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中历史原型 走进历史看孟尝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之中,各朝各代可以说异彩纷呈,各领风骚数十,数百年不等,而春秋战国可以算得是这里面一个比较“奇葩”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既绽放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光彩,又经历过“唇枪舌战,你来我往”的武斗局面。尤其是山东六国为对抗逐渐强大的秦国和挽救本国的灭亡,各贵族礼贤下士,广纳宾客,养士之风盛行,形成了以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等为代表的战国“养士”团体及风景,他们的许多故事与轶事也随之流传后世。

孟尝中历史原型 走进历史看孟尝(1)

今天,丝语就给你说两个与孟尝君有关的小故事,希望对喜欢读书,爱好历史的你能够有所助益和启迪。

孟尝君,战国四君子之一,真名叫田文(生卒年不详),又称文子、薛文、薛公,是战国时齐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父亲靖郭君田婴子,祖父齐威王。孟尝君,其实小时候是一个出生后父亲田婴告诉母亲“不得养活他”,被母亲偷偷养活养大的弃婴,长大以后,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慢慢得父亲的赏识,令其主持家务,之后孟尝君开始广罗宾客,名声闻达于诸侯。父死袭封于薛(今山东省滕州市张汪镇官桥镇境内),此时,孟尝君的食客已经达到数千人,其中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乃至鸡鸣狗盗之徒,不管贫富贵贱,皆招揽之。齐湣王时,曾任齐相,采取远交近攻策略,联合韩、魏攻楚、燕。齐湣王七年(前294年)因田甲叛乱事出奔魏,任魏相,发兵联合燕、赵攻齐。齐襄王继位后,他居薛,中立于诸侯,无所属。死后诸子争立,齐、魏共灭薛,绝嗣无后。

孟尝中历史原型 走进历史看孟尝(2)

据说孟尝君生前的时候,有一次对自己的一个门客是越看越不顺眼,怎么看怎么不顺眼,想要杀了那个门客,于心不忍;想要赶走那个门客吧,又怕门客出去之后说自己的坏话,影响自己爱才的名声,孟尝君是左思右想,右思左想,还是想不好的方法及对策,整个人被弄得茶不思饭不想,心神不宁的,每天除了唉声叹气,似乎得不想干,也干不了。

谋士鲁连知道这事后,跑到孟尝君那儿连续问了他三个问题:“第一,猴子在什么情况下跑不过乌龟?第二,千里马什么情况下跑不过狐狸?第三,刺客什么情况下会束手就擒?”

孟尝中历史原型 走进历史看孟尝(3)

孟尝君本来就已经被“不顺眼门客”的事儿弄心烦意乱的,听了谋士的话更是一头雾水,摸不着北,一时之间被鲁连的三个问题问得懵了圈。

孟尝君很无奈地看着谋士鲁连说:“跟我玩脑筋急转弯呢。你猜我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最想揍人?”

可是,孟尝君立刻在心里想还得让他给出答案呢,现在无论如何不能生气发火,只好干咳了一声,讪讪地问:“那三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鲁连看着一脸懵圈的样子,没有直接作出回答,而是微微一笑说:“大人,猴子在山林间动作矫健,落入水里却不如鱼龟;骏马在平原上一日千里,但如果叫它攀岩却不如狐狸;至于刺客嘛……”

孟尝中历史原型 走进历史看孟尝(4)

鲁连故意买了一个关子,说到一半就停了下来。

“我知道了!”孟尝君仿佛突然明白了鲁连的言外之意,他接着说:“刺客所仰仗的就是自己手中的利剑,如果他失去了手中的宝剑,那么,他就只有束手就擒的份了。”

鲁连连忙点头:“这正是小人要说的意思。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短处与优缺点,大人总是盯着一个人的短处和缺点,不让他发挥自己的特长,却说他没用,这其实是你的问题呀;因为一旦大人认定一个人没用,便要辞退他,那么久而久之,身边还有何人可用,又还有谁愿意追随大人呢?”

孟尝中历史原型 走进历史看孟尝(5)

孟尝君虽然承认鲁连说的有道理,但心里并不认为自己有不对的地方,不由得辩解道:“可是那个门客你也看见了,他实在一点本领也没有啊。”

鲁连说:“就算是这样,主君也只不过是多养了一张口,对自己又能什么损失呢?相反,如果此人因为被大人驱逐而心生怨恨,或者投靠到您敌人的门下反过来对付你,到时候岂不成了您的烦恼?”

“再者,他在您门下已经对大人的情况很熟悉了,到时他把这里的情况透露给其他人或势力,给您带来的麻烦会小吗?”

孟尝中历史原型 走进历史看孟尝(6)

孟尝君听了谋士鲁连的话,这才恍然大悟,决定将那个自己的“不顺眼门客”留下来,仍然像以前一样地伺养着他,但是没过多久,“不顺眼门客”就立了一个功,顿时让孟尝君对其刮目相看,不由得在心里佩服鲁连的先见之明。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经一事明一理”,在经历了“不顺眼门客”事件之后,孟尝君看人、看事、看问题,更全面、更深刻了,而且学会了容人忍事,让更多的人愿意投靠到他的门下,并为他所用。接下来,丝语给你说一件发生在孟尝君身上,即便是放在今天,也没几个人能够“容忍”得下的故事。

孟尝中历史原型 走进历史看孟尝(7)

常言说得好:“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不,随着投靠到孟尝君门下的门客越来越多,无可避免地出现了“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情况,还“混”进来了贪油偷腥的“猫”,而且“贪偷”到了自己的主子孟尝君身上。看到这儿,丝语相信即使问一千个“你”,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贪偷到自己主子的身上,那门客不是嫌自己命长——找死吗?”

丝语只能告诉你那个贪油偷腥到自己主子身上的门客,不仅没有死,而且还活得好好的,活得比被发现贪油偷腥之前还逍遥自在,不信就听丝语给你慢慢道来。

孟尝中历史原型 走进历史看孟尝(8)

话说孟尝君广招天下宾客,门下食客最多的时候达三千余人,那场景真可谓是慕名而至者云集。随着门下食客的不断增多,要说这里面没有“混吃混喝混日子”的庸庸之辈,肯定没有人会相信,但也不乏怀有“一技之长”的怪才歪才,这其中就有一个堪称“小妾杀手”级的贪油偷腥“能手”,他居然借着做门客的机会暗中与孟尝君的小妾私通了,而且两人很快就“打得”难舍难分,如胶似漆!

只是纸包不住火,没过多久那个贪油偷腥门客与孟尝君小妾私通的事儿,就像现在那些明星大腕的地下情与婚外情一样,被人“挖”出来晾到了阳光之下。顿时,无数双关注的眼睛投向了孟尝君、那个贪油偷腥的门客和孟尝君的小妾,他们期待着事态的发展与结果,不仅想要看到被严严实实地扣上了一顶“绿色”帽子的孟尝君对事件的态度,更关心那个贪油偷腥门客与孟尝君小妾的结局,关心他们会是怎么死的。

孟尝中历史原型 走进历史看孟尝(9)

因为那无数双眼睛都知道,任何一个人都是不能容忍被人给戴绿帽子的,更何况是主子被自己的门客和小妾给戴上了一顶大大的绿帽子,其内心的愤怒也就可想而知……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孟尝君会大发其怒,毫不留情地处死那个色胆包天的门客和自己的小妾的时候,这一次孟尝君的态度与做法却让所有的人大跌眼镜,孟尝君作出了一个石破天惊逗秋雨的决定:“我要重用此人!”

孟尝中历史原型 走进历史看孟尝(10)

试想一下:一个贪油偷腥的门客,搞事搞到自己主子头上,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处,还得到了重用,这天底下还有理可以讲吗?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孟尝君不是被“绿帽子”的事给气糊涂了,就一定是脑瓜子进水短路了,只有孟尝君的谋士鲁连听了心知肚明,笑笑没有言语。

但听得孟尝君对那个贪油偷腥的门客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漂亮姑娘谁都喜欢,常言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所以这事也不能说全是你的错,既然你们两情相悦,我就做主将她许配给你。”

孟尝中历史原型 走进历史看孟尝(11)

听了孟尝君的话,那门客差点没有惊晕当场,感情自己是在做梦一般的不真实,有点像是在云里雾里的他狠狠地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可是痛,不像是在做梦!

其实,自事情“败露”的那一刻起,那个贪油偷腥的门客就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他知道玩“心跳”玩到了主子头上的自己是没有机会能够见到第二天早上的太阳的,更何况还有此等好事,换了谁都不会相信,也不敢相信这一切会是真的。

孟尝中历史原型 走进历史看孟尝(12)

那门客一听,仿佛猛然间受了王炸一样,瞬间被擂懵当场,简直就是整个地傻掉了。

但是,这还没完,孟尝君像是要把惊喜进行到底,只听他接着对那门客说:“你追随我田文已经这么多年了,大官没能让你做上,想必小官阁下也一定看不上,我看不如这样,趁着我与卫国国君有些交情,便送你车马钱币到卫国做官吧。”

竟然还有这等好事?那门客已经确确实实不知道该为自己的“因祸得福”发表什么“劫后余生”感言了,只得“嘣!嘣!嘣!”地连续为自己宽容的主子孟尝君磕了几个响头,在心里祝愿他好人有好报,而且长命百岁。

孟尝中历史原型 走进历史看孟尝(13)

由于有孟尝君的“嘱托”和他与卫国国君的老交情,那个曾经在孟尝君那儿贪过油偷过腥的门客到达卫国后,很快得到卫国国君的重用。

只不过在战国那个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都可以随时转好,随时变坏的动荡时期,还没过几年,齐、卫两国原本好好的关系突然变得紧张起来,而且卫国国君准备联合几个国家的军队攻打齐国。

孟尝中历史原型 走进历史看孟尝(14)

“这可如何是好?如果真让他们出兵攻打齐国,那吃亏的还不得是齐国?”此时,数年前被孟尝君送到卫国的那个门客,已经成为卫国国君信赖的重臣,一直苦于没有机会报答孟尝君当年的“知遇之恩”他,在经过一翻思虑之后,决定亲自去面见卫国国君。

见到卫国国君后,门客对他说:“孟尝君念及和大王的旧情,将臣送来辅佐大王,可惜的是微臣不才,实在惭愧得很。”

接着他说:“臣听闻齐、卫两国的先王曾经在一起歃血为盟,约定永世和好,不相攻伐。如今大王要联合其它国家对齐国动兵,岂不是违背了先祖的誓言,同时又对不起孟尝君吗?”

孟尝中历史原型 走进历史看孟尝(15)

见卫国国君似乎不为所动,那门客突然一振衣袖,大义凛然地道:“大王若是听臣的劝谏便罢,如若不听,那微臣只好洒一腔热血,与大王血溅一身同归于尽了!”

“同归于尽,这还了得!好死还不如赖活着呢!”卫国国君门客被血溅一身的气势给话吓着了,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爱卿这么刚猛,连忙撤回了向齐国出兵的指令。

门客冒死劝谏的事情很快传到了齐国,齐人知晓这件事之后,无不佩服孟尝君当初送走门客是多么的正确和富有远见。

孟尝中历史原型 走进历史看孟尝(16)

孟尝君听说之后,望着卫国的方向对谋士鲁感慨道:“士为知己者死,这话说得太对了!其实,你们也不用佩服我,我也是被一只猴子和一只乌龟的故事点醒而已!”

两则故事都出自《战国策·齐策三》,说到底只不过是孟尝君等封建君王臣子招揽和笼络人才,让他们为自己所用,甚至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去死的一种方式与手段而已。

因此,我们在对待历史以及古今中外文化的时候,应该谨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对其进行客观辩证的分析,去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精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中吸收有用的东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