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捡到老旧电视机修复(物见70年深爱第18期)

野外捡到老旧电视机修复(物见70年深爱第18期)(1)

70年风雨兼程,70年薪火相传,70年开拓创新!2023年5月10日,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走过整整70个年头。

为更好传承勇于担当的铁路精神与改革创新的行业精神,在建院70周年之际,医院推出【物见·70年深爱】栏目,通过与医务人员工作和学习密切相关的物件故事的讲述,来呈现医院这70年建设与发展的光荣历程,呈现一代代医务人员这70年拼搏与奋斗的精神风貌。

野外捡到老旧电视机修复(物见70年深爱第18期)(2)

这是一台老式打孔机,它由底座、压杆、导杆、定位盘、回位弹簧、裁纸刀组成。这台老式打孔机见证了人事科工作的一步步精细化,更见证了人事工作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

记得第一次看到这台老式打孔机是在2018年底,当时看见它感到非常陌生,不知道这个黑大粗重的铁质用品是干什么用的。后来经老师介绍,才知道原来它是一台老式打孔机,用于人事档案打孔装订成册,也可以用于裁剪纸张。

打孔机是1948年由英国人亨利·阿切尔发明的。阿察尔平时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他看见邮局的工作人员把几十枚邮票印在一起,用起来很不方便,既增加了邮政人员的劳动量,又给邮寄者添了不少麻烦。他就在想,能否在印制邮票的时候就在各枚之间的空白处打上一行行小孔,这样随手一扯就可用。回去后,他立即投入了邮票打孔机的研究。所以打孔机发明出来后,最初是用于邮票打孔。

这台老式打孔机来自医院人事科,平时使用频率很高,不仅人事科使用,其他科室的同事如果要裁剪表格、纸张、照片等等,也会到人事科来借用。老式打孔机由于科室人员爱惜、保存得当,一直使用至今。可以说,这台打孔机见证了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二十多年的发展与进步。

野外捡到老旧电视机修复(物见70年深爱第18期)(3)

野外捡到老旧电视机修复(物见70年深爱第18期)(4)

多年来,档案管理人员按照各项规定,不断细化工作举措,落实工作责任。一本本老旧档案册变成了大型活页装订本,解决了档案内页容易丢失的问题;一页页手写薄稿纸变成了A4打印材料,用老式打孔机打孔后,放在干部人事档案盒里,破解了档案内容难辨认、纸张易损坏的难题;一个个老旧木制橱柜变成了档案专用铁皮柜,保障了档案安全。

野外捡到老旧电视机修复(物见70年深爱第18期)(5)

在材料收集方面,人事科严格遵循《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要求,坚持经常收集与定期收集、重点收集与普遍收集相结合的方法,每年按时对考核登记表、任免审批表、学籍等材料进行收集,并对重点入档材料登记在册,确保材料收集的完整性。

在信息审核方面,人事科严格按照中组部《关于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的问答》的标准,认定干部的“三龄两历一身份”等信息,对收集的每一份归档材料进行鉴别、甄选,坚持做到材料不清晰的不收、手续不全的不收、存疑的不收。做到所有复印和补充制作的材料都要有复制的时间和经办人、组织人事部门公章等标识,保证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来源清楚、手续完备、信息准确。

在档案有效利用方面,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三龄两历”、奖惩情况、家庭主要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等关键信息,为选人用人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突出干部人事档案服务干部选拔的功能,为干部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七十载峥嵘岁月,七十载风雨兼程。一台看似不起眼的老式打孔机、一本干部人事档案,承载着它自己的使命,如同十三院人始终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历久弥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