤难平,在狱中写了长长的信《诣建平王上书》为自己申冤:“若使下官事非其虚,罪得其实,亦当钳口吞舌,伏匕首以殒身,何以见齐鲁奇节之人,燕赵悲歌之士乎!”情感如滔滔江水奔涌而出,酣畅淋漓,刘景素在看完这篇上疏后立马就把江淹放了,次年还举他为南徐州秀才,入巴陵王刘休若府。但江淹在刘休若府中只待了一年,就又回到了建平王府,一待就是八年。当时后废帝刘昱当政,朝野上下一塌糊涂,刘景素和几个心腹日夜密商:我们不如起兵,把这个昏君废了。江淹听说了,连续写了15首诗送给刘景素,诗中含沙射影,劝刘景素赶紧收手。刘景素因此不快,贬江淹为建安吴兴(今福建浦城)令。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刘景素谋反,兵败身亡。江淹幸好被贬下去了,算是和谋反集团划清界限,逃过一劫只是免去了官职。在偏安的福建,仕途失意和生活困顿却使他写出了不朽之作。在这人生芳华的岁月中,写下了《恨赋》、《别赋》和五言诗《赤亭渚》、《游黄蘖山》等名篇,他的代表作,基本上都写于这个时期。

江淹代表作品(的主人公江淹后期真是)(2)

不过,老话说得好,否极泰来。人要是倒霉到了一定程度,一定就会转运了。宋顺帝升明初年(477年),齐王萧道成听闻江淹的文才,召江淹入仕为官,授以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之职。也是从这时开始,江淹就把笔还给了郭璞,很少再写闲散的寄情文章了,而是谋求政治上平步青云。当时朝廷由萧道成辅政,江淹复出不久就遇到荆州刺史沈攸之叛乱,萧道成问他的看法,江淹说:“公有五胜,彼有四败”,并一一分析,因而萧道成对江淹越发赏识了,最后宋顺帝禅位给萧道成的《齐王让禅表》,也是出自他手。

齐东昏侯永元年,崔慧景因拥兵自重而造反。叛军围困了建康,士族官僚纷纷投身叛军门下,只有江淹称病不出。崔慧景失败后,众人对江淹的明智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萧衍又率兵起事,士族们有了前车之鉴,都躲在城内不出,而江淹却脱掉官服,投奔萧衍去了。萧衍获胜称帝,是为梁高祖武皇帝。江郎获得梁武帝重用,官至尚书左丞,权倾朝野。就在这一静一动之间,江郎显现了过人的政治灵敏度和聪明才智。后因病被任为金紫光禄大夫这一相当荣耀的闲职,并改封醴陵侯。此后安享尊荣,直至天监四年(505)他六十二岁时因病去世。江淹死后,梁武帝萧衍深为痛惜,亲自为他服丧举哀。

江淹代表作品(的主人公江淹后期真是)(3)

关于他文思衰退一般的理解是:他官做得太大了,事务繁忙,再没有精力专心创作,自然写不出好文章。但还有一种解释是:他更聪明了,只是没用在文学上。他前半生尝尽了生活的苦,后半生再不愿重蹈覆辙,在才华和富贵之间,他选择了富贵。意识到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于是把所有的聪明都转化成乱世求生存的智慧。从穷困起家到最后封爵,在南朝那个朝不保夕,鲜少有人能善终的时代,安稳地从刘宋活到了萧齐,不但文章为人所推崇,后期的政务,也多被褒扬,这样的江淹,难道不是人生赢家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