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大战僵尸书本故事(从游戏到图书植物大战僵尸)

作者:李峥嵘近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宣布,其出版的“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发行码洋(编注:“码洋”是图书行业用于核算和记帐的常用词语,指图书的原价与册数的乘积的总额)五年已超过八亿元,显示了这款风靡世界的游戏嫁接中国创意后的持续号召力,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植物大战僵尸书本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植物大战僵尸书本故事(从游戏到图书植物大战僵尸)

植物大战僵尸书本故事

作者:李峥嵘

近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宣布,其出版的“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发行码洋(编注:“码洋”是图书行业用于核算和记帐的常用词语,指图书的原价与册数的乘积的总额。)五年已超过八亿元,显示了这款风靡世界的游戏嫁接中国创意后的持续号召力。

2011年年底,“植物大战僵尸”游戏在全球的极度火爆吸引了中国众多出版社的注意,当年购买版权的时候,竞争十分激烈。中少总社跑在前面,第一时间和授权方进行洽谈。中少总社以其品牌实力、综合影响力以及悠久和辉煌的历史,尤其是《幼儿画报》月发行量200多万册的读者覆盖面等因素,促使授权方最终选定中少总社。

“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并不是网络游戏的解读,而是经过巧妙的“移花接木”、“洋为中用”,结果不胫而走、风靡校园。 “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第一年发行突破 500万,第二年突破一千万册,而今年是该系列面世的第五年,已出版500多个品种、6大类,发行4000多万册,码洋超过8个亿。六大类品种涉及图画故事、游戏、助学类、拼插和拼图、长篇故事、漫画,其中漫画类以知识性漫画为主,包括:百问百答科学漫画、神奇探知历史漫画、唐诗漫画、妙语连珠成语漫画等。明年还将开发博物馆漫画、奇趣探秘地理漫画、恐龙漫画系列……可以说,这是一次从线上到线下、从“洋”到“中”的突破性创意出版项目。

中国作协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高洪波也是这套图书故事的编创者之一,他深有感触地说,“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是一套特殊的网游图书,是“洋为中用”的典范。“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呢?《北京晚报》请中少总社、文学评论家、儿童文学作家为我们揭开“洋为中用”的奥秘。

1、抓住原游戏的个性精髓

“植物大战僵尸”是在全球产生广泛影响的网络游戏,能让更多的儿童从指尖游戏走向纸质阅读,这是这套书畅销的品牌基础。但是仅仅只有品牌形象是不够的,还要抓住原游戏的个性精髓。

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束沛德说:“在我看来“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具有以下优势与特色:一是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都是孩子们所熟悉、喜爱、接受的。作者的本领和功夫在于赋予这些植物战士和僵尸以不同的面目、性格、特点。二是善于编织富有动作性、游戏性的故事。作者聪明地选择了一个新颖的取材角度,即在植物武器秘密(武器的特点、功能)上驰骋想象,大做文章。

中少总社在组织创作队伍时,要求作者做到:个性化。要求写出每一个植物战士的个性,例如火爆辣椒勇敢、性子急,大嘴花愿意冲锋在前,但爱说大话。这种个性化,使植物战士的形象从游戏到文字保持了鲜活。

参与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家葛冰分析说,“植物打僵尸”的游戏里的僵尸和我们平常所说的僵尸不太一样,他们都是一些滑稽可笑的角色,比如说,路障僵尸头戴交通路障,铁帽子僵尸头上扣一铁桶,还有什么读报僵尸、舞蹈僵尸,都是一些可笑的角色。他们在游戏里也只是一些挨打的角色,和我们成人所谈的”僵尸”已经不一样了。而写在文学作品里,僵尸的可怕形象就更弱化了,只是保留了他们滑稽、可笑的一面。

高洪波说,中少总社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把游戏人物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引起小朋友们广大的阅读兴趣。这种“从指间游戏到心灵阅读”的尝试非常难得与珍贵。”

2、游戏的精神,儿童的视角

中少总社还要求所有作者保有游戏的精神,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事物,用儿童的视角看世界,用儿童的语言去述说。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谈到“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的成功,非常认可其游戏精神,“我们的文化中缺少必要的游戏精神。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少儿文学还担当着一个重大的使命,就是把这样一种快乐的游戏精神不仅带给少儿,也要尽量地带给我们的成人,带给我们的社会和整个文化。如果我们抱着这样一种快乐的心情、游戏的精神去从事各种各样的艺术创造,中国的文学艺术就会不断地看到一种新的境界。”

儿童文学作家刘丙钧把植物和僵尸的“大战”解读为孩子间的“游戏”,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战争。“ 将各具特色的植物形象与孩子特性、心态在故事中融为一体,而僵尸也不仅仅作为恶与丑的象征。胜者胜得快活有趣,败者败得稚气幽默,让小读者在一次次轻松快乐的阅读中品味和感悟团结与真诚、勇敢与友情,以及面对和改正不足与缺失。”

应该说,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来自游戏,但二者是绝对不一样的。

葛冰说:“我们写的文学故事,不是植物打僵尸的文字版,不是用文学语言再解读一遍植物打僵尸这个游戏。而是在此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升华,是写游戏里没有的东西。比如说,植物打僵尸的游戏中。有很多可爱的植物形象,像无私贡献能量的向日葵,像不要任何索取、只愿做铺路石的小喷菇、像可笑的大嘴花等。这些形象都很可爱,性格和我们生活中的孩子都接近。可是在植物打僵尸游戏中,只是涉及到植物和僵尸的对打,一点儿没讲植物之间发生的故事。那么在我们文学作品中,主要讲这些可爱的形象,讲他们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讲真善美、讲好品质,好习惯的培养。在生动的故事里,这些可爱的植物是绝对的主角。故事中出现僵尸,也是极次要的陪衬角色,会变得更滑稽可笑。”

从出版的角度来讲,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这套系列图书的形态非常丰富,富有趣味性:图画故事书、立体拼插书、立体发声书、学习书、游戏书,漫画书……很好地契合了不同年龄孩子的阅读需求。

3、富于民族文化底蕴,巧妙撒播美德的种子

“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从一开始就邀请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直接参与儿童网游创作,从根本上保证了网游产品的道德底线与文化品质,更多地在作品中融入了宽容、尊重、友谊、信任、爱心、为善等做人做事的正面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泉根称赞:“儿童文学作家进军网游,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网游写手”的粗糙混乱的格局,有力地提升了儿童网游的精气神。”

本土化就是充分考虑中国少年儿童读者的阅读欣赏习惯,在故事中融入我们的民族文化元素。经过前几年市场的检验,中少总社针对性地对市场反响较好的系列,继续加大开发力度,如漫画类,进一步向文化专题引导、向知识性延伸,在已经开发的历史、科学、成语、唐诗主题的基础上,又开发了博物馆漫画、奇趣探秘地理漫画、恐龙漫画系列,将严肃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漫画形式相结合,追求趣味性、教育性和知识性的融合。中国版协少读工委主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说,“植物大战僵尸”图书把我们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精神与游戏融为一体。里面有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有很多父母,由过去反对自己的孩子玩这个游戏,到鼓励自己的孩子看“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成为这套图书非常坚定的支持者。

在创作者中,诗人金波是年纪最大的,已经年过八旬,是什么让他也参与到网游图书的创作中来呢?金波老师答:“我必须首先承认,我玩这个游戏的水平,赶不上一年级小学生的水平,但我很喜欢这个游戏里的“植物形象”,他们秀美而刚强,幽默而机敏,柔韧而坚毅。这些鲜明的性格里有纯情、有诗意。所以我比较容易“进入角色”,容易“融进情境”。”他借鉴了传统童谣的表现形式,把游戏图书写得轻松愉快,巧妙引导孩子走向阅读。正如他在《植物大战僵尸》庆功会上朗诵的诗:

请从游戏的幻境里走出来,

走进我们的书本。

这里是另一种境界,

在阅读中体验新的快乐。

这里也有你喜欢的植物秘密武器,

也是正义战胜了邪恶,

但会让你宁静下来,

让你用心灵的眼睛感受这个世界。

(关注【青稞营】QingKeCamp,与孩子一起成长)

喜欢这篇文章,请果断打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