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和制度建设(024治理之道制度之美)

024 探索治理之道 成就制度之美

——谈谈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制”与“治”

二、教育实践上的一点探索

(一)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班级制度?(班级制度文化的顶层设计)

现代班级制度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具有较多强制性色彩的班级制度,二是具有较多民主性色彩的班级制度。个人倾向于具有民主性色彩的班级文化制度,如班级公约。这类班级制度虽然制定过程有较多的变动性,执行过程也需要动态调整,但能够较多地体现教育民主,给予学生个体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因而能够得到学生更多的认可和支持,执行起来效果也会更好一些。

促进全体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是制定班级制度的核心要义;尊重与参与、学习与创新、发展与诚信等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重点。所以,科学、合理的班级制度必须具备三个特征:

班级文化和制度建设(024治理之道制度之美)(1)

首先是制度内容的科学性。即班级制度的内容必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符合当下新课改新高考的时代要求。一句话,制度本身要以学生为本,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体现公平、公正、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

其次是制度结构的层次性。即班级制度应该是一个相对严密完整的制度体系,包括核心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核心制度处于统领地位,基本制度是柱石,重要制度是补充。

以我的2018级三班班级制度体系为例。

班级文化和制度建设(024治理之道制度之美)(2)

最后是制定过程的民主性。即班级制度的形成过程,要让全体学生全员参与,让学生自己制定和完善各项班级制度,还可以邀请学生家长、科任教师以及社会人士参与其中。每一项制度的内容都是针对学生在班级、学校和家庭、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与问题而来,每一项制度的制定都是由班委会(或个别学生)拿出草案,征求意见、反复修改,最后定稿,每一项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都会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改、完善。制定过程的民主性,体现了学生、家长、老师等各方面最广泛的民意和民主,增强了学生的班级制度意识,有利于促进班级制度的顺利执行,从而进一步树立班级制度的权威,提升学生的班级制度自信。

《长江日报》曾经以“武汉一高中班级制订《手机使用公约》”为题,对我们的班级制度文化进行报道。《公约》的产生,其实很有点戏剧性。有一天课间休息,我摸进教室把正在玩手机的小赵同学抓个正着。我没有大发雷霆,也没有没收手机,而是笑眯眯地叫小赵同学制订一个手机使用规范管理的草案来。第二天,我把小赵同学的草案拿到全班征求意见,请小赵同学修改后,再放到家长QQ群征求意见,最后《手机使用班级公约》横空出世。《公约》提出了对学生、家长和教师三方,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手机使用的具体要求。所以,我用红纸把《公约》打印出来,人手一份,请学生、家长和科任教师三方签字,存档待查。在执行过程中,学生在学校的手机使用情况与小组量化考核挂钩,小组内监督与班级监督相结合;不定期请家长汇报学生在家中手机使用情况,由班级进行量化评分,家庭监督与班级监督相结合。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带手机进学校、上课玩手机现象基本杜绝,学生在家中玩手机的时间大幅减少;家长们也自觉地放下手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更多了。

班级文化和制度建设(024治理之道制度之美)(3)

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虽然我签了字,但很不乐意,上学期间使用手机不超过10分钟,周末不超过两小时。这怎么可能?是在逗我吗?但后来慢慢的,我愉快的接受了上面的要求,觉得这真是一个控制手机的良器!举个例子吧,一到周末,本来立下了在上午一定要花2个小时把数学试卷写完的,可刚一抬笔,“叮”一旁的手机响了一下,我便赶紧去看是什么事,结果......一上午过去了,我的卷子上只写了个名字。自从有了这个手机公约,我的手机使用时间便被严格限制,大大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

小丁同学的妈妈在家长会上分享:手机一直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痛点”。从初中起因为手机的使用,咱们家经常发生家庭大战,为此苦恼好久。胡老师接管新三班后,制定《手机使用班级公约》,学生、家长和老师三方签字,相互监督、共同遵守。让我印象最深是,暑假期间胡老师让家长把孩子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及用机情况进行说明。虽然这事不起眼,但是在我看来是老师的用心良苦,既然定了规矩就要遵守,不仅仅是在学校监管手机,假期也要监管好。正是胡老师的“苛刻”要求,小丁同学改变了以前带手机到校、在家无底线玩游戏的坏习惯。

班级文化和制度建设(024治理之道制度之美)(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