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故事(骑车的故事)

自行车的故事(骑车的故事)(1)

看一篇文章写到:骑车时的感觉是形而下的快乐,似乎所有的道路都是我的。这个“形而下”实在贴切,感同身受。

我学会骑车是在上初中的时候,用的还是家里的28自行车,很重、要跨越横梁的那种。记得当时爸妈在我们学校南边的荒野开了一片菜园,我就是在旁边的草地上在老爸的指导下学会了骑车,由左摇右晃到平衡自如。

之后就时常骑车在通往学校的那条路上,也在黄昏校园的空荡操场上自由绕圈。升入高中换到远几站地的学校,那时候是乘公交或走路上下学,到了高三时,上晚自习了,有时候会骑车来去,还记得那时没有路灯的昏暗夜路。

那些年还会骑车去大树林,当时因为里面有商店和邮局,买东西或者寄信的时候,就去转上一圈,穿行在林荫的道路上,感受有所不同,尤其是在春天的时候,林中树木尽染新绿,就像一大片绿色的海洋,每每让我想到电影《逆光》的那句话:“先做一个绿色的梦吧,才会有金色的秋。”身临其境,我也仿佛飘浮在梦里一样,那是我记忆中骑车获得的最初的美感。

后来多年没有骑车,直到女儿考上了外国语学校,我说送她一件礼物,我们在新玛特选到一辆紫白撞色的26型永久,斜梁的,精致漂亮,青称之为她的公主车。买下之后,我们直接就去了附近的时代广场,让青试着找找骑车的感觉,没曾想她学得很快,不多时直行和拐弯都操控自如了。

之后,周末或假期的时候,我们有时骑车去城市森林,途中有一段坡路,上去要用点力气,下坡就如御风飞行,她直呼过瘾。有一次侄女小田来了,青骑车驮着她玩,那段下坡让小田开怀大笑,青特意带她“飞行”了好几回。

青去上大学以后,我闲暇时间多了,有空会骑车出去转转,城市森林、广场、商场,都不是太远。有段时间,想改变一下每天例行的通勤方式,在不冷不热的季节,我选择骑车上班,也不是很远,二十多分钟就可以到单位。

骑车上下班,带给我很多快乐,有一种自由放飞的感觉,最惬意的一段路途是穿过城市森林,在林中,尽情呼吸清新的空气,在绿色的包围中心旷神怡,不用关注过往车辆,正像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写的那样:可以什么都想,又可以什么都不想。真的感觉所有的路都是我的,自由自在,令每天上班的自己元气满满。

骑行比较远的路,一次是陪读的时候,我曾从上班的东城一路骑到一中的西城,真是累得不轻,没有多尝试,因为我一直秉承恰到好处的适度,无论是旅行还是运动,到自己能接受的程度即可,遇到苦可以吃,遇到困难尽力克服,但不主动去吃苦,不去制造困难自设障碍然后突破自我。

还有一次骑行的时间很长,是和幽兰同去龙凤湿地,我从家出发,一路向东,在建设大厦与她会合,两人继续向东,到龙凤湿地国家地质公园入口,向南骑行,之后再度向东,一路皆是芦苇荡,途中还遇到了牛群过马路。

到达龙凤塔后,参观了附近的一些商服,是整齐的一列平房,有棋牌活动室,也有客栈,因为时间关系,没什么客人,遇到的一家老板说,旺季的时候,周末会有很多人过来消闲,住一两晚,可以看湿地的日出。我们被他说的日出吸引了:因为空旷无垠,清晨的太阳特别大,红彤彤的大火球从芦苇荡中跳出来,特惊艳!我们还想着有机会去看看湿地的日出,但毕竟路挺远的,不好赶早,没有成行。

那天路上往返真是骑了很长时间,幽兰说回到家腿都抬不起来,我也是累得够呛,但腿没有多疼,可能那段时间骑车比较频繁,状态在线。

说到骑车的状态,不同的路段,心情也不一样,我不喜欢在车水马龙的路上骑车,不仅仅是因为要特别集中精力、小心观望,而是我很讨厌汽车的尾气,在那样的路上骑车感觉自己简直就成了尾气吸收器,如果有另外的一条清静的路,哪怕绕远我也会选择它。我喜欢曲径通幽,没有喧嚣,没有烟尘,在路上可以随心所欲看绿色看风景,可以毫无顾忌地自由呼吸新鲜的空气,这样的骑行才是理想的状态,才有快乐的心情。

疫情静默时,看围栏外空寂的道路,忽然想念骑行的感觉了,待疫情结束回归日常,再好好去感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