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宏顺食堂(邓宏顺印象)

谭士珍 他年过花甲,中等个,平头,也许是用脑过度,有点秃顶;他不穿西装,衣着普通洁净,戴眼镜像个小学老师,不戴眼镜像个平头百姓;他是个安静的人,心平气和,不浮不躁 ,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邓宏顺食堂?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邓宏顺食堂(邓宏顺印象)

邓宏顺食堂

谭士珍

他年过花甲,中等个,平头,也许是用脑过度,有点秃顶;他不穿西装,衣着普通洁净,戴眼镜像个小学老师,不戴眼镜像个平头百姓;他是个安静的人,心平气和,不浮不躁。

他,就是作家邓宏顺。

从初识到共事

说来,我与他结识近30个春秋。

上海《萌芽》是一家在全国有影响的刊物,在1985年第4期上,我看到了他的短篇小说《血嘴杜鹃》,在1991年第3期上,我又看到了他的中篇小说《奇爱》,从此我记住了邓宏顺的名字。

1956年,邓宏顺出生于辰溪县与沅陵县接壤的九龙山区,这里是山的世界,山的海洋。1978年他走出大山参加工作,先在乡镇后到县里,当过秘书、镇党委书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他喜欢写写划划,上面提到的小说都是他在县里写的。

我供职的市文联创办《雪峰》文学杂志,需要一个主编,我极力推荐邓宏顺,文联党组报上级部门批准,1996年宏顺调进了文联。我们朝夕相处,情感融洽。

他曾为我写过两篇溢美的文字,一篇是《作家与科学家》,写我与袁隆平的情缘;一篇是《一个摇蒲扇的老人》,写我的生活情趣,读来令人发笑。

邓宏顺衣食住行都不怎么讲究。他衣着朴素,有什么吃什么,不抽烟,与朋友聚会高兴时喝点小酒,但从不贪杯。

他原来的住房才67.5平方米,太小,只好在屋旁空隙地扩充了一间客厅。文联搬迁,不少人乔迁新居,凭他的实力,完全可以住更好的房子,可他硬是不搬。他认为这地方僻静,正是他需要的。

温良恭谦让

不论过去和现在,他总是称我为老师。我要他称我为“谭老”,因他现在的成就在我之上,他说:“你是我永远尊敬的老师!”他每次出书,都要赠我一本,扉页上用毛笔题写:“敬请敬爱的谭老师鉴正,学生邓宏顺呈”,并加盖私章。

2014年,怀化市发改委刘代兴编辑散文集《花开花落》,请宏顺作序,宏顺说最好找谭老师,他是老作家。代兴面带难色,说不熟悉。宏顺便给我通了电话,我说你和代兴熟,是老乡,由你写最好。宏顺写好要我过目,我说免了。2014年12月,散文集出版,序言《走进刘代兴的思维空间》,序作者署名是谭士珍、邓宏顺。

无独有偶。怀化市委党校教授喻卫国编辑了一本散文集《三象文化》,嘱我作序。“三象文化”是喻教授独创。即大象、象牙、象牙雕文化。这部书有专业性,我建议他找邓宏顺。他说只有一面之交,不好意思。我当即打通了宏顺的电话,谈及此事,宏顺说我先看看吧。不久,他把序写好,请我过目,我说不用了。2018年8 月,该书出版,序名《濒危艺术之声》,喻教授把新作赠我,我才知道宏顺又把我的名字放在了他的前面。

“中篇小说之王”的多面人生

宏顺经常戴着眼镜到旧书店淘宝。在他的书架上,摆放着一本《简易木工计算法》,作者李瑞环曾当过木工,后来当上了全国政协主席。这种书在市面上很难找到了。

又是在旧书摊上,他看到一本《溆浦文史》,上面刊有姜定耀的《我记忆中的湘西纵队》,说的是辰溪县解放前夕地下党战斗故事,他如获至宝,引发他创作了长篇小说《铁血湘西》。这部描写湘西几十年风云变幻的书,长达68万字,2015年出版,当年再版,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创作了长篇小说《红魂灵》《贫富天下》《天堂内外》《铁血湘西》,中篇小说集《回望乡村》,散文集《天意·地相·凡事》《蔚蓝色的呼唤》,林林总总,多达400多万字。

邓宏顺的中篇小说写得多也写得好,有“中篇小说之王”的称谓。其中《食堂》《饭事》等,写基层生活和人物,使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邓宏顺还擅长书法,为刊物题过刊名,为友人题过书名。

不到60岁,邓宏顺就把怀化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的位子交给了年轻人。

日前,我打电话给宏顺,问他忙什么,电话不通畅,我只听清了一句:“我……在雪峰山……”天寒地冻,别人在火塘边暖冬,他却跑到冷风刺骨的雪峰山采访,我知道他是去那里深入生活,撰写“雪峰山人物系列”。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他如此努力?我心中滚过一股暖流,感觉今年的冬天并不寒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