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郁结感觉胸闷(大多是肝气不舒)

分享:陈潮祖

肝气郁结,是指情志不舒,肝系经遂挛急,导致少阳三焦卫气升发受阻病变。

调气疏肝,是据肝气郁结病机所拟的治法。

根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治疗原则,常常选用柴胡、香附、香橼、佛手、青皮、枳壳、木香、乌药、槟榔等疏达肝气药物为主,配伍当归、川芎活血,白芍、木瓜、甘草、大枣等药缓急,组成调气疏肝方剂。

肝气郁结感觉胸闷(大多是肝气不舒)(1)

代表方有四逆散、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加味乌药汤等。

调气疏肝方剂,常因寒热异性,气血异质,部位异区而有以下几种配伍形式。

温肝解郁

肝郁偏寒,常见疝气疼痛,或小腹冷痛,或月经后期,经色晦黯,胸胁少腹腰部胀痛等证。除冷痛、月经后期、经色晦黯本身即属寒象之外,还应具备舌淡苔白,脉迟而涩,才可确诊为寒。

多因寒邪伤肝或功能衰退,以致筋脉拘急,气血不能正常宣流而成此证。

肝气郁结感觉胸闷(大多是肝气不舒)(2)

此类肝郁偏寒机理,常用吴茱萸、台乌药、广木香、小茴香等温性疏肝理气药为主;或用一般调气疏肝药与干姜、肉桂、附子等温阳散寒之品组成解郁温肝方剂治疗。

代表方如木香蜈蚣散、橘核丸。此种结构可与 温肝一法合参。

清热疏肝

肝郁偏热,除胁肋胀满、脘腹胀痛、食欲不振等肝气郁结证象以外,多兼口苦吞酸,舌红苔黄,心烦易怒,月经先期,脉象弦数之热象。

多因外邪化热,或气郁化火,影响气机调达,血液流通,阻滞经遂使然。

肝气郁结感觉胸闷(大多是肝气不舒)(3)

此种气郁偏热病机,又宜选用金铃子、青蒿、茵陈、木贼之属为其清热疏肝主药,或用调气疏肝之品配伍山栀、黄芩、黄连等药组成清热疏肝方剂治疗。

代表方如金铃子散、丹栀逍遥散、清肝达郁汤等。

也有用清热药配伍温肝解郁药组成清热疏肝之方。

如左金丸用少量吴茱萸与大量黄连配伍,是去吴茱萸辛热之性而取调肝止痛作用。

肝气郁结感觉胸闷(大多是肝气不舒)(4)

这种配伍方法度能够扩大药物应用范围,很能启人思维,开拓眼界。此种结构可与清肝一法合参。

调气活血

临床所见,不仅只有单纯气郁、血滞两类证型,两者同时并见证型亦属常见。

既有气滞不舒,胁肋胸腹胀满疼痛;也有血行不畅,月经不调,量少、有块、腹痛拒按证象。

常因先有气滞,影响血液正常流通,或因先有血瘀,影响气行不利,气血之间互为因果,致成此证。

肝气郁结感觉胸闷(大多是肝气不舒)(5)

治宜调气与活血同时并举,才能顾及气滞血瘀两个方面。如疏肝解郁汤、加减牛膝汤即体现此种配伍形式。

至于调气与活血两组药物比例,应视气滞与血瘀偏胜而定。

气滞较甚,应以疏肝理气为主,活血行瘀为辅;血瘀较甚,以活血行瘀为主,疏肝理气为辅。此种结构,可与活血一法合参。

疏肝通络

胸胁乳房为肝经循行区域,肝藏血而血络分布全身。病入肝经之络,郁在少阳三焦气分,常会出现胁痛或咳唾不得。

肝气郁结感觉胸闷(大多是肝气不舒)(6)

此证唯宜选用旋覆花、瓜蒌壳、丝瓜络、白芥子、橘核、橘络、麝香、穿山甲、皂角刺、刺蒺藜等药疏肝通络,与调气活血、软坚散结药配伍,才能收到疏肝通络效果。

常用方如香附旋覆花汤。此外,乳中坚硬如石;新产妇女乳汁不通而呈乳房肿痛,均宜使用本法。如通乳散结汤、软坚散结汤即为上述证候而设。


配伍调气疏肝方剂,要注意气滞微甚

气滞轻证,只需选用一般疏肝药物即可达到治疗目的;气结较甚,则非行气破结力量很强的三棱、莪术、槟榔不能为为功。

也要注意部位上下

一般而言,胸胁部位胀痛喜用柴胡、香附、枳壳、木香、青皮、佛手、乌药;乳房胀痛喜用橘络、丝瓜络、瓜蒌壳;前阴部位喜用乌药、小茴香、槟榔、荔枝核、橘核。

前人这些用药经验,可以作为选药参考。觉得有所启发,可以点点关注,分享给身边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