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足的日子你怎么熬过(死于后禁足时代的油腻饭局)

多年以后,人们会在史书中,看到“饭局”这个陌生名词。

或许他们无法想象:在古代,人们居然会聚在同一桌吃饭,还会有人撒泼打滚地劝别人喝酒。这种油腻的行为,简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而这一切,都要从2020年那场疫情说起。

我们生活在历史的拐点,并且亲眼见证了疫情对餐饮产业的冲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地都在发放消费代金券,鼓励人们多去支持餐饮生意。很多地方,更是由领导亲自去带头用餐,其苦心可见一斑。

虽然许多饭店开放了堂食,但是用餐的纪律仍然非常严格。按照当下的用餐规则,顾客要保持1.5米以上的距离。这些人在餐厅吃饭,愣是吃出了一种参加高考的感觉。

虽然吃饭的方式不同,但饭菜还是那些饭菜,怎么吃都是那个味道。真正被时代毒打的,是吃饭之余的社交功能。虽然餐饮产业在渐渐回暖,但昔日觥筹交错的油腻饭局,却已经销声匿迹了。

或许几年之后,聚餐这种形式会彻底枯萎,人们也将会习惯独自用餐。事实上,很多人对貌合神离的单位聚餐、业务聚餐,早就厌烦透顶了。他们嘴上不说,心里对油腻饭局的消亡,多半是乐见其成的。

但也会有人持有不同看法。如果这种油腻饭局真的消亡了,必定会有人高呼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还要哀叹这不肖子孙,丢掉了祖宗的文化传统。这些油腻国学捍卫者的招数,里外里就是那三拳两脚。殊不知,他们一举手投足,三万六千个毛孔便呼呼往外淌油,就算他们自己不腻,观众们都已经看腻了。

老规矩,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油腻透顶的饭局,真的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么

(一)饭局无国界,油腻无国界

饭局也要,油腻也罢,向来不是中国人的专属

如果给饭局上的油腻语录排个名,那么那句“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无疑是要排在第一位的。这句话看似是在劝酒,但本质上,却是上位者对于下位者的服从性测试。有些人对这种测试甘之如饴,但更多的人对此却厌恶透顶,恨不得直接把酒泼在对方脸上。

这种油腻饭局,绝不是中国人的专属。在韩国知名动作电影《人间中毒》里,那位大权在握的将军,故意把酒倒进靴子里,然后让他的女婿喝下去。而宋承宪饰演的女婿,是需要完全依赖岳父和妻子生存的,所以他就算恶心透顶,也要把靴中酒一饮而尽。

禁足的日子你怎么熬过(死于后禁足时代的油腻饭局)(1)

口区

身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与中韩也并无两样。哪怕是最简单的小饭局,也是尊卑分明。《深夜食堂》故事中的小店里,当小弟的看起来非常拽,根本不把老板放在眼里。但是,当大哥规规矩矩付了钱之后,小弟只能跟着大哥一起点头哈腰,连大声说话的底气都没有了。

禁足的日子你怎么熬过(死于后禁足时代的油腻饭局)(2)

孤独的美食家,别以为我不认识你

西方国家的饭局,比起东亚饭局风格迥异,但油腻的本质并无区别。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们夜夜笙歌,白吃白喝,却不太瞧得起那个敢于花钱的盖茨比。在他们眼中,似乎只有贵族身份,或者几代优雅的Old Money,才是真正值得尊重的人。

他们并不知道,新贵崛起的速度极快,与此同时,旧日的一切也在从神坛迅速滑落。这时代变化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越了他们的想象。

他们更不会知道,资本家螳螂捕蝉,金融危机黄雀在后。虽然当时的美国一派繁荣,但这金碧辉煌的景象,终将被金融危机染上灰暗的底色。

禁足的日子你怎么熬过(死于后禁足时代的油腻饭局)(3)

干杯

但盖茨比纸醉金迷的盛宴内外,仍然透露着一种彻头彻尾的油腻。那便是人们,嘴上对金钱的不屑,以及内心对其赤裸裸的渴望。这是一种口是心非的高级油腻。

你们看,饭局无国界,油腻也无国界

(二)我们中国没这油腻传统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是一件令人喜忧参半的事情。好处在于,我们有无数值得骄傲的回忆。坏处则在于,我们的“文化传统”,经常要给各式各样的油腻行为背锅。

但这次不好意思,文化传统不能背锅了。饭局也好,聚餐也罢,这向来都不是什么文化传统。从“有史以来”到宋朝,人们吃饭都是各吃各的,那种同桌共食,假装亲热团结的样子,只是近几百年的新习惯而已。

孔子曾经说过:“割不正不食”。在孔子的时代,肉是非常珍贵的食物,所以大家对它格外珍惜。人们把肉割成块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大家分取,然后各自用餐。每个人跪坐在自己的位置,其距离基本符合如今的“隔离用餐原则”。

如今隔离吃饭的习惯,才是不折不扣的“文化传统”。

如果孔子看到后世的儿孙,居然用几十双筷子,分别挑着各人的口水,然后再搅到同一个盘子里,不知道他老人家,会骂出什么样的经典金句来。

我们从影视剧中,可以窥见当时的一鳞半爪。虽然搬上荧幕的影视剧,包含着一定的虚构成分,但也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历史。尤其是经典的高分剧,起码不会犯“关公战秦琼”的错误,总体来说是可信的。

禁足的日子你怎么熬过(死于后禁足时代的油腻饭局)(4)

邓艾带头隔离

到了富庶的宋朝,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升,菜品也比之前要丰富得多。而皇帝赐下的宴席,更是堪称奢靡中的奢靡。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宫中的宴席,以每一盏酒对应几道菜。先上什么后上什么,那都是有讲究的。

摘录其中的一小部分,大家看看这画风。我严重怀疑,现在的法式西餐在抄我们的作业。

凡御宴至第三盏,方有下酒肉、咸豉、爆肉、双下驼峰角子。

前两盏酒都是干喝,没有下酒菜,第三盏开始有下酒菜了。

第八盏御酒.....下酒:假沙鱼,独下馒头,肚羹。

第九盏御酒.....下酒:水饭,簇饤下饭。

你们看,主食的位置永远是最靠后的,这一点,和我们如今的饮食习惯很接近。

由此可见,所谓的“聚餐制”,向来都不是什么文化传统。谁要是再大言不惭,你就可以把我的这篇文,直接甩给他,让他提高一下姿势水平。

(三)吃饭形式在变,油腻形式却没变

在人尽皆知的鸿门宴中,项羽意气风发,刘邦则夹着尾巴,这尊卑之势不言而喻。但拥有尊崇地位的人,却未必是饭局的永恒主导者。譬如苏联太空人加加林红极一时的时候,英国女王设宴招待他。加加林不知道茶水里的柠檬片是干什么用的,所以他抓起来就往嘴里塞。英国女王和其他人看见这个场景,为了给加加林圆场,也纷纷抓起柠檬片往嘴里塞。

禁足的日子你怎么熬过(死于后禁足时代的油腻饭局)(5)

当场恰柠檬

世俗地位更高的尊者,也会为特殊的客人屈尊俯就。因为客人是他们脸面的延伸,如果客人丢了面子,他们的脸也会陪着一起肿

无论是英国女王请加加林也好,还是项羽宴请刘邦也好,这类饭局,本质上就是分蛋糕的过程。双方各取所需,倒也能为彼此维持体面,还不至于撕破脸皮。然而,一旦往油腻的方向多走一步,这饭局上的美酒佳肴,可能就会有点变味了。

譬如宋太祖赵匡胤,他在登基之后,曾经宴请手下,并且装模作样地慨叹:如果你们的手下贪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到你们身上,就像你们把黄袍扣到我身上,推选我当皇帝一样,这我可怎么办呢?

群臣明白皇帝的话外之音,连忙纷纷跪倒,并且自愿交出了兵权。于是宋太祖兵不血刃,便直接收回了兵权,大臣们也得以平安富贵,躲过了一场刀光剑影。这就是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但这杯酒,本质上和“你不跟我喝就是看不起我”,又有什么区别?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历史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在重演,绝无例外。

(四)油腻饭局,向死而生

私有制不会轻易消亡,人们掌握的资源也不会平衡。人之道,损有余而奉不足。但是,这仍然不够——那些掌握资源的人,会用尽一切手段,测试下级对自己的服从性。或许饭局会在历史中消亡,但新的手段却会应运而生,而且生生不息。

对于历史来说,“公平”就是个笑话。或许饭局会在历史中衰亡,这是历史中的一段变数;而应运而生的新方式,譬如办公软件的夺命连环call,或许会成为饭局的替代品,这便是历史中的恒定。

恒定与变数会交替出现,两者往来交叠,互相影响,铸造出拥有二次混沌的历史。当尘埃落定后,历史终归会在史官的笔下定形,成为我们所熟知的史册。但这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随着时代的变迁,外壳会变,但内核会恒久不变

饭局或许会就此消亡,但上位者试探下级的新方式,也会应运而生,形成维护阶层,维护秩序的新手段这一点,永远不会随时间流逝而变化。

(完)

我是@渭水徐公,老李校长&朝闻道写作社群mcn主理人,带领400 作者靠写作实现副业变现。

关注我,你将看到更多有趣、有料的干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