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笨,哲思笨是做人的高明之处

有人说,笨是一种人品。深以为然。

现在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太多了,自认聪明的人也太多了。

在工作学习上仗着自己有几分聪明便总想着投机取巧;与人交往时以为自己很聪明,汲汲营营,自认为占了大便宜;在与亲密的人生活的过程中,过于计较得失,总爱对比谁付出得比较多;

到头来呢?聪明反被聪明误,过得劳心劳力,然后抱怨生活不公,友人不善,爱人不佳。

做人要笨,哲思笨是做人的高明之处(1)

非凡皆自“愚处”起。

其实,我们过好生活最好的方式,反而是笨拙地去生活。

壹|笨拙地做人

单纯透明,温暖向上

电影《阿甘正传》相信大家一定看过或者听过。

阿甘是一个笨人,一个傻人,却“傻人有傻福”,成了许多人眼中最成功的人。

因为受身边同伴的欺负,他就拼命奔跑,一个不小心成了跑得最快的橄榄球巨星;

他笨,为了救同伴不顾自己的安危,最后成了全民英雄;

他笨,努力捕虾很久仍是一无所获,但决不放弃,最后成了捕虾大王;

他笨,爱人珍妮离开,他只能用不断跑步的方式来怀念过去和放过自己,最后横越美国,又一次成了名人。

阿甘很笨,奔到连普通人的智商都比不上,但或许正是因为他的这一份笨,让他没有多余的心思去瞻前顾后,认准一个目标,看好一个爱人,便拼尽全力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而我们喜欢阿甘,被他的故事打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对“笨拙地生活”的期盼与热望。

做人要笨,哲思笨是做人的高明之处(2)

“笨”这个字,上面一个竹字头,下面一个本,它的原本意思是指竹子的内壁,是白色而透明的。

在古代,“笨”是专门形容女孩子的,是说女孩子单纯静雅得像竹子的内里一样。

这是在古代,如果现在要说一个女孩子笨,那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我们可不可以重拾“笨”这个字的本来含义,如果我们都笨一点,单纯透明一点,这个社会是不是也会变得简单美好一点呢?

贰|笨拙地做事

脚踏实地,认真生活

“笨”不是蠢,不是能力不足,而是一种真诚的态度,一种赤子般的情怀。

有位画家用4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一位青年人向他请教:“我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要一年的时间。”

画家对青年说:“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

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

做人要笨,哲思笨是做人的高明之处(3)

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

做人做事莫不如此,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只会一无所成。

“笨拙”在刚开始可能会慢一些,但只要不断积累,定会厚积薄发。就像搭积木一样,基础打得越好,积木搭得越高。

回顾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勤恳耕耘的农耕文明,一砖一瓦、万里长城的建造,“小聪明”其实从来也不属于我们。

叁|笨,也是一种人品

更是一种生活哲学

如果说有些人的人生哲学是“尚巧”,那么,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却是“尚拙”。他最有名的一句话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学习上,他讲求“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其行事风格被同僚讥笑为“迁拙”。然而在他看来,“凡奇谋至计,总在平实处”。

别人都在忙着拉帮结派,只有他独善其身,苦苦坚守所谓的“原则”,在官场里背负着“曾剃头”的骂名。

别人都在利用职位以权谋私,只有他勤俭持家、自讨苦吃,还给子孙立下各种规矩,不许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力谋取利益。

别人都是文人相轻,对待政敌更是痛下狠手。可曾国藩面对怼了自己一辈子的左宗棠,始终以德报怨,终生无还一手。

别人都在官场尔虞我诈,即便是面对自己的学生,也多半担心学生后来居上,都是扶一把,又压一头。

可是曾国藩面对学生李鸿章的耍心眼、逞心机,却始终爱护、包容、提携,不曾打压。

用郭嵩焘的话来解释曾国藩的成功是最恰当的。

郭嵩焘在日记中说,有一个朋友问他,为什么湖南这么出人才。他回答说:“楚人只带三分蠢气,盖孔子所谓其愚不可及。”

湖南人为什么最终平定了太平天国呢?因为湖南人在曾国藩的带领下,都变得很“蠢”,所以愚不可及。

朋友听后十分同意,说:“自古成名者,多由笨干,是以有字颠、画迂、诗痴,浮光掠影,终不济事。”

做人要笨,哲思笨是做人的高明之处(4)

华罗庚在诗中写道:

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硬要把“伪聪明”当做真聪明,不过是真愚夫的做法。做事情,总还是要拿出那么一点“愚劲”、那么几分“拙气”。

去笨拙地过日子,少计较身边的杂事,如果生活给了你一地鸡毛,那就弯下腰来,把它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

去笨拙地做人,心思澄澈,逆光飞翔。

去笨拙地努力,遇到难事,静下心来耐着性子,慢慢解决它,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情,成功迟早会来临。

资料来源 | 十点读书、人民日报、儒风大家

来源 | 人民论坛网(rmltwz)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