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养生谷慢生活(重阳节聊聊茱萸)

茱萸养生谷慢生活(重阳节聊聊茱萸)(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谓九九重阳节流传最为广泛的诗篇佳作。

茱萸养生谷慢生活(重阳节聊聊茱萸)(2)

今天是农历的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遍插茱萸、出游赏景、登高远眺,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赋予重阳节新的含义,使之成为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茱萸养生谷慢生活(重阳节聊聊茱萸)(3)

重阳节里为什么要插茱萸呢?相传这一风俗始于东汉。当时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住在汝河沿岸,家境虽不富裕,但父母双全、儿女承欢,日子倒也和谐。谁知当地害起了瘟疫,尸首遍地,桓景的父母也未幸免。为了战瘟魔,为民除害,桓景到东南山中向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翁拜师学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不分昼夜刻苦练剑,有一天,师傅告诉恒景:“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茱萸养生谷慢生活(重阳节聊聊茱萸)(4)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随身带上瘟魔就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一小口以防瘟疫。九月九那天,他握着降妖青龙剑独坐屋内,单等与瘟魔交战。瘟魔出汝河走上岸后,穿过村庄却不见一个人,遥看山上人们在欢聚,冲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只好转回村里。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瘟魔大吼一声扑上去,桓景沉着舞剑迎战,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自此,九九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

茱萸养生谷慢生活(重阳节聊聊茱萸)(5)

故事中的茱萸指的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药用植物。吴茱萸叶主治霍乱转筋、心腹冷痛、头痛、疮疡肿毒等。吴茱萸的干燥未成熟果实有温中散寒、止痛燥湿、疏肝下气、降逆止呕之功效。

茱萸养生谷慢生活(重阳节聊聊茱萸)(6)

另山茱萸科灯台树属还有一种山茱萸(见下图花与果),别名肉萸、枣皮、药枣、山萸肉等,是我国传统中药,有滋补益精的功效,但它闻起来没有气味,显然不是故事中用来驱邪避灾的茱萸。

茱萸养生谷慢生活(重阳节聊聊茱萸)(7)

茱萸养生谷慢生活(重阳节聊聊茱萸)(8)

在秋高气爽的重阳时节,文人墨客们登高抒怀,留下了众多旷古篇章,除了文首的那篇,这里再推荐几篇,不妨与家人赏玩时诵读。

九日登巴台

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九日得新字

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请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日登高

唐 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