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起步式(太极拳的起承)

太极拳的“起、承、转、合”本来是武式太极拳的东西,用在其他流派演练里也是同样有益。“起、承、转、合”对所有太极拳流派而言,都是很好的演练思路。

武式太极拳鼻祖武禹襄在他的《十三势说略》中说:“每一动,惟手先著力,随即松开,不外起、承、转、合,始而意动,继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起、承、转、合四字是武式太极拳动作流程,其说源自前人写文章时的行文模式,国画和书法也讲起、承、转、合,不管是用笔还是结构,都拿起、承、转、合说事。

武式太极拳传到第三代郝为祯(李亦畲之徒)时,“起、承、转、合”有了小的变化,成为“起、承、开、合”了,一字之变,带来另一个变化,郝为祯所传拳技就被成为“开合太极”。

把“起、承、转、合”四字与“起、承、开、合”四字相比,两者对于行拳的动作流程的表述没有区别。郝少如(郝为祯之孙)在其书《武式太极拳》中这样说:“由于武式太极拳用起、承、开、合四个要领贯串始终,因此,所有的动作都是按照四个要领来编排的,以四个动作作为一个起承开合的节序,节序大都是由一个拳式构成的,如‘左懒扎衣’式有四动,成为一个节序;但也有两三个或四五个拳式结成一个节序的,如拳式中第四式‘单鞭’和第五式‘提手上势’就是合并之后,编为四动,作为一个节序的。”从文章中看,郝少如对四字思路的和武禹襄无异。

“起、承、转、合”的理解是整体的,四字既是动作前后顺序的流程,又是一个整体,不可断开,必须一气呵成。一个势子里有小的“起、承、转、合”,整个路子是大的“起、承、转、合”,前一个动作的结束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如同文章一句里有“起、承、转、合”,文章每一段里和每一章里都要有。整个路子演练起来,自始至终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滔滔不绝,由局部的“起、承、转、合”,最终到整体“起、承、转、合”的完成。

太极拳的起步式(太极拳的起承)(1)

太极拳的起步式(太极拳的起承)(2)

太极拳的起步式(太极拳的起承)(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