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表现手法修辞方法总汇(易混淆的四组常用修辞手法要分清)

在语文学习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顶针等,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总有几种修辞容易混淆,如:比喻和比拟、比喻与象征、借代与借喻、排比与对偶这四组,有很多相似之处,极易混淆。下面具体说明它们之间容易区别的地方。

语文表现手法修辞方法总汇(易混淆的四组常用修辞手法要分清)(1)

一、比喻与比拟

比喻与比拟,一字之差,但其性质和作用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1.比喻是用某一具体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陌生的事物或情境,它们之间具有相似性。通过相似性使二者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事物更加具体可感。

例句: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把?

“嫩芽”和“音符”从形象上来讲是具有相似点的,比喻合理贴切。

二、比喻和象征

从本质上来讲,比喻属于修辞范畴,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之中;而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往往是文章中的一大段话或者整篇文章。

例如高中课文《致橡树》,以橡树和木棉两种植物的形象来象征男性和女性的形象,它们之间没有“形似”,而有的是“神似”。以物的形式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让读者去理解其中深意。而比喻的对象一般更具体,能看得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事物。

语文表现手法修辞方法总汇(易混淆的四组常用修辞手法要分清)(2)

三、借代和借喻

1.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是借用与此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可以用部分代替整体,用具体代替抽象。如“一群红领巾”,即说的就是少先队员;“千万个雷锋活跃在各行各业中”,“雷锋”是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具有雷锋精神的人。

可见,借代的作用在于“代”,本体与借体之间为相关的关系。

2.而借喻作为比喻的一种,只有喻体,不说出本体和喻词,它的作用在于“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为相似的关系。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像燕雀一样的的人和像鸿鹄一样的人,只出现喻体,而没有本体和喻词。

另外,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语文表现手法修辞方法总汇(易混淆的四组常用修辞手法要分清)(3)

四、排比与对偶

1.排比是三个以上的句子,要求结构大体相同,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间的提示语,使句子互相衔接,给人整齐、紧凑之感,可以增强句子的节奏和气势。

例句: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它她。

2.对偶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要求非常严格,既要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还要意义相对;上下句不能重复用字,以平仄对仗为佳,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例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对,是格律诗的典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