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灭亡后八旗子弟去哪了(满清灭亡后王爷贝勒都干啥去了)

看到这题目您可能以为我在开玩笑,毕竟挖别人祖坟可是不共戴天的仇恨,自家子孙祭祀都来不及,怎么可能胆大包天到挖自家老祖宗的坟?这盗墓贼还是高贵的王爷贝勒们,于情于理都不可能啊!

但这不可能的事情还真的发生了,那么这些贵族子弟是吃错药了集体出动挖祖坟,他们就不怕背负永世骂名?您听我给您慢慢解释。

满清灭亡后八旗子弟去哪了(满清灭亡后王爷贝勒都干啥去了)(1)

(晚清八旗子弟的奢靡生活)

时代背景是满清灭亡,铁杆庄稼倒了,这些平素作威作福的王爷们可傻了眼。有句老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尽管这些失了势的龙子凤孙们不像以往那样出入成群,丫鬟奴才老妈子一大堆的伺候,但这大手大脚花钱的坏毛病可没改,再加上这些人爱玩又会玩,什么吃喝嫖赌,唱戏听曲,溜鹰走狗样样精通,这些都是耗钱的玩意儿,更要命的是有的大爷为了摆阔还故意一掷千金,这么造就是给座金山也得花玩,更何况这些早已经外强中干的败家子。

满清灭亡后八旗子弟去哪了(满清灭亡后王爷贝勒都干啥去了)(2)

(车王宴森)

把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家业败了个干净,这些王爷们就只能把宅子里那些个吃住用品纷纷典当,虽然杯水车薪但好歹过一天是一天。有的就更惨点儿,家徒四壁实在没饭辙,“人上人”们也只能和平民百姓一起做苦力打零工来养家糊口,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极受慈禧太后恩宠的娘家克勤郡王家族,作为老太后的亲戚,慈禧太后当年可没少赐给克勤郡王家好东西,不过这也架不住不肖子孙疯狂败家,到最后一代郡王宴森时已经家徒四壁。无奈之下宴森只能给别人当人力车夫,被百姓们戏称为“车王”,毕竟尊贵的郡王爷来拉车,平民百姓们怎么担当得起。

满清灭亡后八旗子弟去哪了(满清灭亡后王爷贝勒都干啥去了)(3)

说笑归笑,但像宴森这样自食其力赚些血汗钱也还是不错的(起码还要点脸,没有去偷去抢)。那些个既没有财路又没有本事,把老祖宗的祖产家业败得一干二净的纨绔子弟,人家这辈子都好吃懒做惯了,不愿出去干活怎么办?还得打老祖宗主意。

祖产不是都卖完了么,那就卖祖坟。

满清灭亡后八旗子弟去哪了(满清灭亡后王爷贝勒都干啥去了)(4)

有人可能会好奇祖坟也能卖?还真能卖,咱们不说祖宗坟墓里那些陪葬品,单单就陵寝里那些三四个人都合抱不过来的参天古树,宏伟的地面建筑和阳光照射下闪着光芒的琉璃瓦片,这些都是钱啊!

满清灭亡后八旗子弟去哪了(满清灭亡后王爷贝勒都干啥去了)(5)

不过按照老祖宗的说法这祖先坟头树是万万不能动的,这些树俗称“风水林”,种这些古树就是为了保佑子孙后代福泽绵长,衣食无忧,子孙们得小心谨慎的看护。可现在大清都完了还谈什么风水?当年您给我们这些后人打下了长期饭票,现在还得再对不起您,把坟头上这些个东西卖了好救救急,反正“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近乎荒诞的一幕:满清开国元勋的后人们疯狂地打起了老祖宗坟墓的主意。

首当其冲的就是克勤郡王的后代,克王坟墓位于京西田村北边,早在民国二年后人就把坟头上的树木砍了个七七八八,除此以外把建筑也给拆了一干净,砖石瓦片全卖了。到后来他们干脆把坟地也卖了一多半。郑亲王后人不甘示弱,民国十五年末代郑亲王昭煦把祖宗坟前珍贵的古树名木统统砍倒卖给木厂,不久以后又和东北军做起了生意,干脆把驮龙碑和砖瓦石片全卖给了张学良。这位末代的王爷还亲自当起了带路党,自告奋勇带着东北军来拆除老祖宗的坟,也不知道济尔哈朗要是泉下有知会不会气得活过来?仪亲王后人(坟墓位于昌平县半壁店,是乾隆第八子仪亲王永璇的后人)、镇国公后人(坟墓位于北京东直门外,是康熙皇帝第十二子允艓的子孙后代)都纷纷当起了伐木工和泥瓦匠。

满清灭亡后八旗子弟去哪了(满清灭亡后王爷贝勒都干啥去了)(6)

既然湿了鞋,我就洗个脚,既然老祖宗坟头上面这些东西都能卖,那祖宗棺材里那些贵重的陪葬品.....

要知道咱们中国讲究事死如事生,老祖宗们死后这陪葬品肯定不计其数,树木和砖瓦毕竟都是小钱,塞塞牙缝都够呛,要是能拿到这些宝物自己下半辈子可不就衣食无忧了么!

满清灭亡后八旗子弟去哪了(满清灭亡后王爷贝勒都干啥去了)(7)

这想法虽好但却很难施行,这是为啥?首先历代统治者对盗墓深恶痛绝,只要抓住了盗墓贼是立斩不赦,所以私挖祖宗坟墓,稍有不慎可有掉脑袋的风险。其次不管是官方引导还是民间舆论都对盗墓从道德上进行攻击,这是十恶不赦的大罪,谁要是顶了个盗墓贼的名头,出门被人指指点点不说,一辈子都得被歧视。这些八旗子弟虽然脸都不要了,但挖老祖宗坟后果可是身败名裂,连做人都没资格,还是得掂量一番。最后是因为盗墓贼猖獗,所以王公贵族们往往会专门设立守墓人这个职位,请专人来保护自己的陵墓免遭盗墓贼黑手,真想挖,还得过守墓人这一关。

满清灭亡后八旗子弟去哪了(满清灭亡后王爷贝勒都干啥去了)(8)

比如说清末民初在天津蓟县果香峪村就有恒亲王府的坟地,这坟地占地十里有专门的“章京”来守卫王爷的坟墓(章京本来是一种官职名称,王爷往往赐予守墓人极大的权利,所以他们也被尊称为章京,守墓人可便宜行事,权利比知县还要高!和州官都能平起平坐,所以有民谚说“当县官的还没有看坟的权大”就是这个意思),末代恒亲王时期章京名叫李庆锡,被人们尊称为“三山总理”。李庆锡家族世世代代给王爷做守墓章京(可谓是守墓世家),经验丰富,对于守墓那自然是驾轻就熟,有他在,盗墓贼只能干瞪眼。

有了这么个人守护老祖宗的墓,盗墓贼是不能光顾了,可自家子孙也没法挖啊,当然也有这不怕死的想尝试一番,后果就是墓也没盗成,人也臭了街。

1931年,郑王坟附近的百姓发现有人盗墓,这些盗墓贼把埋葬在郑亲王祖坟附近的侧福晋、庶福晋墓都挖了好几座,百姓们发现不对劲后马上报告了政府,警方迅速触动将正热火朝天盗墓的贼人一锅端,审讯结果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原来盗墓贼竟然是穷困潦倒的郑王府子孙后代.....

满清灭亡后八旗子弟去哪了(满清灭亡后王爷贝勒都干啥去了)(9)

既然明着来不行,这些个八旗子弟动起了歪脑筋。一般来说老祖宗的坟墓是不能够随便乱动的,如果想要挖开自己的祖坟,只有一个借口:起灵。

所谓起灵也是咱们民间的风俗之一,通俗来说就是迁葬。将先人的棺材或尸骨从老坟挖出后另选他地。至于原因嘛,要么就是后人移民要带着祖宗一起迁走,好方便上坟拜祭;要么就是原葬地不好,请风水先生重新找块风水好的地方安葬,图个吉利;也有的墓地被占用,不得不迁走。

这些晚清的王爷后代们当然没这么多想头,名义上是起灵,实际上就是图老祖宗棺材里的陪葬品而已......

所以民国年间这类卖树卖地甚至演变到最后挖祖坟的事几乎所有王爷后人都干过,以至于出现了一波“起灵”风潮......

满清灭亡后八旗子弟去哪了(满清灭亡后王爷贝勒都干啥去了)(10)

1931年2月7日,末代睿亲王中栓以“起灵”的名义指挥手下偷偷将祖陵打开(这里葬着四位睿亲王),不过这小子运气不好,这种明着迁坟暗地里盗墓的行为被记者给抖了出去,于是后代子孙丧心病狂挖祖坟的事情登上了国内外新闻的头版头条,引发了广泛关注。国民政府对此很重视着手调查此事,中栓在盗墓前又没和官府打招呼,没人替他撑腰,于是政府直接把参与盗墓的十几个人全部抓获,中栓本想借此发笔横财可没想到弄巧成拙反而因此坐班房,自己更是被百姓指着鼻子大骂。

中栓的落网并没有给其他人以警示作用,该挖还得挖,就比如说上面介绍的镇国公后人、仪亲王后人在卖树卖砖后全都以“起灵”为借口挖开了自己祖宗的坟墓,就一个目的:钱!也不知道这些不肖子孙代打开棺材盖看着祖宗遗容会不会有些许愧疚感?

满清灭亡后八旗子弟去哪了(满清灭亡后王爷贝勒都干啥去了)(11)

要说手段高超还得说恒亲王后代毓森,他是既想挖祖坟,又担心有人检举他盗墓坏了名声,思来想去这货干脆干脆找到官府,请求政府监督他“起灵”。大家也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毓森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所谓见者有份,毓森盗墓之后好处肯定有自己一份,所以当时蓟县县长不但默许了毓森的行为,甚至还在他们盗墓时安排了县长卫队负责警戒......

守墓人拼命保护祖陵,为此甚至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李庆锡的侄子在与盗墓贼搏斗中死去),作为墓主的后人却热火朝天挖得痛快,当地政府不闻不问当起了帮凶,这样荒诞的场景实在是让我们哭笑不得。

当然了,这次“起灵”成果倒是丰盛,宝物挖出不少,于是大家伙开始分赃。作为后台和保护伞县长首先拿走四成,毓森还得六成。实际这六成他也没有完全到手,管事的从中私吞了三成,这个败家子被蒙了还不自知,真是可悲又可笑。有了毓森带头示范,有贼心没贼胆的宗室子弟开始有样学样,履郡王的后代镇国公毓均也有样学样和小汤山警察勾搭在一起,在“起灵”时专门请了警察过来镇场子。

满清灭亡后八旗子弟去哪了(满清灭亡后王爷贝勒都干啥去了)(12)

“后代亲自挖祖坟”这一荒诞事件有其历史原因,我们当然可以站在旁观者角度谴责这些宗室子弟丧心病狂,破坏祖宗陵墓,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民国时期猖獗的盗墓风气给宗室子弟们带来的影响。

就拿毓均举例子来说,给先祖起灵一方面是生活所迫,但当地有名的盗墓贼侯显文也让他心惊胆战,生怕哪天在自己眼皮子地下祖宗的墓就被盗了,所以很多宗室子弟都抱着一种“与其让别人盗走,不如自家人来挖”的想法。看似可笑,但同时也透露着辛酸,这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家子弟可能想不到未来的一天他们生活窘迫,连自己祖宗的坟墓都不能保全吧!

作者:胡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