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强大战斗堡垒(红色堡垒百年荣光)

前言

百年工运,源远流长。红色印迹,光辉灿烂。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人党支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在株萍铁路安源火车房成立。

历史上的安源路矿,是1898年创办的萍乡煤矿与1899年动工修建的株萍铁路两者的合称。当时,这里聚集了一大批产业工人,最多的时候达到1.7万余人。

1921年冬,中共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带着党的初心和使命,来到安源调查研究,亲手点燃了安源革命火种。同年12月,湖南党组织派李立三到安源开展工作。来到安源后,李立三开办了工人子弟学校和工人夜校。李立三先是在工人中建立团组织,不久便开始在工人中发展党员,重点培养一些思想积极进步、政治觉悟高的工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1922年2月,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成立,李立三任支部书记。支部机关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隶属中共湖南支部,管辖安源矿区。

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今年,萍乡开展了“红色堡垒百年荣光——纪念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成立100周年”研讨会征文评选活动。活动共收到中央党校和中国人民大学等省内外单位来稿129篇。萍乡组织省、市党史专家学者经过两轮评审,根据论文整体质量,共评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0篇,优秀奖18篇。今天摘编部分获奖征文内容,以飨读者。

建成强大战斗堡垒(红色堡垒百年荣光)(1)

研讨会现场

7月13日,百年工矿城市——萍乡,举行了“红色堡垒百年荣光——纪念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成立100周年”研讨会。来自省内外的领导、专家学者及各界代表6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深入探析、认真总结了中共安源路矿支部百年宝贵经验,以及对今天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历史意义。

会议伊始,萍乡市委书记陈敏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萍乡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热土,拥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厚重的红色文化,是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摇篮、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之一,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创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产业工人党支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全国最早的中共地方党校”等16个全国之最。萍乡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把红色资源挖掘好,深入研究总结党领导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焕发出安源路矿工人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把红色品牌塑造好,进一步提炼总结、拓展研究安源精神,不断擦亮“工运摇篮”品牌;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坚决把萍乡建设成为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最讲担当的地方,切实凝聚起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的强大精神动力,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总平巷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地看了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个产业工人党支部的地方,亲身感受了安源工人大无畏革命精神。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成立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各抒己见,一致认为,中共安源路矿支部的成立与发展,凝聚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血,推动了江西乃至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历史地位,其成立和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至今对基层党组织建设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钟进文 文/图)

中共安源路矿支部

——中国第一个产业工人党支部

何虎生

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是中国第一个产业工人党支部,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五四运动后,中国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自觉担负起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工人群众的历史重任,在各地建立起党的早期组织。1921年下半年,毛泽东注意到安源有着数量众多的工人群体,经过实地调研后认为这里是开展工人运动的重要地方,委托李立三前往指导。1922年2月,李立三发展了周镜泉、李涤生等工人成为共产党员,建立起由6名党员构成的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真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在领导安源工运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革命理论武装工人、以先进组织团结群众,实现了党史上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人在安源先后筹建了平民小学、工人夜校等机构,结合工人实际体会宣讲马克思主义,强化了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同时,安源支部还领导建立了路矿工人俱乐部,团结起最大多数的工人群众。1922年9月,我们党在考察后认为罢工条件已然成熟,领导万余名路矿工人举行大罢工,迫使资方签订十三条协议,取得了斗争的完全胜利。这也昭示着我国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最终走上正确道路。

在安源工运的鼓舞下,中国共产党因时而谋、顺势而为,点燃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星星之火,推动中国革命向纵深发展。斗争胜利后,中共安源路矿支部在加强组织建设的同时将成熟干部和大批物资调往外地、散播火种,促进全国工运在党的领导下广泛联合起来,推动了大革命的发展。“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再次回到安源召开会议,决定以路矿工人、矿警队和农民自卫队为主体组建工农革命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从秋收起义到转战井冈,安源工人群众展现出坚定的革命精神,作为“工农红军的最早的部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共安源路矿支部建设经验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文世芳 陈郝杰

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是党的第一个产业工人党支部。该支部发动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及汉冶萍总工会是当时激励全国工人运动的一面旗帜,探索党的自身建设经验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是牢记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将工人阶级团结凝聚在党的旗帜下,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大力发展工人党员,成为当时全国党员人数最多、产业工人成分最集中的党组织,为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提供了组织保证。启示我们,近2亿人的产业工人队伍、近3亿人的农民工队伍和上亿人的新就业群体是党的重要阶级基础,要注重从中培养和发展党员,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二是坚持从思想上建设党,从思想上提高工人觉悟,不断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将思想作为革命的先导,创办党的历史上最早的党校,建立党员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思想阵地,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启发工人阶级政治觉悟。启示我们,要发扬用科学理论教育武装群众的政治优势,做深做实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三是始终以维护工人权益为己任,反对任何贪污腐化行为,不断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开启党的历史上最早的反腐败运动,赢得广大工人群众信任拥护。启示我们,腐败是将党和群众隔离开来的最大障碍,是损害党的群众组织力的最大消极因素,必须以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厚植人民群众对党的信赖,不断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四是注重斗争策略和方法,善于调动群众积极性,不断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制定符合实际的制敌之方,注意把握斗争的节度效,夺取胜利以赢得支持。启示我们,要善于分析形势和任务,高度重视战略和策略,带领群众不断取得事业成功,不断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作者分别系中央政策研究室党建研究局、副研究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党建研究局、助理研究员)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中党组织的宣传策略

肖剑忠 芮永康

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中共安源路矿支部及其领导的运动是建党初期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同样高度重视和十分善于做宣传教育工作,这是安源路矿工人之所以成功举行工人罢工,且较长时期保持工人运动的勃发态势的重要原因。具体而言,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中党组织的宣传策略主要有四方面:其一是以建立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和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为依托,坚持宣传机构的专业性和宣传方式的针对性相结合,不断提高工人的思想觉悟;其二是以思想灌输为抓手,坚持宣传目的的革命性和宣传内容的政治性相结合,不断强化工人的斗争意识和阶级意识;其三是以纪念活动为契机,坚持宣传工作的仪式性和宣传形式的多样性相结合,不断增强工人的斗争意识和革命热情;其四是以共情宣传为辅助,坚持宣传范围的广泛性和宣传语言的情感性相结合,形成了有利的思想舆论氛围。这些宣传策略以及一些宣传工作的具体做法举措,不仅在当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对后来中国共产党加强思想建设以及宣传工作和支部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和历史启迪。例如,1925年1月召开的中共四大通过的《关于当前宣传工作之议决案》,针对职工运动中的宣传工作所提出的举办工人补习学校、举行讲演会、编辑浅近的小册子、发行定期刊物等做法,就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中有很好的实践;又如,确立思想建党和政治建军原则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田会议所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就提到“化妆宣传”“踢足球”“音乐”等这些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所使用的宣传工作方法。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中,明确规定了党支部“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回望一百年前成立的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党支部很好地履行了宣传群众的职责。(作者分别系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最初党员史考

张丹

马克思曾指出:“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员人数和党员的无产阶级成分极少。因此,党早期建设的一项极端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就是迅速在各地建立和健全党的组织机构,发展党员尤其是发展工人党员。1921年,中共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先后两次来到安源路矿调查工人状况,并派李立三常驻安源领导工人运动。李立三遵照党的指示,通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启发工人觉悟,将先进的工人团结在党的周围,并于1922年2月建立起了全国第一个产业工人党支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这也是江西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根据系列史料重新考证分析,中共安源支部有李立三、朱少连、李涤生、周镜泉、李德炳、杨万乔等党员6人,以李立三为支部书记,隶属中共湖南支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的成立,扩大了党组织在工人中的影响力,从此,安源工人运动有了自己的领导核心,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历史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所在。我国工人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闻名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能够成为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安源工人运动能够为中国工人运动树立一面旗帜,归根结底是有党组织的核心领导。1923年春,由于党员人数的增加,“中共安源支部”改为“中共安源地方委员会”,简称“中共安源地委”。中共安源路矿支部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同安源工人运动结合的典范,推动了以安源工人运动为代表的中共早期领导的革命运动的前进发展。(作者系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副研究员、博士)

中共安源路矿支部革命斗争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诠释

朱一华

1920年,中共安源路矿支部领导的工人运动成就显著,影响深远。中共安源路矿支部的革命斗争深刻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深邃内涵和精神实质,展现了共产党人矢志不移的信仰信念、政治品格、顽强意志和价值追求。中共安源路矿支部的革命斗争对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重要时代价值。

中共安源路矿支部的革命斗争体现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直接体现。中共安源路矿支部的革命斗争一开始就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旗帜,瞄准建设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所以才凝聚起磅礴的工人阶级力量,并领导安源工运取得革命性胜利。中共安源路矿支部的革命斗争体现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实践性。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肩负起时代重任,于逆境中奋起,在困境中奋发,谱写了扎根工人、造福工人的壮怀篇章,展现了一心为民的价值追求和鲜明品格。中共安源路矿支部的革命斗争体现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顽强意志。“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斗争性。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斗争得来的。中共安源路矿支部的革命斗争充分体现了“自强不息、敢于斗争、无私无畏、改天换地的奋斗精神”。中共安源路矿支部的革命斗争体现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性。对党最大的忠诚就是不负人民,二者高度统一于共产党人对人民性的价值追求。中共安源路矿支部的革命斗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始终坚持不负人民这一价值遵循。

党领导人民拼搏奋斗的每个历程都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宝贵启示。中共安源路矿支部的革命斗争启示我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必须践行初心使命、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作者系中共抚州市委党校副教授)

安源党组织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探索实践

——以安源党校为例

文支佐

1922年9月,闻名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取得完全胜利,为安源工人运动后续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23年京汉铁路二七惨案爆发后,刘少奇、李立三等共产党人贯彻执行毛泽东制定的“弯弓待发”策略,领导工人立取守势、注意内部的训练与发展,使安源党、团、工人俱乐部组织不断壮大。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只有党员充分发挥先锋队的作用,带领广大群众努力奋斗,党的纲领和目标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安源工人运动过程中,一贯重视对中共党员的教育,采取多种方式对党员进行教育,如定期、不定期的开会、学习等等,特别是在工人学校内开设了“特别班”,专对“工人居领袖地位者”(多为党、团员)实行“主义与政治上之训练”。为进一步提高工人阶级政治觉悟,培养更多的革命人才,1924年12月,中共安源地委创办了中共安源地委党校(简称“安源党校”),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所党校。安源党校在教育培训党员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为主导,“处处要站在无产阶级的地位讲话”。注重从全国各地选派了刘少奇、肖劲光、汪泽楷等一批优秀党员骨干充当教员,为党校提供了优质的师资力量。同时,党组织想尽不少办法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党校教学质量。在办学过程中,安源党校始终强调政治性,重视党中央文件和精神的学习,以保证教员学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在编写教材时贯彻党中央的决议和指示,并根据学员的知识文化水平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总而言之,安源党校的创办,为中共早期培养无产阶级领导人才,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共进行党校教学提供了早期重要经验,是中共早期开创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壮举。(作者系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副研究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