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25至40回(跟着道长读红楼梦)

第一部分:第13回阅读问题解答与指引,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红楼梦第25至40回?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红楼梦第25至40回(跟着道长读红楼梦)

红楼梦第25至40回

第一部分:第13回阅读问题解答与指引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1、秦可卿之死,是作者精心演绎出的“薄命司”所属金陵十二钗正册之第一场悲剧,也是在贾府上演的世俗社会的一场生活大戏。作者主要叙述了哪几个人的表现?你从这些精彩的叙述中,看到了世俗社会的哪些生活常态,感知到宁国府家庭生活中的哪些不同寻常之处?

问题解答

1)凤姐梦见秦可卿——接受秦氏所托。

2)宝玉听说秦氏死了而“喷出一口血来”;

3)贾珍“哭得泪人一般”和“恣意奢华”安排丧事;

4)丫鬟蕊珠触柱而亡,丫鬟宝珠愿为义女请任摔丧驾灵之任。

探究指引:

第二问,属于适构性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探究之一:

从生活的逻辑切入,探讨小说的情节设置。看到了世俗社会的哪些生活常态?

1)秦氏托梦给凤姐的是哪几件事?关涉家庭的哪些问题?(家族兴衰)

第一,目今祖茔虽是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关涉宗族祭祀)

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关涉家庭教育)

2)贾珍“恣意奢华”安排秦氏的丧事体现在哪些方面?

身份:享用的是为忠义亲王老千岁而备用的寿材板;

(长者的厚爱:让裙钗之躯享千岁之尊)

名分:花一千两银子为秦可卿之夫贾蓉捐了一个五品龙禁尉

(图好看,讲风光:为儿子捐前程,使儿媳受五品之爵)

情分:“这都是我没福!这样人家,公公婆婆当自己的女孩儿似的待。”(参见第11回)(家庭和睦、亲情难舍)

3)怎么理解两个丫鬟的行为?丫鬟蕊珠触柱而亡或许是殉情,丫鬟宝珠愿为义女体现的是主仆之间的“情义”?(重情、重义;情义无价)

研究之二:

从文学的审美需要即作者的创作意图入手,探讨小说的情节设置。感知到宁国府家庭生活中的哪些不同寻常之处?

1)秦可卿为何托梦于王熙凤?(对比映衬)

秦可卿是宁国府“比儿子还强十倍”“别人也从没不疼我的、也无不和我好的”孙媳妇;王熙凤是荣国府“杀伐决断、办事历练老”的琏二奶奶。一个善良温柔,一个泼辣干练;一个贤惠兼美,一个机关算尽。

2)三品爵威烈将军贾珍的伤悲是否失态,奢华是否过度?作者为何不写秦氏的丈夫贾蓉的丧妻之悲痛?跟秦可卿的隐秘身份是否有关?(玄幻、隐曲、影射)

◆秦可卿身份之谜。秦氏卧房的陈设如此高贵典雅,在暗示什么?

原文:(品味划线的语句)

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宝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连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参见第5回)

◆秦可卿身世之谜。营缮司郎中在养生堂抱养的“可儿兼美”是谁的遗孤?

原文:(品味划线的语句)

他父秦邦业,现任营缮司郎中,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叫做可儿,又起个官名叫做兼美。长大时,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秦邦业却于五十三岁上得了秦钟。(参见第8回)

◆秦可卿的尊位之谜。五品龙禁尉之妻享用亲王老千岁的棺材,有何隐喻?

原文:(品味划线的语句)

且说贾珍恣意奢华。看板时,几副杉木板皆不中用。可巧薛蟠来吊问,因见贾珍寻好板,便说道:“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说是铁网山上出的,作了棺材,万年不坏。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现在还封在店内,也没有人出价敢买。你若要,就抬来使罢。”贾珍听说甚喜,即命抬来。大家看时,只见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声如玉石,大家称奇。

榜上大书:世袭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御前侍卫龙禁尉贾门秦氏宜人之丧。

3)秦可卿病亡,“喷血”的为何是贾宝玉?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怀是什么?(儒家教化、佛家因缘、儒释交织、情理相悖)

原文:(品味划线的语句)

今既遇令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子独为我闺阁增光而见弃于世道。故引子前来,醉以美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表字可卿者,许配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然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呢。而今以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说毕,便秘授以云雨之事。于是推宝玉入房,将门掩上自去。 ……尔今偶游至此,设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了。”话犹未了,只听迷津内响如雷声,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吓的宝玉汗下如雨,一面失声喊叫:“可卿救我!”(见第5回)

2、料理秦可卿的丧事,在《红楼梦》谜一般的故事中,别有一番景致,别有一些寓意。贾府男丁悉数登场、王孙公子上祭送殡。在报丧、停灵、送殡等几个环节中,作者浓墨重彩的叙述了哪些人和事?(参见第14回)这样写有何用意?(提示:是生活逻辑使然,原本如此;还是作者的创作需要,有所隐喻?)

问题解答:

第一问:作者浓墨重彩的叙述了哪些人和事?

报丧:王熙凤梦中受嘱托;贾宝玉听死讯而“喷血”;

停灵:

1)贾府上下悉数登场。彼时贾代儒、代修、贾敕、贾效、贾敦、贾赦、贾政、贾琮、贾(左王右扁)、贾珩、贾珖、贾琛、贾琼、贾璘、贾蔷、贾菖、贾菱、贾芸、贾芹、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蓝、贾菌、贾芝等都来了。

2)贾珍悲之深、爱之浓。悲之深:哭得泪人一般;爱之浓:尽其所有料理丧事一是:购置忠义亲王老千岁备用的寿材板; 二是;安排奢华的祭礼。择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讣闻。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之罪;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孽醮。然后停灵于会芳园中,灵前另外五十众高僧,五十众高道,对坛按七作好事。三是:图好看、讲风光。名为贾蓉捐龙禁尉,实为秦可卿死享五品之尊。

3)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料理秦可卿丧事。

送殡:(参见第14回)

1)王孙公子送殡。六公:那时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这六家与宁荣二家,当日所称八公的便是。王侯: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郡王之孙;忠靖侯史鼎,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襄阳侯之孙世袭二等男戚建辉,景田侯之孙五城兵马司裘良。公子:锦乡伯公子韩奇、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堂客算来亦有十来顶大轿,三四十顶小轿,连家下大小轿车辆,不下百馀十乘。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浩浩荡荡,一带摆三四里远。

2)四大郡王设路祭。走不多时,路傍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俱是各家路祭。第一座是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的。

3)北静王设路奠。北静王近闻宁国公冢孙妇告殂,因想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难以异姓相视;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上日已曾探丧上祭。如今又设路奠,命麾下各官在此伺候。自己五更入朝,公事已毕,便换了素服,坐大轿,鸣锣张伞而来,至棚前落轿。手下各官两傍拥侍,军民人众不得往还。

探究指引

这样写有何用意?属于适构性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有感有悟,自得即可。

1)梳理相关故事情节,研讨思考。作者这样展开情节是生活逻辑使然,原本如此吗?

2)结合第一和第五回有关叙述,探究讨论。作者如此设置故事情节,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怀,有何隐喻?

第二部分:第14回阅读问题与探究

第十四回:林如海灵返苏州郡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1、刻画出人物的典型性格,离不开有趣的“故事情节”,离不开精彩的“生活琐事”。为凸显王熙凤“杀伐决断、历练老成”,本章回中,作者叙述了哪些“生活琐事”,巧设了哪些精彩故事?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2、塑造出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除了直接描绘其言行举止、心理外貌,还离不开其他人物的映衬观照,所谓“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如同本章回所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此“一点红”专指哪一个,“万绿”泛指哪些人?作者如此渲染铺陈,要表达什么?

2021年12月8日于鹏城三清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