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的规划目标(昆山谋求高质量发展)

先行先试,是时代赋予昆山改革探索的职责使命,更是昆山善作善成,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的责任担当。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前行。回首过去五年,昆山迎难而上,以勇闯无人区、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决心,聚焦制度创新、先行先试,强化改革攻坚、开放赋能,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巩固提升临沪对台优势。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下,昆山以扎扎实实的创新举措,一步一个脚印推动新时代“昆山之路”越走越宽广。

昆山的规划目标(昆山谋求高质量发展)(1)

先行先试,彰显对台合作“第一城”底气魄力

昆山因台资而兴,因台企而强。五年来,昆山不断创新举措,全力推进昆山试验区高质量建设,持续书写着昆台融合发展的奋斗篇章。

跨境人民币试点是昆山推进两岸金融创新、赋能台企发展的生动写照。今年下半年,全球笔记本电脑销量上涨,产业链相关企业——友达光电亟需一笔营运资金用于扩大生产,于是立即向总部集团申请借款。得益于跨境人民币试点政策,不到半个月,8.5亿元资金到账。

昆山的规划目标(昆山谋求高质量发展)(2)

台资企业集团内部跨境人民币双向借款业务试点,是国务院赋予昆山的一项政策,让台资企业集团用更少成本获得更大借贷规模。截至目前,昆山共有282家企业办理台资企业集团成员借放款专用账户备案,193家企业发生借放款业务,累计金额近300亿元,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超8亿元。

同时,昆山不断丰富金融业态、加快金融创新,着力强化中小台资企业资金保障。“昆台融”“昆链贷”“昆贸贷”等金融产品相继衍生,共发放贷款8.03亿元,惠及台企327家次。

昆山的规划目标(昆山谋求高质量发展)(3)

▲彰化银行昆山分行

不止于此,昆山还以创新之举促进两岸贸易便利畅达。2019年,全球维修业务试点率先在昆山试验区实质性落地,拓宽了企业保税维修的业务范围,允许产自境外的产品、零部件进入综保区维修。近年来,以电子产品为主的全球维修业务年均进出口货值均超100亿元。

昆山的规划目标(昆山谋求高质量发展)(4)

▲2019年1月18日,旭达开出国内全球维修业务“第一票”

五年来,昆山不断先行先试,“昆山就是试验区,试验区就是昆山”的设想成为现实。昆山试验区平台效应持续释放,范围扩大至全市,《昆山试验区条例》正式施行,全国首个两岸特色的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建设。今年,昆山试验区第九次部省际联席会议实现新的政策突破。

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的叠加红利与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成为吸引“金凤凰”最好的“梧桐树”,台资台企纷至沓来。友达光电资18亿美元,向百亿级产出规模迈进;淳华科技增资3亿美元,扩充产能;富士康投资10.08亿美元,用于5G毫米波连接器项目,预计年产值将达100亿元……截至2021年10月,昆山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超5500个,投资总额超670亿美元。

昆山的规划目标(昆山谋求高质量发展)(5)

▲淳华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奋勇争先,体现沪苏同城“第一站”担当作为

昆山,毗邻上海,水陆相连。从上海的辐射带动,到与上海融合共赢,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昆山积极融入“沪苏同城化”,谱写着沪昆两地同频共振新篇章。“沪苏同城化”,畅达交通是关键。眼下,连接沪昆两地的外青松公路改造工程正有序施工,预计2022年年底通车。“道路连接两地,如果各自施工,不太现实。经过协商,我们创新举措,采取‘双方立项、一方代建’模式,这条路就是由上海方面代建,新建六车道跨吴淞江特大桥,以后两地出行将非常便捷。”昆山交发集团相关负责人袁博楠介绍,由昆山代建的沿沪大道对接上海胜利路工程也已完成招投标工作。截至目前,沪昆两地通过“双方立项、一方代建”的模式,已完成锦淀周公路对接崧泽大道、曙光路对接复兴路、机场路对接白石公路等省际道路建设。五年来,随着地铁接轨、高铁停靠、公交互通,沪昆两地互联互通更加紧密。

昆山的规划目标(昆山谋求高质量发展)(6)

不仅交通便捷,沪昆异地就医渠道也更加通畅。从今年11月1日起,昆山市参保人员自行至上海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可直接刷医保卡结算,异地就医更加便捷,居民更加满意。“以前去上海看病,还要办转诊单 。现在可以直接划卡结算,就很方便。”昆山市民李女士说。

昆山的规划目标(昆山谋求高质量发展)(7)

教育资源共享,同样可圈可点。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与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在师资交流、学生培养等方面加强互动,有效拓展了教育视野,提升了办学水平;昆山花桥金城小学通过跟上海院校结对共建,开展阅读和项目化学习,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上海教育理念非常先进,借上海教育之长,可以有效促进昆山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这几年,随着政策加持,沪昆教育互动越来越多。”花桥金城小学校长王凤芳告诉记者。

昆山的规划目标(昆山谋求高质量发展)(8)

▲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

沪昆连“新”,更是激荡一池春水。2018年,为做深做透“临沪”文章,昆山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携手共建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昆山分中心。三年来,昆山分中心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96项,共建联合研发实验室13项,有效促进了沪昆项目合作,盘活了创新资源。今年以来,沪昆协同创新愈加紧密。紫竹麦垛(昆山)科技企业加速器建成,上海星期日工程师昆山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东部中心)昆山实训基地在昆揭牌成立,成为昆山连接沪昆创新生态、聚集创新资源、加速技术成果产业化落地的又一抓手。

从交通连接到教育共享,再到异地就医、创新协同,沪昆联系更加紧密,昆山对接融入上海已渐入佳境。

攻坚克难,勇当改革开放“先行军”标杆示范

没有等出来的机遇,只有干出来的精彩。继续走好“昆山之路”,是昆山勇立改革开放潮头的制胜法宝。五年来,昆山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通过流程再造、体制创新,以服务“无极限”换来企业在昆发展“最如意”。

不久前,位于昆山高新区的迈胜质子医疗产业化基地建成启用。迈胜基地的快速启用,离不开昆山提供的全要素服务保障。迈胜项目落地以来,昆山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推行“拿地即发证、出证即开工、完工即验收”全链代办服务模式,创下了“7天4证”的效率神话。“我们被‘昆山服务’所打动,昆山是个好‘婆家’。”迈胜医疗集团董事长田源发出这样的感叹。

昆山的规划目标(昆山谋求高质量发展)(9)

▲迈胜质子治疗系统国产化暨首台(套)质子加速器

迈胜并非个例。放眼昆山,一场优化营商环境“比赛”竞相展开。“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全覆盖;“一业一证”改革扎实推进;“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业务扩面提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能再提速,重大项目实现“三天办四证”;31条惠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

改革创新的目的,是为企业发展创造最优条件。五年来,“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已成为昆山营商环境的“代名词”。纬创集团全球制造总经理周泓任有感而发:“昆山的领导几乎每个月都会问企业发展怎么样,有什么困难。这是我们在别的地方没碰到的。我们非常荣幸能够落户昆山。”

奋斗者的前方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昆山更加需要增强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智慧。作为全国县域发展“排头兵”,昆山必将与时代共振,继续奔涌向前。

融媒体记者:李刚

审核:缪岚

责编:王一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