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因技术原因无法上映(上映之时烽火正燃)

电影因技术原因无法上映(上映之时烽火正燃)(1)

电影《孔夫子》(1940)中国DVD-9版封套

费穆(1906-1951)生前曾说:“有人批评说我拍的电影不容易被人接受,叫好不叫座。怎么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物质上的成功,评价的标准未必正确,我不在乎,我绝不会为了人家的喝彩而拍电影……这一切都算不了什么,只是,有时候我会觉得很寂寞,问题是我的感受,究竟有多少人能了解?”

1938年,费穆和民华电影公司老板金信民以及演员张翼(1909-1983),因为战事被困香港。其间,他们产生了拍摄《孔夫子》(1940)的想法。

电影因技术原因无法上映(上映之时烽火正燃)(2)

1935年,费穆(右)和摄影师黄绍芬(中)在电影《天伦》的片场

1940年“孤岛”时期的上海,围城氛围弥漫一切,危机、颓废、焦虑、无奈……夹杂一气,前景悲观的大有人在,对国家失去信心的比比皆是。

影片创作的年代正值儒家思想被颠覆时期,也是中国抗日战争“孤岛”电影时代,上海电影业陷入混乱,无人再关注文化题材,片商群起摄制的是低级趣味粗制滥造的电影,但费穆却例外,他坚持摄制有强烈人文气息的《孔夫子》,以电影还他一个公道,坚持在另一个层面思考孔子,更坚持贴近春秋时代采用半文言半白话对白。

电影因技术原因无法上映(上映之时烽火正燃)(3)

电影《孔夫子》(1940)剧照

费穆希望一向代表中国传统光辉的儒家和圣人理想,在特殊的时代能在意识形态上提供某种出路,搭起一道让心灵得以凭依、寄托的桥梁。

电影由孔子的故乡鲁国被入侵,君王迂腐,贼人当道开始,心怀天下的孔子教导弟子六艺及大丈夫立身之本,在救国不成后,孔夫子开始周游列国,电影以手绘地图交代局势转变,最后,73岁的孔子回到满目疮痍的家乡,身边惟有孙儿相伴。

电影因技术原因无法上映(上映之时烽火正燃)(4)

《诗人导演:费穆》的书封--出版年:2014-5

《孔夫子》是一部怎么样的电影呢?曾出版《诗人导演:费穆》(香港电影评论学会1998年出版)的作者黄爱玲认为,那是一部把圣人“人化”的电影。今天,大家都喜欢把英雄、贤人往下拉,展示他们凡人的一面。

当然,英雄、贤人也是人,他们不是神,但所谓展示他们凡人的一面,其实是要表示他们也有失败倒霉的境遇,也有软弱的时候,从这“人化”的向度,可加强人物的可亲和度,亦可相对加强读者或观众的投入感。

电影因技术原因无法上映(上映之时烽火正燃)(5)

电影《孔夫子》(1940)剧照

《孔夫子》于1940年在上海拍摄完成,并于圣诞节前在上海公映,一周内天天票房爆满,在当时引起人们对孔子的广泛关注。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拍摄孔子的传记片。

20世纪40年代战后时期,该片曾被输出国外。

影片拍摄当年,不少电影公司为迎合观众竞相拍摄所谓民间故事影片,《孔夫子》则完全不同。

当时阿英(魏如晦)在评论这部影片时称赞道:“费穆先生独能不为重重恶劣的环境所左右,艰辛刻苦,丝毫不苟,以年余的时光(约当50部快速度民间故事拍摄的时间),来摄制这电影商认为没有‘生意眼’、事实上却具有极伟大教育意义的影片,这样的精神,也真是孔子教育精神的实践。”

电影因技术原因无法上映(上映之时烽火正燃)(6)

电影《孔夫子》(1940)剧照,孔夫子被困于陈国与蔡国间

该片由唐槐秋(1898-1954)演孔子,张翼饰子路,裴冲饰子贡,钱毅饰子思,葛鑫(1917-2000)饰少正卯,慕容婉儿(1920-1970)饰南子。

影片人物造型非常讲究,专门请来了化装及美术专家陈绍周担任,主要为唐槐秋饰演的孔子造型。

电影开头即是孔夫子一脸正气,持礼甚端地站在高山上,向子路、颜回、子贡等弟子宣讲。影片风格简约,配乐尽显古风,服装、道具及表演也极为考究,如中国山水画般的画面,传达出盎然诗意,将“电影诗人”费穆的影像美学体现得淋漓尽致,堪称比《小城之春》(1948)还“费穆”。

电影因技术原因无法上映(上映之时烽火正燃)(7)

电影《孔夫子》(1940)上映特刊封面

《孔夫子》表面上最为“人化”的一段也许便是讲到他困于陈国与蔡国间还弦歌不断的故事吧,偏偏初版可能为了加快叙事节奏,剪去了部分段落,在未回复“原貌”之前,我们看到的是很有限的“从容不迫”。

孔子众弟子的表演,尤其是张翼饰演的子路,比老师更为抢镜,体现了智、仁、勇的三元价值,在危机逼近时,勇者难免容易突出。

不过,费穆应该明白,仁既是跟智与勇并排的德,更是三者的基础。作为终极仁者的符号内涵,孔子该展示的是无坚不摧的毅力(仁毅),把子路的勇毅比下去。现在仁毅不彰,勇毅反显,与其说是费穆失手,不如说是他的灵巧。

电影因技术原因无法上映(上映之时烽火正燃)(8)

电影《孔夫子》(1940)剧照

微妙之处正在于:在那条僵化的、宗教的“栈道”上,圣人的终极仁毅也变成被膜拜的神像姿态,子路的勇毅,相形之下,反而显得人情味十足,令观者动容。

这样我们对于费穆如此用力刻画片末子路单枪匹马杀上高楼慷慨就义的情节,不免有豁然贯通之感。

兵临城下,国难当前,子路经过老师的教化、感召,杀身成仁。神像被建立然后自行瓦解,孔子的“人性”须透过经他教导的子路才得到真实的铺展。

电影因技术原因无法上映(上映之时烽火正燃)(9)

电影《孔夫子》(1940)剧照

那唐槐秋的木讷、肃穆、正气,僵硬的宗教表象,反过来衬托了弟子的可歌可泣。神性,同时作为人性的对立面和基础,终于没有带来负面的效果。不错,那神像看来有点孤高乏味,但令我们感动的人性表现,却以它为基石,思索片刻便乐于接受。

初版未收入的片段还包括用字幕交代的齐兵屠杀鲁平民及鲁国反攻的“复仇”情节,这一段明显的有宣传抗日的意味。

对于画面,费穆更加精益求精。金信民记得,拍陈蔡绝粮孔子抚琴悲歌那一段时,一个孔子抚琴的镜头,费穆就拍了一个通宵,而他也跟着陪了一个通宵。

电影因技术原因无法上映(上映之时烽火正燃)(10)

电影《孔夫子》(1940)上映时特刊里的页面

在拍“杏坛讲学”一场时,为了达到理想的光影效果,费穆执意要等天上的一片云飘到最佳位置,才肯开机。云彩的行踪无人能够左右,摄制组只有在旷野上望云兴叹,默默等待。

拍摄雪景时,为了追求画面的真实感,费穆则非要等到真雪才肯拍。上海不是一个经常下雪的城市,为此耽搁的时间,花费的成本,可想而知。

电影中孔夫子步身战火之中,周游列国,畅述己志,电影外烽火正燃,香港封锁,上海沦陷,《孔夫子》在今与古的时局对照、大历史与私创作之间取得巧妙的平衡,作为费穆由默片过度到声片的重要里程碑,电影中有声对白、默片时期之配乐、字卡三元并存。

电影因技术原因无法上映(上映之时烽火正燃)(11)

电影《孔夫子》(1940)剧照

在《孔夫子影片说明书》中,费穆写道:“本片所有的叙述,不过是历史剧式的叙述。请观众不要当正史看——因为离开正确的史实还远——但也不能完全当作一出戏看。”

对于影片的主题,费穆曾自言:“孔子只有道,没有术……自己是一个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却做了一个时代的政治的牺牲。”扮演孔子的唐槐秋早年在法国学习航空机械,后受朋友欧阳予倩、田汉等影响,投身话剧表演。

1940年初《孔夫子》开拍时原本预算3万元、计划同年3月拍竣,但到了8月份耗费了8万元还没有杀青。金信民回忆说:“人家八千块拍一部电影,我们拍了十六万元。”

电影因技术原因无法上映(上映之时烽火正燃)(12)

电影《孔夫子》(1940)剧照,唐槐秋

别人七八天就拍出来一部电影,费穆却搞了一年。由于时间拖得过长,影片上映后,费穆在一篇题为 “《孔夫子》影片之制作——关于演员之部”的文章中,对参演的演员们表示了谢意。

他写道:“不计报酬,这不过是艺人的本色,但他们甚至不争角色,不论名次,不问剧情,不问戏之多少,完全地信任了我。他们都是忙人,但今天通知,明天准到,这样的工作态度,真是罕见。这样的热情,叫我怎样来回答?”

电影因技术原因无法上映(上映之时烽火正燃)(13)

电影《孔夫子》(1940)剧照

戏外,《孔夫子》的经历也相当精彩,神奇不亚于《小城之春》。费穆不是一个高产的导演,从26岁初涉影坛,到45岁辞世,作品不过10部,而且大半散佚。

其声名最盛的代表作《小城之春》,直到20世纪80年代“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电影回顾展”时才被人们再次惊艳发现。而《孔夫子》更为特别。

1940年12月30日,就在影片广获好评时,《申报》却登出一则广告:“片约关系,忍痛告别。最后上演两场两时、五时半。”

电影因技术原因无法上映(上映之时烽火正燃)(14)

电影《孔夫子》(1940)上映时,金城戏院和金都戏院为电影做的广告

《孔夫子》放得好好的,为什么突然下架?民华电影公司影片老板金信民后来回忆,影片被拿掉并不是他们曾经担心的政治原因,而是出于商业利益。几十年后,金信民说起此事时,仍忿忿不平。“圣诞节前上片子,元旦就撤下来,说起来我现在还有点气柳中亮(1906-1963)、柳中浩(1910-1990)兄弟。他们是金城的老板,《孔夫子》的生意这么好,他们却要把片子抽下来,上映周剑云(1883-1970)的《红粉金戈》(1940)。因为那剧是金星公司出品,他们是股东,当然偏帮自己的片子。”

电影因技术原因无法上映(上映之时烽火正燃)(15)

电影《孔夫子》(1940)国内重映版海报

柳中浩劝金信民不要着急,他们的金都戏院很快就要开张了,开幕第一部电影就放《孔夫子》。金信民事后回忆说,当年自己年轻不懂生意,费穆又是个老实人,不知道一部电影要一鼓作气才会卖座,同意了柳中浩的建议。

1941年1月11日《孔夫子》移师金都影院重映。《申报》的广告上写着:“来函如雪,要求重映,全市轰动,热情可感。”可是,经过半个月的冷却,《孔夫子》的热乎劲已过,只上映了短短7天就无奈下线了。

战火连年,物是人非,《孔夫子》的胶片也随着跌宕的人世,风流云散。有人说它曾经被南洋各国引进,有人说曾在缅甸看过这部片子,有人曾千里迢迢寻找过,却无功而返。

电影因技术原因无法上映(上映之时烽火正燃)(16)

电影《孔夫子》(1940):左为正在修复中的正片,右为损坏严重的硝酸片

《孔夫子》制片人金信民曾回忆称,影片的底片和拷贝,本来存放在华联公司的片库里,但后来就不知失落在何处了。

直到2001年,有神秘人把自己去世亲人的遗物捐赠出来,失传已久的电影《孔夫子》才得以重现人间。

美中不足的是,电影胶片原本包括电影摄影用的负片、印拷贝用的正片和录音用的声带片等,而重现的《孔夫子》胶片中,长片是负片,只有一些零散片段是正片。

2009年香港电影节,修复后的《孔夫子》首次放映,引起轰动。

电影因技术原因无法上映(上映之时烽火正燃)(17)

电影《孔夫子》(1940)香港重映版海报

  • 传奇的《恋爱与义务》与阮玲玉分饰四角
  • 《大路》:中国第一部“解放”男性身体的电影
  • 白杨“明星制造”引瞩目 开启民国造星经典案例
  • 《木兰从军》商业运作引轰动 张善琨大胆启用陈云裳
  • “一代名导”卜万苍“南下”香港拍片:流离情结与焦虑传统
  • 《狼山喋血记》国防电影的开山之作 蓝苹建国后“冷遇”费穆
  • 《神女》中国默片扛鼎之作的商业策略 站在人性的高度下挖掘卖点
  • 《一江春水向东流》小人物的悲喜映射时代的伤 秦怡谢绝白杨接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