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经典电影江湖儿女(从电影江湖儿女看贾樟柯的东方美学风格)

贾樟柯经典电影江湖儿女(从电影江湖儿女看贾樟柯的东方美学风格)(1)

电影《江湖儿女》讲述了江湖上的大哥郭斌威望很高,有一次出门被仇人群殴,女友巧巧见此拿枪向天空开枪,两人分别因打架与非法执枪入狱,当一年后郭斌出来已经是曾经的江湖大哥,一无所有。五年后赵巧巧出狱寻找男友,却被告知郭斌与他人一起。巧巧开始变化,成为了江湖中人。影片凭借着导演独特的美学风格、大量地方方言的使用,深邃的镜头语言所营造的浓厚的生活气息,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描写现代社会生活的画卷。

贾樟柯擅长用东方美学风格来建构自己的电影江湖,用电影真实记录着最能体现时代变迁的城镇生活场景,用冷静、客观、犀利的目光注视着社会转型中日常生活的细小事件,也真切呈现了不同地域中日常个体的成长之痛。从1998年的《小武》到2018年的《江湖儿女》,贾樟柯自觉地、明确地在相近的社会层面和相似的社会群体间不断挖掘和深入,坚守自己的艺术原则和创作理念。

在贾樟柯的电影中,通常使用大量的地方语言,这样的运用真切还原了生活,增添了生活气息,山西方言体现了导演一以贯之的风格,不论是对影片中的人物还是银幕前的观众,都一反精英电影的盛气凌人,而采取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姿态,有着极强的人文关怀精神。从电影开始,赵巧巧一口流利的山西方言出场时,就让观众感受到了那浓厚的来自民间的鲜活而又复杂的生活气息。影片中方言的运用,体现了影片的纪实性风格,复杂的话语体现了江湖上的杂乱不堪,揭示了人民的生活环境,使电影更加真实可信,偏近现实。山西方言的巧妙运用,笼络了观众的心,拉近了电影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镜头能将人物的情感甚至是人物的内心的感觉展现在观众面前。镜头是电影最基本的语言,导演通过镜头将表达的思想传递给观众。在影片《江湖儿女》中大量使用长镜头,从最初郭斌与巧巧打麻将,赵巧巧回家到几年后两人在宾馆里的谈话。当时过境迁,巧巧出狱后去找郭斌,郭斌拒而不见,巧巧最后借警察之手将郭宇叫来,两人在旅馆里谈话。导演巧妙地运用一个长镜头来拍摄,可以逼真的记录,增强影片的可信性,说服力和感染力,长镜头表达的一种平起平坐,朋友式的沟通与交流,可以使观众产生一种观者在其中的心理共鸣。

在画面中,巧巧郭斌对面而生,有时会有两个长时间的静默,通过长镜头,将这种沉默更深层的意思表达出来,这种静默像一种致敬,像一种沉思,亦或者像是一种宏大叙事,收拢后的内心潮涌,观众从中探听到来自底层的沉默中的叹息面对。贸然怅惘,以及更多的习以为常。长镜头在电影的运用,增加了电影视觉感染力。让观众认识到电影画面的作用,深化了影片主题。

影片结尾又落在麻将馆这个颇具江湖意味的场所,与其说中年巧巧重新扛起了江湖的大旗,她试图重建关于往昔江湖的想象。事实上,在这个缩微在此的小江湖中,昔日大佬们早已失去了外面的天地,这些油腻的中年男沉湎在这个见证了他们意气风发时代的小馆中,回味那一缕逝去的荣光。

整部影片从2001年讲述到2018年,时间跨度长达17年,在空间跨度上,从大同到三峡,再从三峡到新疆,后又辗转返回大同,片中还涉及了企业的体制改革、煤炭的发展困境、三峡的移民迁徙和小镇的权力重组。用原本不是江湖人的巧巧构成了影片的行动线索,用她的行走足迹见证江湖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在打架、偷窃、诈骗、意图诱奸、抱团取暖的日常生活向度中展现了真实存在的底层生活场景,贾樟柯导演通过《江湖儿女》给予观众一次关于人性寻觅的体验与浓密的关怀的洗涤,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更像是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描写现代社会生活的画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