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当过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

1949年8月18日,毛主席在新华社,发表了一篇名叫《别了,司徒雷登》的文章。

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对司徒雷登的告别,更是对美国帝国主义的一种暗讽和批判。

提到司徒雷登,我们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毛主席的这篇著作。

生于杭州的司徒雷登,虽然骨子里流淌着美国的血液,但是他的一生,都与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司徒雷登当过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1)

司徒雷登

他本是一对传教士夫妇的儿子,却阴差阳错成为了燕京大学的校长。

有人认为这是命中注定,也有人认为这是有人故意为之。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可否认,司徒雷登确实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创办的燕京大学,为我国培养出了无数优秀学子。

然而,令大家都没想到的是,司徒雷登晚景凄凉。

司徒雷登当过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2)

司徒雷登

在中国待了大半辈子的他,晚年却被遣返回美国,回到美国之后,备受打击的司徒雷登患上了偏瘫,不久之后便离开人世。

信奉基督教的他,在去世之后,却与其他的基督教徒不同,他请求身边的人把他的骨灰葬在中国。

他说,如果不能葬在中国的话,那就葬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

究竟司徒雷登,为什么会过上这样的晚年生活?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与中国的深厚渊源

提到19世纪的中国,我们第一反应就是无数次的战争。

司徒雷登当过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3)

鸦片战争

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这些悲惨的记忆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

无论过了多久,战争留给我们的永远都是无尽的伤痛。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此时的中国就像一块巨大的肥肉,任人宰割。

司徒雷登当过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4)

战火频起

他们对我国宝贵的财富和广袤无垠的领土虎视眈眈,企图占为己有,这种企图令人发指。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都是心怀不轨的。

还有一些来自大洋彼岸的西方人,长途跋涉来到中国的目的非常简单:他们只是为传播基督教。

在十九世纪,我国的沿海城市是基督教徒们传教的圣地,很多基督教徒,跨越遥远的路途,只为了宣传他们的宗教。

司徒雷登当过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5)

传教士在中国

在这些沿海城市之中,杭州便是很重要的传播基督教的城市之一。

1876年6月,在杭州这片沃土上,一对来自美国的基督教传教士夫妇诞下了一个男孩,而这个男孩就是司徒雷登。

由于长时间在中国定居,司徒雷登的父亲和母亲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他们给儿子起名的时候,不仅考虑到了英国的发音,也把中国文化融入在其中。

于是,司徒雷登这个名字便诞生了。

司徒雷登当过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6)

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小时候的生活,和其他中国孩子无异,在杭州的一个小胡同里,司徒雷登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一起玩游戏,一起长大。

在外人眼里,丝毫看不出来司徒雷登是一个美国孩子。

在司徒雷登心中,他的整个童年都与中国息息相关,杭州的传统美食,杭州的优美风景,杭州的传统文化……

所有的这些都在年幼的他心里,落下了深深的痕迹,并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司徒雷登当过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7)

司徒雷登

由于从小就在杭州长大,司徒雷登的普通话非常地道,能够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

在陌生人眼里,除了外表和其他同龄孩子不同,司徒雷登完全是一个地道的中国孩子。

1887年,考虑到司徒雷登毕竟从国籍上来看是美国人,为了让孩子能够融入美国的环境,父亲和母亲商量了以后,决定把十一岁的司徒雷登送回美国,接受美国当地的教育。

可是,此时司徒雷登的父亲和母亲,并没有考虑到实际问题,那就是孩子从出生之后,一直生活在中国,回到美国之后一定不习惯。

司徒雷登当过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8)

司徒雷登

此后的情况,也确实表明了这样的最坏情况还是发生了。

回到美国之后的司徒雷登,仍然保持着在中国时的习惯,例如吃饭使用筷子等。

这些不同于美国青少年的行为在司徒雷登的同龄人看来,完全是彻彻底底的奇葩。

除此之外,由于整个童年都是在中国度过的,所以司徒雷登的英语,说得并没有中文流利。

来到美国的学校之后,由于英语说的不利索,同学们经常会嘲笑司徒雷登的口语发音。

司徒雷登当过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9)

司徒雷登

这一切都导致司徒雷登在美国的生活进退两难。

无论是在中国人眼里,还是在美国人眼里,他都是外人,他不属于任何一方。双方他都没有彻底地融入进去。

1904年,在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司徒雷登从当地的学校毕业了。

司徒雷登当过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10)

司徒雷登

毕业之后,他就选择带着自己的妻子回到中国,回到杭州,回到自己童年待了十一年的地方。

创办燕京大学

1918年,司徒雷登接受上面的命令,要在中国创办一所大学。

虽然此时中国人才济济,但是想要寻找一个对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同样了解的人才并不是一件易事,思考之下,人们都觉得司徒雷登就是不二人选。

想要在中国创办一所综合性大学,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司徒雷登当过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11)

司徒雷登

一是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二是没有充足的资金,三是没有充足的人脉。

另外,司徒雷登对于这个领域的知识是空白的。

虽然他从小在中国长大,但是在这之前,他并没有涉及教育领域,只是作为传教士在中国生活,所以,这件事情对司徒雷登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挑战。

然而,从小便爱好冒险的司徒雷登选择了接受这个挑战,即使在很多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他仍旧选择接受了这个任务。

司徒雷登当过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12)

司徒雷登

创办大学要面临许多的困难,最困难的一关便是筹集资金。

没有金钱的支持,那就代表没有钱聘请教师,没有钱购入设施,没有钱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条件,那便是寸步难行。

司徒雷登发挥了他在整个中国的人际网,利用朋友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募捐,终于筹集够了足够的基金。

正是依靠着这笔基金,这所大学才能够顺利成立。

司徒雷登当过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13)

燕京大学

一所好的大学最重要的便是校区所在地,为此,司徒雷登还专门亲自选定校址,这个校址便是如今清华大学的主校区。

想要让一个好学校在国际上打出名气,拥有一个好名字是必不可少的,司徒雷登亲自赋予这所大学为燕京大学,这个名字里包含着斯图雷登,对中国教育事业满满的殷切期望。

校址和校名定下之后,虽然表面上基本的事情都已经完成了,但是仍然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完善学校内的基础设施、聘请品质优良的教授、为学校招收优秀学生、为学校宣传……

司徒雷登当过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14)

司徒雷登和燕京大学

这一切事情,都是司徒雷登亲力亲为的。

虽然这些工作很繁琐,但是只要能够为中国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司徒雷登从来没有喊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

他相信,只有教育才能让一个国家更加强大。

1919年,燕京大学正式成立。

作为校长,司徒雷登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整个大学确立良好的风气。

司徒雷登当过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15)

司徒雷登和老师们

和传统的中国大学不同,司徒雷登希望燕京大学成为一所世界大学。

除了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之外,司徒雷登希望燕京大学能够走向世界的舞台,让燕京大学的莘莘学子开拓眼界,面向世界。

为了能够实现这一梦想,司徒雷登还专门通过自己朋友的关系,聘请国外的有名教授来到燕京大学进行演讲。

本来,司徒雷登的任务非常简单,就是来到中国传播基督教。

司徒雷登当过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16)

司徒雷登

可是,自从担任了燕京大学的校长之后,司徒雷登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那就是在传教的同时,也传播先进的西方思想。

在司徒雷登担任燕京大学校长的27年里,他不仅培育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更是把传统的中国文化和西方先进的思想结合起来,让燕京大学的每一位学子都能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晚年凄凉

在燕京大学担任校长的这些年里,司徒雷登收获了无数赞美的话语,也得到了很多荣誉与掌声。

但是,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对中国和世界,都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会惨遭陷害,最后晚景凄凉。

司徒雷登当过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17)

解放战争胜利

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

眼看着国民政府垮台,美国自然心存芥蒂,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美国政府决定将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作为美国对华的替罪羊。

美国政府利用司徒雷登,发表了对美有利言论之后,他们选择立刻遣返司徒雷登回美国。

即使司徒雷登心里有万般不愿意,但迫于局势,他只能选择回到美国。

司徒雷登当过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18)

司徒雷登

就在司徒雷登坐在飞往美国的飞机时,美国政府把中美关系恶化的全部责任,都推卸到司徒雷登身上。

美国政府这样一来,就彻底斩断了司徒雷登的后路。

即便童年全部是在中国度过的,即便为中国成立了燕京大学,即便对中国态度始终友好,即便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司徒雷登也再也没有可能回到中国了。

1952年,司徒雷登考虑再三,决定正式向总统杜鲁门提出辞职,辞去美国驻华大使的职务。

司徒雷登当过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19)

司徒雷登

虽然卸下了沉重的担子,司徒雷登感到一身轻松,但是他还是要面对生活。

辞去了大使的职务,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全部的经济来源。

而如今司徒雷登,已经再也不可能回到中国了,那他自然也就没有办法,继续担任燕京大学的校长。

之前,为了能够更好地建设燕京大学,司徒雷登把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到燕京大学的校园建设当中,根本没有为自己留下分毫。

司徒雷登当过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20)

司徒雷登

在中国待的这些年里,司徒雷登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心血燕京大学里。

可是,这一切努力和心血全部化为泡影,只能成为大洋彼岸的一份牵挂。

由于在中国待了大半辈子,回到美国之后,斯图雷登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失去了收入来源之后,司徒雷登很快便疾病缠身,患上了偏瘫。

对于司徒雷登来说,相比较于美国,中国似乎更像是他的故乡。

司徒雷登当过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21)

司徒雷登晚年

如今在“异国他乡”,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孩子,也没有收入,他的晚年生活全都依仗于,他在燕京大学时的私人助手傅泾波。

好在,傅家一家人对司徒雷登像亲生父亲一样对待。

他们不仅用心照顾司徒雷登的日常饮食起居,还对他的各种要求一一满足。

在他们的陪伴之下,司徒雷登也算是老有所依。

病魔是无情的,无论多么强大的人,在病魔摧残下也难以为继。

司徒雷登当过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22)

司徒雷登晚年

1955年,此时司徒雷登已经79岁高龄了。

人老了之后,对自己的日子都是心里有数的,所以当司徒雷登意识到自己时日不多时,他决定立下一份遗嘱。

他嘱咐傅家人,死后一定要把自己的骨灰带回到中国,安葬在自己的发妻身边,如果不能带回中国的话,那么放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

1962年,司徒雷登去世,享年八十六岁。

司徒雷登当过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23)

司徒雷登墓

而在46年后的2008年,司徒雷登的愿望终得以实现,他的骨灰重回故土,被安放于杭州半山安贤园。

他的一生都与中国密切相关,每一个故事里都有中国的影子。

虽然父亲和母亲都不是中国人,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司徒雷登也算是半个中国人了。

他生于中国,长于中国,励志要推崇中国教育,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

司徒雷登当过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24)

司徒雷登和雷峰塔

作为一名传教士,他本来没有义务做这些。

但是,出于对中国的热爱,他自愿为中国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精力。

也许国与国之间是有边界的,但是梦想是没有边界的。

司徒雷登致力于创办大学,致力于推广中国教育,致力于让每个中国孩子都接受教育。

司徒雷登当过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25)

司徒雷登碑

他所做的一切都在悄悄地影响着中国。

时代的车轮滚滚而来,我们不能期盼它停下脚步。

在时代的洪流里,我们要时刻保持自己清醒的独立思考,考虑明白我们到底真的想要做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像司徒雷登一样,不受他人影响,做真正的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