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四渡赤水简介50字(穿越时空寻访长征足迹)

娄山关我是2018年去遵义那次去的。娄山关,古名不狼山,娄山山脉主峰大娄山,人俗称笋子山,海拔1576米,主峰上的关口,即为娄山关,娄山关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关上千峰万仞,悬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两侧群峰险峻,壑底山路陡立,易守难攻。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古谚:“天上有个山关楼,地上有个娄山关;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我开车到那后,车子不让上山,我只好租当地的车上山,到了山上后,望眼一看,真是果不虚传,真是咽喉要道,山上好不热闹,到处都是穿红军服装的游人,整个山上弥漫红军氛围,我先攀登的大尖山,来到半山腰间的一块小地,但见青松翠柏之间,耸立着一座“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大理石贴面,横刻原国防部长张爱萍手书"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15个行草大字,碑座北侧嵌5.4米长的汉白玉浮雕,雕刻娄山关战斗中红军将领、战士、游击队员跃马横枪,攻克天险的英雄群像;碑座东侧有"娄山关战斗简介"碑文一方碑体为两根并立的文化石巨柱,顶削为斜尖,状若两把红军刺刀,又象征娄山关群峰刺天。

在大尖山上我走的是木制栈道,下了大尖山要经过长空桥去小尖山,长空桥为铁索木板桥,桥名源于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句“长空雁叫霜晨月”,该桥长全长114米、宽5米,离地面近60米。长空桥似凌空虹桥,将大尖山和小尖山间的娄山关战斗遗址景观连接起来。

登上小尖山我们看到,那里树立着一块石碑,上刻“遵义战役娄山关小尖山战斗遗址”,碑下一个八九平方米的壕坑,几乎占据了山顶的一半。站在这里,举目远眺,前方是高耸的娄山山脉。往下看,有一条小路崎岖、蜿蜒至山顶,左边悬崖上刻着的赤红色三个大字“娄山关”,一眼望去甚为壮观。不远处是一个关口,关口上摆放着5门古代时的大炮,它们见证了明清的兴亡与红军的艰难苦战。对面则是峭壁绝立的娄山诸脉,当年红军鏖战的点金山和大金山尽收眼底。

长征四渡赤水简介50字(穿越时空寻访长征足迹)(1)

参观完小尖山,我又去四渡赤水纪念馆参观,我沿台阶走很长时间才到纪念馆,纪念馆建得很别致,建筑呈圆弧状设计,门前是水潭和雕塑,到里参观才知道1935年1月,中央红军智取遵义城后,红一军团一部当即向北进军,第一次攻占娄山关从而保证了遵义会议的召开。第二次攻打娄山关是扎西回师后二打遵义防止川军增援必须先打下此关。二打遵义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英勇牺牲。

长征四渡赤水简介50字(穿越时空寻访长征足迹)(2)

红军二渡赤水后取得了重大胜利,为了迷惑敌人红军又从茅台三渡赤水,吸引敌军跟进,造成北渡长江架势,同时一部佯攻贵阳,因蒋介石在贵阳,目的是让他把滇军孙渡部调出来,进而达到红军过金沙进云南的目的,就当敌人按照主席部署密集调动准备围堵红军的空档,红军主力第四次从太平渡口渡过赤水河,太平古镇我是2018去的,古镇不大,民风质朴,小镇就在赤水河边上,山上的红军街基本保持当年的红军原貌。红军四渡赤水是悄悄进行的,在敌人眼皮底下悄悄溜过,在云南皎平渡渡口靠七条小船用了七天七夜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皎平渡渡口遗址我因时间关系没去,留下点遗憾。

现在来看,四渡赤水真是毛主席神来之笔,红军一渡赤水是攻打土城失败被动渡河,扎西整编后,根据敌我态势二渡赤水取得遵义大捷,三渡赤水是为了调动敌人,四渡赤水是为了甩开敌人。所以二、三、四渡都是主动渡河。

最后提一笔贵州军阀王家烈后来被蒋介石剥夺军权在家闲居,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人民政府邀请他出山执政,先后担任贵州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等职。1966年8月,他在贵州病逝。

长征四渡赤水简介50字(穿越时空寻访长征足迹)(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