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的考据科普(天涯的游戏回忆录)

前言

其实动笔写这个系列的时候我多少有点心血来潮,因为本来按照我的写作计划,我后续的更新内容应该开始填补我的各类大坑,包括我的刺客信条人物志系列、三体人物志系列以及承诺的文字AVG游戏相关的文章,说真的感觉继续开坑属实对不起我的读者朋友们。

但一方面,上述内容要好好写起来也并非易事,我需要重新回顾游戏、翻阅书本、查找资料,还需要花费不少的思考时间,着实费劲。

另一方面,也是我某个难得空闲的晚上回味了一下过往,发现那些最初的、美好的游戏回忆真的值得我好好回忆并记录,在如今我已经被花花游戏迷了双眼、打游戏有时也是为了解压的现在,当初那些最朴实无华的快乐更是显得弥足珍贵了。

而且这个系列我完全可以随心所欲自由发挥,不用写大纲!

于是特此开坑本系列,我仔细从回忆中盘点了当初玩过的那些零零碎碎的游戏,打算把从我最开始接触游戏开始,到高中毕业前(也可以理解为成年前)最后通关的《刺客信条兄弟会》为止的游戏重新从我的记忆角落中翻找出来,重温一下当时那种懵懂的快乐,预计全部更新完结共计18期。

也希望这个系列能让大家喜欢!(同时我承诺这是我最后一个新坑,上述坑不填完之前绝不开新坑!最多出点其他单篇!

一、故事的起点

其实纠结了很久,第一期究竟该讲一下哪款游戏同我的故事,毕竟时间过于久远,我很难具体回忆起哪款游戏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起点。

但思量再三,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口袋妖怪绿宝石——这个我通关次数最多、陪伴了我小学、初中、高中这漫长时光的伙伴,同时也是我从未更换过的头像的来源。

游戏的考据科普(天涯的游戏回忆录)(1)

故事的起点

虽说这个系列现在的官方译名是宝可梦,从音译的角度来说也更为合理,最新的几作我也更乐意称呼这个宝可梦这个名字。

但对于GBA版本的三宝石系列,我依然固执地不愿意改口,口袋妖怪这个名字,注定是我最不愿忘却的回忆。

另外一提,非常遗憾的是,这款游戏或许是我唯一一款至今未曾补票的游戏,虽说后来我也在switch上购买了宝可梦剑以表达我对这个系列独特的情感,但受限于平台和精力,一直没能将补票绿宝石的想法付诸实践。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个遗憾我就会亲自弥补吧~

游戏的考据科普(天涯的游戏回忆录)(2)

令人怀念的人物选择

口袋妖怪绿宝石可以说是我早期游戏生涯最大的快乐源泉,自然也是最独一无二、难以替代的美好回忆。它为我打开了游戏世界真正的大门,也教会了我如何认真品味、游玩一款游戏。

虽说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再次触碰这款游戏了,但每每回想起那段探索的时光,总是能够会心一笑。

或许,这就是曾经的童年吧!

二、童年的梦

最早接触到口袋妖怪,是在小学的电脑课上,那会还是诸多大块头显示屏横行的时代(就那种长得跟老一些的电视机似的显示屏,现在是几乎完全看不到了,95后估计多少都还有些印象),液晶显示器都算得上是稀奇货。

财大气粗的母校借着建新校区的机会整了一整个机房的液晶电脑给我们这些小屁孩上电脑课,虽说这些课程对于我的电脑启蒙多少有一定的帮助,但喜好玩耍的小屁孩们显然不会止步于此。

再加上我们的计算机老师鼓励我们在完成基本任务之余多多探索,也不是很介意给我们开个后门放松游戏一下,于是我们一群调皮爱玩的男生整来了不少游戏,可谓是玩得不亦乐乎。

不过由于机房不连外网,需要网络支持的游戏是决计玩不成了的,但聪明的小伙伴们显然能够熟练地运用U盘这一新生事物来进行游戏大计,另外因为机房并不禁绝局域网,很多支持局域网的联机对战游戏也成为了我们很好的选择。

大概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初步接触到了口袋妖怪绿宝石,也迈上了与口袋妖怪们一同成长的道路。

游戏的考据科普(天涯的游戏回忆录)(3)

最初游玩绿宝石的记忆已然模糊,但是当时的我作为一名小学生,显然只是一个菜鸟中的萌新,除了会移动、对话、简单的对战以外,可谓是一窍不通。

依稀记得当初因为不会用学习闪光术,结果在第二道馆旁边的山洞里摸黑探索了许久,反复摸索、一路不停打怪,但最终依然没能找到正确的行进道路。

游戏的考据科普(天涯的游戏回忆录)(4)

开场动画

若不是第二天在和同学的交流中得知了闪光术的正确使用方法,我想大概我这辈子都不会再碰这款游戏了吧,那也就没有后续的故事了。

不过所幸,游戏菜鸟最终还是磕磕绊绊地推进了游戏的进程,虽然已经不记得小学那会我究竟有没有成功通关了游戏,但我依然从一名新手训练家顺利成长为了刚入门的初学者,也同自己的口袋妖怪一同获得了成长,结下了虚拟世界中别样的羁绊。

当时的快乐真的非常简单,只要一台几乎没有什么配置要求的电脑,加上一个GBA模拟器,然后对着小屏幕的像素风游戏就能玩得不亦乐乎,还能跟有着相同爱好的同学朋友们一起交流分享游戏心得,共同探索游戏中的秘密。

游戏的考据科普(天涯的游戏回忆录)(5)

GBA模拟器

这种最淳朴原始的快乐,也是现在我玩游戏时很难再次体验到的。游戏的画面日益精美、玩法日渐丰富,带来的快乐也依旧不少,但那种独一无二的美好回忆,却是再也找不到了。

三、青春的回味

当然,我和绿宝石的故事显然并未就此完结。

小学的我虽然打这游戏打得稀里糊涂,但这个童年就存在的梦却也一直做了下去。初中的我依然没有忘记这款“折磨”了我许久的游戏,再加之其小窗口的特性,使其成为了偷偷摸摸游玩的不二之选(当然我父母非常开明,在我完成学习的情况下,还是给了我比较充裕的游戏时间的,但是不知足的小屁孩总会有那么一些时间想要多玩一会的)。

而初中变得更加聪明机智的我显然有了更强的游戏能力,也更加懂得如何善用互联网和学习到的游戏技巧——因此通关游戏显然于我而言不再是一个难题了。

但当我第一次击败联盟冠军后却丢失了存档(比较早期的GBA模拟器上的绿宝石版本存在通关后丢档的恶性BUG),让年轻的我深受打击,而陪伴许久的虚拟伙伴的突然消失,也着实令我难受了好久。

重整旗鼓从头来过绝非易事,尤其是在这样一款付诸了诸多心血且已经通关了的游戏上面。但度娘告诉我,这款游戏我依然有诸多未曾探索过的有趣内容,也有很多我未曾收服的稀有精灵——通关并非结束,而是另一个崭新的开始。

游戏的考据科普(天涯的游戏回忆录)(6)

第一次尝试战斗

于是再次踏上征程的我再一次经历了诸多熟悉的事件,再一次击败了联盟冠军,而这一次多留了一个心眼的我通过提前备份存档成功避免了上一次的悲剧(印象里通关后丢档不是一定发生的事件),这一次的我显得游刃有余,对于游戏的理解也逐步进入了另一个层次,开始懂得如何搭配技能和组队、也牢记了属性克制让战斗更加轻松,也真正逐步成长为了一名联盟冠军该有的样子。

在之后的初中和高中生涯里,口袋妖怪绿宝石被我拿出来反复品鉴,甚至凭借热爱完成了一次全图鉴的收集,这对当时的我而言实在是一项巨大的成就。

芳缘地区的边边角角和各种奇特的去处,当时的我也已然了熟于心。而最终历经万难完成了战斗边疆各类挑战的我,也成功为这款游戏画上了一个阶段性的完美句号。

四、带给未来的礼物

说实话,我完全记不清我通关了绿宝石多少次,但毋庸置疑,它绝对是我游戏生涯通关次数最多的游戏。这款陪伴我了大半学习生涯的像素游戏,在我的游戏生涯中是最独特且闪耀的。

通过游玩绿宝石,也为我未来的游戏生涯奠定了基础,让我能够用更加认真、热爱的态度来对待每一款游戏,而这种态度,也是带给未来的最宝贵的礼物。

仔细回想起来,这款游戏带给我的影响其实是颇为深远的,可以说是奠定了我的游戏品味、偏好以及习惯,甚至在我未来对待生活的态度上,这款游戏也同样影响颇深。

关于绿宝石,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口袋妖怪对战以外,便是探索以及解谜了。这部作品中其实有着非常丰富的解谜要素——从需要探索的洞窟、布满机关的道馆到通过冠军之路、登上天空之柱,这些过程无一不需要玩家完成解谜。

游戏的考据科普(天涯的游戏回忆录)(7)

彼时,在游戏中解开谜题的快乐便成为了我玩游戏最大的动力之一,也使得时至今日,我也依然对解谜游戏情有独钟。

而反复通关绿宝石、认真探寻游戏的每一个角落、搜集全部精灵的这个过程,也让我明白,一款优秀的游戏很多时候是值得反复品鉴的,因为这些游戏存在非常多的细节和隐藏的内容值得玩家仔细体验,而寻找这些隐匿于游戏表面之下的丰富要素,也正是游戏最大的乐趣之一。

因此,我现在在游玩自己喜爱的游戏时,往往更愿意做到尽善尽美。首先我会在不看任何攻略、不了解任何剧情和人设的情况下通关一款游戏,倘若这款游戏对我胃口(并且不那么肝),那么我极大概率会开启二周目,在二周目中我会尝试达成游戏中额外设置的各类挑战(包括难度挑战、游戏成就以及部分任务额外设置的挑战内容等等),也会认真完成游戏内收集品的全收集。

当最终面对一个达成了我心目中预期的游戏存档时,我能够感受到由衷的满足和欣喜,这样的快乐便是最好的馈赠。

游戏的考据科普(天涯的游戏回忆录)(8)

精灵中心--温暖的港湾

口袋妖怪——或说今日的精灵宝可梦系列可以说是一直存在于我的人生当中,毕竟这个我从初中起便未曾更换过的头像,便是最好的证明。

绿宝石教会了我如果不畏艰难地去尝试与挑战,也同样教会了我何谓持之以恒,它给了我最初的勇气和积极乐观的态度,让我能够始终如一地热爱着这个世界。毕竟,世界上还有诸多的美好我还未曾体验过,除了未曾谋面的游戏,也还有诗和远方。

回忆的道路很长,我与绿宝石的故事只是一个开始,在过去的未来,还有更多的故事等待我来复述,请大家耐心等待。

------ To Be Continued ------

文字:天涯

编辑:周周

图片:游戏《口袋妖怪》截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