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几大王之死(太平天国东西南北四大王结局如何)

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在广西武宣登基称太平王,后改称天王。12月在永安城分封诸王,封原中军主将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原前军主将萧朝贵为“右弼又正军师”西王,称八千岁,原后军主将冯云山为“前导副军师”南王,称七千岁,原右军主将韦昌辉为“后护又副军师”北王,称六千岁,太平天国在南王冯云山的构想基础上建立了初期的官制、礼制、军制,推行自创的历法——“ 太平天历”。

太平天国几大王之死(太平天国东西南北四大王结局如何)(1)

东王杨秀清

杨秀清(1823年-1856年),原名杨嗣龙,祖籍广东嘉应州的客家人 ,出生在广西桂平市紫荆山平隘新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以耕山烧炭为业。1846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参与发动金田起义,同年12月被天王洪秀全封为东王,称九千岁,是太平天国重要领袖之一。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杨秀清已经集教权、政权和军权于一身,是太平天国实质上的首领。在1856年的“天京之变”中,杨秀清被洪秀全命韦昌辉、秦日纲等人所杀,家人僚属几无幸免。

西王萧朝贵

萧朝贵(约1820年-1852年),生于清嘉庆末年,广西武宣罗渌垌人,客家人,家境贫苦,以到桂平紫荆山耕山烧炭度日。后加入洪秀全、冯云山“拜上帝会”,官封五王中之西王,称八千岁,地位高隆,位居洪秀全、杨秀清之下,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之上。萧朝贵是太平天国早期的重要领袖,常以“天兄下凡附体上身”发布命令,是金田起义核心领导人之一。1852年9月攻长沙时阵亡。

太平天国几大王之死(太平天国东西南北四大王结局如何)(2)

南王冯云山

冯云山(约公元1815年-公元1852年),又名乙龙,号绍光。广东花县(今属广州市)禾落地村人。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龙川县石灰窑村。自幼喜读经史、天文、地理,曾参加科举考试,后在村中设馆授徒,以塾师为业。是拜上帝会的始创人之一,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领袖之一。1852年6月太平军路经蓑衣渡时,冯被埋伏于此的清军江忠源部炮火命中,伤重身亡。官封南王,七千岁。

太平天国几大王之死(太平天国东西南北四大王结局如何)(3)

北王韦昌辉

韦昌辉(1823年-1856年),汉族客家人,原名志正,又名正。太平天国前期领导人之一,祖籍广东南海县。明末清初,其先祖迁广西,定居桂平金田村。他家资富有,少曾读书,知文义,有才华,遇事能见机应变。 道光二十八年(1848)入拜上帝会,不久成为中坚,与洪秀全、冯云山结为兄弟,称天父第五子。金田起义后任后护又副军师,领右军主将,官封北王,称六千岁,地位次于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

太平天国几大王之死(太平天国东西南北四大王结局如何)(4)

公元1856年,正当太平天国不断取得对满清政权的胜利,并向全国范围推进之时,在天京却爆发了决定太平天国命运的“天京之变”事件。石达开闻变后,急忙从武汉赶回天京。他斥责韦昌辉杀戮太甚,因而为自己惹上了杀身之祸,只得连夜缒城出走,但其在天京城中的妻儿老小全被韦昌辉残忍杀害。石达开逃至安庆后,起兵靖难,上奏请杀韦昌辉。洪秀全此时见事态扩大,加上他的滥杀无辜已引起天京军民的极大不满,和石达开的讨韦大军压境,下令制止韦昌辉滥杀。在天京军民的支持下,洪秀全捕杀了韦昌辉及秦日纲。韦昌辉被五马分尸,时年31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