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传书法作品(庭坚奇书一一文字与书法水乳交融的廉颇蔺相如传)

黄庭坚草书长卷《廉颇蔺相如传》,共1700多字,205行,长达十八米,字大如拳,其势如虎啸龙吟,雄伟壮观,瑰丽奇异,从始至终无一懈笔,史上未曾见过的一件开创性草书巨制。

此卷内容节录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为大名鼎鼎的汉代司马迁所作。宋朝黄庭坚一身浩然正气,仁义忠信,素对古代忠臣良将敬仰有加 (用行书写过名臣‘范滂传’),对太史公司马迁秉笔实录历史充满敬意,在他已年过半百、人书俱老之时,将这部名作写成书卷,使名文与佳作水乳交融,堪称双璧,辉映古今。

廉颇蔺相如传书法作品(庭坚奇书一一文字与书法水乳交融的廉颇蔺相如传)(1)

黄公晚岁得见张旭、怀素、高闲等草书高人之墨迹,从此得道,佳作不断。这件《廉颇蔺相如传》草书长卷,也为其时完成。本卷除具备“黄体”一般性的规律外,还有着鲜明特点:理性控笔而不失激荡飞扬,着意结体又无任何做作,大开大合却未见丝毫狂怪,参差错落中呈稳重之势,尤以全卷弥漫着一股仙气,缭绕飘拂,恍惚迷离,进入玄妙之境,由此产生了极大的艺术魅力。

廉颇蔺相如传书法作品(庭坚奇书一一文字与书法水乳交融的廉颇蔺相如传)(2)

诸多创意亦在此卷体现 : 一为笔法与速度异于晋唐。晋唐大家无一例外以迅疾凌厉之势作草,行笔快捷,而黄笔调舒缓沉着,强化用笔的提按,敢于夸张变形,纵横捭阖,迂回盘纡,得益于一个“慢”字。二为空间与章法的重组。晋唐名家以笔势自然流动构成字与字、行与行及通篇的章法基调,黄则以空间的整合布局构成章法,大小疏密浓淡枯湿等,体现在他营造经营的氛围中,以一种新异构成,诠释了他不与人同的艺术表现手段。三为大美的孜孜追求。全卷笔势飞舞跌宕,极尽变态险绝。既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极强视觉冲击力的一面,又有曲折昂回、从容娴雅、文气勃郁的另一面。应该说,他在深得张芝、二王及旭素的神韵之后,已能工参造化,独出机枢,自成一格,体现出豪迈大气、超拔英迈的气势胆魄,从而把史太公笔下千秋忠义的人物形象、先国家小自我的精神情怀完美地演绎出来。

廉颇蔺相如传书法作品(庭坚奇书一一文字与书法水乳交融的廉颇蔺相如传)(3)

此卷较为突显的一点,是文字内容对书家的感染、情绪的调动起到极大作用。书写时黄公似完全忘我,身心沉浸在太史公优美的故事里,心随文行,笔从心动。开篇叙述尚能平心静气,娓娓写来,波平浪静,而随着精彩情节之展开,场面描述越来越紧张,此时黄公心潮澎湃,情感融入,笔翰飞动,把秦王的蛮横无理,蔺相如的机智过人,以及现场的剑拔弩张、扣人心弦,通过笔端表达得生动准确。蔺与秦王的两回交锋,惊心动魄,身陷绝境又峰回路转。蔺相的大智大勇,大义凛然,以死抗争,随着笔墨的跳跃闪挪,疾行舒缓,张驰收放,疏密开合,亮点频现。待写到将相和解,误解冰释,蔺、廉二卿结为刎颈之交,书者心态渐趋平静,笔力由强转缓,稳健收笔。可以说,全卷准确地体现出原文的意境,一点一划,带着情感; 字里行间,表露出书者的喜怒哀乐。

廉颇蔺相如传书法作品(庭坚奇书一一文字与书法水乳交融的廉颇蔺相如传)(4)

观赏、临习的过程,让我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其中作品线质之干净利落,结字的新颖诡奇,章法的穿插呼应,纵线的加长以及点的巧妙施用,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廉颇蔺相如传书法作品(庭坚奇书一一文字与书法水乳交融的廉颇蔺相如传)(5)

余临写此帖,未敢入内太深,总感到黄帖个性风格强烈,结体新异,如果浸淫过久,形成“记忆”,难以脱开大师身影。不像二王及旭素帖,结体虽然各异,但却属于草法的“一般规则”,符合审美要求,入帖出帖相对容易,大可以“死记硬背”字形,即便将某字照搬到创作中也不突兀,不至于走偏学书方向。而学黄一不小心,成了“黄体”,再写什么都是“黄味”,再难突破。当然,这只是一孔之见,诸君大可姑妄听之。

廉颇蔺相如传书法作品(庭坚奇书一一文字与书法水乳交融的廉颇蔺相如传)(6)

廉颇蔺相如传书法作品(庭坚奇书一一文字与书法水乳交融的廉颇蔺相如传)(7)

廉颇蔺相如传书法作品(庭坚奇书一一文字与书法水乳交融的廉颇蔺相如传)(8)

廉颇蔺相如传书法作品(庭坚奇书一一文字与书法水乳交融的廉颇蔺相如传)(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