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

242国道路边的陈家沟村口,一座三楼两柱一间柱不出头石牌楼,云龙底座,鼓狮夹柱。坊额上书“天下名刹”。上联“纵观古今和贵慈善之人都是种德收福”下联“放眼世界损人利己之辈定有因果报应”。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1)

242国道路边的陈家沟村口,一座三楼两柱一间柱不出头石牌楼,云龙底座,鼓狮夹柱。坊额上书“天下名刹”。上联“纵观古今和贵慈善之人都是种德收福”下联“放眼世界损人利己之辈定有因果报应”。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2)

背书“不二法门”,上联“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下联“经声佛号唤回宦海梦迷人”。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3)

走过一座横跨榆溪河的小桥,前行不过八百米,左转便是石佛寺广场。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4)

石佛寺广场上,立着一座三楼四柱三间柱不出头硬山顶石牌楼,建筑风格与村口牌楼大同小异,但格调更加高端繁复。主額坊书“极乐山”,两侧分别篆刻“吉祥”、“如意”。外部大对联上联书“北魏启隋唐盛佛焕新颜幸有名僧躬作主”,下联书“极乐雄石窟幽塔融溪水殿萦紫气到此禅心应自生”。内联“名僧诚天下万众乐施寺辉煌,石佛慧庶民千年重现神灵验”。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5)

广场中央照壁正面“陕北名刹”。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6)

背面,莲花生佛,四周篆刻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7)

石佛寺山门,五脊六兽重檐歇山顶,正脊中央脊刹为大日宝轮。“山门”。又称“三门”,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中间一扇大门,两旁两扇小门,分别称作“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8)

山门两侧“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9)

跨进山门,一只神兽驮着极乐山石佛古寺碑记。此神兽形似乌龟,实名霸下,又名赑屃。此神兽一共有两种传说,一种就是龙生九子之第六子,力大无穷,性喜驮碑,这也是最为常见的说法。另外一种称赑屃是上古时期的神兽,原本经常在江河湖海中兴风作浪,后被大禹制服。为了预防神兽再次兴风作浪,所以就用名臣贤相的功迹或仙山圣庙的碑记将它镇压。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10)

碑记背书“正法久住国泰民安”。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11)

山门背面。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12)

进了山门,院内右手是一座汉白玉造四面多宝塔。多宝塔也称太子塔,宝塔取《法华经》多宝塔之义而定名,是石佛古寺宝藏之一。此塔是以浙江普陀山多宝塔原图型建造,是国内第二座多宝塔。塔座周长十六米,四面五层,有台无檐。塔上部为三层,四面各镂古佛一尊,瑞容妙丽,亲切端庄。背景为十八罗汉,神态各异。石下刻有守护天神、狮子、莲花等图案。四周围栏下方雕有龙首二十个,呈张口吐水状,顶层四周饰有蕉叶山花。最下方栏下四周又有四个龙头雕塑,若逢雨天,雨水从龙口流溢而出,如龙垂涎。具有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13)

院内左手,有一座高十六点九一九米的汉白玉三面观音立像。正面为手持经箧观音,体现观音的般若德即智慧德性。左边为手持莲花观音,体现观音的法身德。右边为手持念珠观音,体现观音的解脱德。三面观音分别依次象征着智慧、平安、仁慈。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14)

这是没有完工的七层五柱四间观音阁,高六十三米。阁内正中是一座三十七米的观音圣像,四周还供奉有送子观音、吉祥观音、平安观音若小型观音。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15)

观音阁前的影壁,还未完工。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16)

观音阁背面是一位大德高僧(石佛古寺筹建人慧诚法师的恩师明治老和尚)的灵骨舍利塔(只照碑未照舍利塔)。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17)

园中的柏树,虽是新植不久,却也有森森之意。两排柏树侍立寺中,岁月磨蚀内心,但也会砥砺出他坦然而宏大的心境。一枝新叶,缘起一段故事,一圈年轮,终将成就一册见证历史沧桑的史书。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18)

悠悠青柏林中,夹杂着一棵小小的红花檵木,为庄严肃穆添一丝明艳的色彩。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19)

院内正前方是一千五百多平方的放生池。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20)

主路是跨在放生池上的汉白玉凉亭小桥。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21)

石佛古寺三进三出。第一进,天王殿,殿门对联“弥勒慈尊跌坐紫金台,兜率院内万德俱圆法”。天王殿顶部灰瓦铺底,筒瓦套连,屋顶是古建筑形式等级最高的庑殿顶。

天王殿内正面为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既定接班人—未来佛祖。两侧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弥勒佛两侧有四大天王护卫(不是四大金刚啊),佛教里的四大天王和《封神榜》里的不一样,佛教的四大天王不叫魔礼青,魔礼海,魔礼红,魔礼寿。他们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提多罗吒,手拿琵琶。西方增长天王毗流驮迦,手拿金刚杵或拿剑。南方广目天王毗流博叉,手持龙。北方多闻天王一手持伞,一手持神鼠,也有手托宝塔的。在佛教里托塔天王和多闻天王是一个人,是哪吒他爸,在《西游记》和《封神榜》被改成两人了。中国人将四大天王汉化,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说“四大天王”是“佳梦关魔家四兄弟”,其实是中国人的创造,并非是佛经中的记载,只是小说内容而已。

弥勒佛身后大屏风背面为神将韦驮。韦驮又叫韦琨、韦驮天、韦驮菩萨,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是佛教护法神。韦驮背对弥勒佛,面向大雄宝殿,降魔伏鬼,保护佛法。该像为立像,两足平立,十指合掌,杵的位置则很有讲究,石佛寺韦陀菩萨的韦陀杵拄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22)

进山门之后,有钟、鼓二楼相对。左(东)为钟楼,右(西)为鼓楼。所谓晨钟暮鼓指的是早晨先敲钟,以鼓相应;傍晚则先击鼓,以钟相和。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23)

第二进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分八柱七间,屋顶的等级型制为更高级的重檐庑顶,正脊中央是大日多宝金环,双层垂脊。一应吻兽、脊兽、走兽俱全。

大雄宝殿内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金身立佛,佛祖宝相庄严,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名为“栴(zhān)檀(tán)佛像”,左右由老“迦叶”、少“阿难”两尊者胁侍。大殿内佛像前张挂着许多经幡、欢门及各种法器,使大雄宝殿显得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双手合十,凝立片刻,似有梵唱入耳,俗世的不堪都被梵音浣洗。“大雄”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德号,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大殿两侧供奉十八罗汉金身像,两侧各九尊罗汉。佛祖背后两侧,为五百罗汉金身像(其实只有三百六十尊金身佛像。印度古代惯用“五百”、“八万四千”等来形容众多的意思,和我国古人用“三”或“九”来表示多数很相像。因此,“五百罗汉”不一定就是五百。)在正殿佛祖背后,面北而设观音像,观音右手据杨柳,左手托净瓶。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24)

大雄宝殿两侧的架子上挂满香客用来祈福的红丝带,微风轻轻拂过,丝带飘摇,带着声声梵唱渐入耳中。大雄宝殿门前槛联“圆光普照无量光明普利人天降法雨众生无尽光开光照脱尘埃,自性本空道有灵光海众云集施妙供更有檀那一香一色总归真”。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25)

大雄宝殿左右两侧是招待云游挂单僧众和香客的客堂。客堂墙上挂着佛悟人生偈语,指引迷途方向,引人向佛为善。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26)

大雄宝殿左手边是文殊殿,殿前对联“菩提心切弘佛道返入婆娑,秋月朗清空五夜山风狮子吼”。供奉文殊菩萨,文殊菩萨骑狮子,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是如来佛祖的怙恃之一,代表着聪明智慧。文殊菩萨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她是智慧的化身,掌管学业。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27)

右手边是普贤殿,殿前对联“普贤愿王渡众生导归极乐,菩萨开觉路千年花雨象王宫。”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主事业。普贤菩萨的道场在四川峨眉山。普贤、文殊两位菩萨构成一对法门,同为释迦如来之胁侍。

《封神榜》中观音、文殊、普贤原为阐教十二金仙中的慈航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三人在九曲黄河阵中被三霄娘娘削去头上三花,灭去胸中五气,成为凡人之身。此时,西方教接引道人以所修无上金身大法,为三人点开泥丸(可以理解为任督二脉),让三人恢复到原先修为。故此封神之战后三人转投西方教,成就日后的三尊菩萨果位,也就是佛教“三大士”。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28)

寺院第三进为藏经阁,石佛古寺的僧众正在做下午课,梵音阵阵,如是我闻,石佛古寺,禅意深深。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29)

藏经阁三门皆“禅”,前对联“大雲施化雨珠明玉润见普观,紫竹引风光相盡观空成妙谛。横批:慈航普度”。外间对联“自在观自在是真法力总念慈念悲,菩萨会菩萨具大神力现千手千眼。”藏经阁是石佛寺演说佛法的地方,殿内中央设一座台,安放案桌(讲台)和法座,台下设香案,两侧是听法席,此地佛像已不是主体,演说佛法、诵读经书才是主要内容。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30)

整个寺庙为周廊式院落,穿过藏经阁旁边的廊道,来到后院。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31)

后院一排殿堂。观音殿“大士菩萨慈悲愿感应于四海,紫竹林中显威灵救苦救难众生。”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32)

药师殿“药师佛延寿王除病痛赐吉祥,懺悔愿三世罪增福慧寿绵长。”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33)

三佛宝殿“圆光普照证菩提觉路弘开人世间,三门清净立金像檀那集福迎吉祥。”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34)

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萨,殿前“十轮撥苦金锡杖宏愿出苦轮,本愿亲恩皆得度孝行留世人。”地藏菩萨又称地藏王菩萨。因悲愿持重“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佛教徒常称之为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为安徽九华山。与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合称佛教四大菩萨。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35)

三圣殿,分别是居中的阿弥陀佛,居左的观世音菩萨与居右的大势至菩萨。“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后院墙上开着一扇小门,远远看见墙外似乎还有一片院落,穿门而出,是一条土路。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36)

路边碑记“石寺洼石窟”。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37)

前行数十米,一条神路呈现眼前。远远望去,八十一级石台阶直上山腰。护塔神山雾,守钟宝殿烟。晨撷乔松露,暮食野黄连。虔卜如来卦,拜抽圣帝签。红尘频引渡,九陌善结缘。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38)

神路起点是两只造型古朴的石狮子,石栏杆各处都缠绕着经幡和风马旗,一路微风拂过,经幡与风马旗飒飒作响,山下藏经阁传来阵阵梵唱,不由得放慢脚步,缓步登上石阶,照见五蕴皆空,得以暂且忘却世俗烦扰…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39)

登上台阶尽头,这才是石佛古寺的核心,石佛殿。殿内有石雕三处,正中央雕有佛祖与阿难迦叶,左右各有两尊菩萨浮雕。殿外有石佛寺碑记一块,据碑记介绍,石佛古寺位于横山县白界乡陈家沟村北侧。初始未有记载,一九九三年前后,人们在石窟顶部凿石卖料,且在石刻佛像旁炸石。幸未把石窟炸毁,恰巧当时出现不幸遭遇,有人认为此为因果报应。此时有人提出石窟是文物古迹不能破坏,由赵协彪、贾长岐、赵协本等人商议,将乱石埋压的石窟进行挖掘,发现正像三尊石佛,口中呈现深红颜色。石窟右侧流有清净甘露,饮之甜凉润身。后经文物部门鉴定,石窟刻像出现于北朝至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是榆林地区时代最早的石窟刻像之一。2003年经政府批准,在石窟悬空筑石基,建正殿,并修护栏石台阶八十一级。并聘广东永福寺慧诚法师为石佛寺主持。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40)

石窟内,一侧摆放着佛教各类经文和宣传册。另一侧是解签经文。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41)

若晨霭初开,敲响石佛殿左侧这口新筑铜钟,钟声悠远,回响在寂静的山林,古刹风传钟磬远,幽藏山门九里松。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42)

沿石佛殿左侧小路行不过数百米,又是一片建筑群。正殿左为关圣帝君,胁侍周仓关平。右为二郎真君。左配殿供奉送子娘娘。很是奇怪,右配殿又是关圣帝君和王灵官。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43)

再向前行五百米左右,快到山顶位置的地方,有一座真武大殿,屋顶为琉璃歇山顶,正脊中间的脊刹为中部两层重檐楼阁,两侧两神兽驮宝瓶,宝瓶顶是日月星三叉戟。两侧二龙相对,脊兽是双龙哮天。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44)

大殿内部供奉道教北方至高神—真武大帝,左右两侧分立温琼、康席、马灵耀、周广泽、岳武穆、赵公明等十太保。外联“半信半疑莫入此殿,诚心诚意保你平安”。内联“万物总归三尺剑,五云现时七星旗”。

看建筑格式,山下新修建筑供奉诸菩萨、佛祖,规模宏大,建筑豪华。半山腰以上的旧建筑供奉道教诸神,各类建筑相对简陋狭小鄙旧,主次之分异常明显。道教属于我国本土宗教,佛教从东汉明帝十年传入我国。此后两教各有兴衰。近代,清朝统治者为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大力抑道扬佛。民国时期,统治阶级也有意打压道教。故此,逐渐呈现出佛教兴盛,道教衰落的情形。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45)

远山含黛客心恭。梵音晚唱黄柳中,借得佛家三分意,修来红尘一点空。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46)

寺中各处,都是石佛寺主持慧诚法师的法语集锦。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47)

两个多小时以后,从这一片佛国净土悠然而出。石佛寺山门外,陈家沟村民正在广场上晒䵚黍,䵚黍即高粱。高粱必须暴晒去壳,但不必去皮,去了皮叫高粱米,酿酒最好是用带皮高粱,高粱的皮里含有单宁等呈香物质,去了皮的高粱酿酒就没有优势了。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48)

时近下午,夕阳斜照,暴晒了一天的䵚黍已经皮壳两利了,娴熟的村民举着一簸萁䵚黍在扬场。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49)

相邻的大姐也不闲着,铁掀扬场也如行云流水,一看两人都是干农活的行家里手。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50)

从广场出来,出村的路边是榆溪河省级重要湿地。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51)

寻路行至河边,一大丛蓬蓬松松的芦苇长在榆溪河两边。古人对芦苇的解释是:“初生为葭,长大为芦,成则名为苇。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52)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苍茫茫凄清一片。淡淡白色的芦苇不加任何修饰,在人世间盛开。素雅与清简,朦胧与诗意,独立和自由,都在那小小的身躯里。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53)

芦苇看似瘦弱,却有着内在的风骨和品性。不择土壤,不惧风雨,只要有水的地方,它就能够存活。自由随性,飘逸灵动。芦苇是一位仙子,风姿绰约,窈窈婷婷,挺立在河水中央,站成了自己的一道风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倘有一天,当时光老去,我们溯洄从之,逆着生命的时光长河向上追寻,如果还能够找到一个人,那一定是记忆中最深刻的那个他。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54)

这片河道漫滩里有若干只野鸭、遗鸥、白鹭,还有几只细脚长腿,白腹红喙的黑鹳。近几年榆溪河流域生态环境日益变好,引得这群精灵在此地繁衍生息。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55)

偶有野鸟扇动它那美丽的翅膀,伴着夕阳在一望无际的天空中自由飞翔。看着翩翩的天之舞者,风从肋下生,我心亦起舞,翱翔苍穹中~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56)

榆溪河边,水草茂密,安静的铺张着远古的枯黄,芦苇于晚风中摇曳,无数温柔的箭镞射向岁月,射向水天一色的苍茫……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57)

归途经过镇川,往年每次开车从榆林往下走,都要去镇川吃一碗镇川碗托。镇川碗托以荞面为原料,经蒸制后,面质劲道,口感爽滑,回味悠长,浇上几勺特制的麻辣猪肝酱料,酱料也很有讲究,须得汤汁油亮,酱香扑鼻,肝子细嫩可

旅游讲解大佛寺(古刹风传钟磬远)(58)

这次也要了一碗镇川碗托,配上一个卤肉夹饼。可惜的是,今天的碗托不知为何,不太劲道,酱汁也是只具其形,不复往日美味了。这是今天唯一的遗憾!

微信搜索公众号并关注“永远的行者张巍”,更多作品将持续奉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