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预包装标签解读(食品营养标签看不懂不醒目)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受到关注。但相关调查显示,目前仍存在标签看不懂、标识不醒目等问题。

在近日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视角下的预包装食品正面标识体系制度构建研讨会上,专家们从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学和食品安全角度对食品包装正面标识进行了探讨,呼吁食品包装正面标识制度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

食品营养标签存在不醒目等问题

食品预包装标签解读(食品营养标签看不懂不醒目)(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杨晓光在会上发言。

据了解,食品营养标签分为两种,即营养成分表和补充营养信息。前者是位于食品或饮料包装背面或侧面的标准化营养成分列表,后者旨在辅助消费者解读营养成分表。

目前食品营养标签存在标识不醒目、消费者看不懂、不信任等问题。来自中国政法大学食品药品法制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公众对于营养素含量的认知不足。以高脂肪纤维饼干和低脂肪普通饼干为例,有50.74%的消费者认为粗粮饼干是低脂肪食物,仅有9.21%的消费者认为粗粮饼干是高脂肪食物。

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教授张娟说,“我国公众对营养标签的使用并不乐观,每五个受访者中只有两人能理解营养成分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杨晓光也表示,目前,中国人的整体营养素养、营养知识缺乏,即使现有的食品包装已经对一些信息做出标识,但人们并不理解其对于健康的影响,对于食品的选择还不能够做出自己的判断。

呼吁构建预包装食品正面标识体系

对于上述问题,与会专家提出了构建预包装食品正面标识体系。据了解,预包装食品正面标识是指位于包装正面主视野中,使用简洁图标、符号、文字等元素来展示食品的主要营养信息及特征,比位于包装背面的营养成分表更能直接地让消费者了解食品的营养状况并迅速做出健康选择。

资料显示,目前已有法国、英国、智利、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实施了食品装正面标识体系。据中国政法大学食品药品法治研究中心主任王青斌教授介绍:“我国目前尚未建立食品包装正面标识体系,但2019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已明确提出将‘修订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推进食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作为合理膳食行动的重要内容。”

众多专家从法学及食品健康安全角度对食品包装正面标识进行了探讨。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薛克鹏说,食品标识问题不仅关系到知情权,还是健康权的问题,正面标识的显著性能让消费者对预包装食品有正确识别。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营养技术官崔莹指出,作为促进健康饮食的政策工具,食品包装正面标识的优势是清晰易懂、简单方便,被世卫组织推荐为应对非传染性疾病“最合算措施”之一。杨晓光也提出,食品包装正面标识的推进势在必行,它是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切入点,使其可以做出更加明确的选择。

建立预包装食品正面标识体系也得到消费者支持。据中国政法大学食品药品法治研究中心调查,有96.83%的参与者支持在预包装食品领域推广国家统一认证的、更简单、清晰、醒目的食品标签。”

新京报记者 刘欢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柳宝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