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怎样对待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

......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

怎样对待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

写在前面的话

三字经作为传统教育的启蒙读物,在介绍完有关数字的一些常识之后,要孩子们进一步学习的话,当然离不开读书,所以三字经接下来给我们介绍了典籍,告诉我们都要去读哪些书。这其中包括了“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四书”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四部最重要的典籍,它包括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前两部《论语》和《孟子》。

怎样对待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

《论语》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整部书始终贯穿了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仁”。《三字经》用了12个字来讲《论语》,“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说的是《论语》这部书,一共有20篇,由很多弟子一起记录下非常有教益的语言。《论语》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方面。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讲过关于孔子的小故事,比如“仲尼师项橐”。也讲过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在《论语》这部书中也有非常多的小故事,等到我们专题讲到这部书的时候,会向小朋友们详细介绍。今天我们讲一个“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小故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意思是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如此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孔子的这句话揭晓了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坚持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原则,千万不要将己所不欲施于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论语中还有很多我们非常熟悉的内容,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等。在今天看来,《论语》教给我们的更多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一种人生的智慧,一种人生的态度。

怎样对待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

《孟子》

《孟子》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全书一共七篇,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治国思想,政治策略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三字经》中说“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可见孟子学说的出发点是性善论,主张德治。关于孟子我们之前讲过他的母亲教导他的故事“孟母三迁”和“孟母断机”。孟子是战国时邹国人,孔子的第四代弟子。孟子曾经想投身于政治活动,周游列国,遍访国君,但他的学说不怎么符合当时国君的需要,因此不被重视。孟子有一句话,经常被我们引用“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民是最宝贵的,江山社稷是第二位,国君是最不重要的。大家看看这样的思想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必然不会受到国君的青睐。但孟子倡导仁政、爱民的治国理念是非常先进的,而且在先秦诸子里也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思想。在家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是孟子与齐宣王非常精彩的谈话,可以看出孟子的智慧和理念。

孟子与齐宣王

有一天,孟子去劝说齐宣王施行仁政,但是齐宣王打心里不愿意,他就对孟子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色,意思是说我有毛病,我很好色,实行不了仁政。孟子回答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好色也没什么啊,谁不爱自己的女人呢?假如国王能够把自己好色之心推广开来,能够使普天下的女人都有一个归宿,这不就仁政了吗?

这个齐宣王一想,又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货,意思是我还有个毛病,我比较好财,我也实行不了仁政。孟子说,好财有什么不好,谁不喜欢财物呢?您如果能和百姓分享财物,这不就是实行仁政了吗?

齐宣王又说,我还喜欢音乐,孟子说,如果大王能够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就有希望了啊。齐宣王又说“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就是我不是喜欢先王高雅的庙堂音乐,我喜欢的是流行音乐。孟子说“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你一个人享受音乐快乐呢,还是与别的人一起享受音乐快乐呢,哪种快乐?国王回答是“不若与人”,那当然不如和别人一起快乐啦。孟子又问了“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与少一点的人一起享受音乐快乐,还是与多一点的人一起享受音乐快乐,这两种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国王一看,已经被孟子套进去了,只能回答“不若与众”,那肯定是跟人多的一起快乐了。孟子说,大王既然能这么想齐国不是就有希望了吗?

大家看,孟子是多么会诱导人,会说服人。但是我们也只能很悲哀地看到,他最终也没有能够说服齐宣王。齐宣王依然好色,依然好货,依然好世俗之乐,没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仁政来。

怎样对待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

《论语》和《孟子》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了,下期我们将给大家介绍四书的另外两部《中庸》和《大学》,敬请期待,我们不见不散哦。

往期文章:

常识解读|九族十义十干十二支|都有什么?

七情,人的七种感情,他们都是什么?

三字经中的六谷,六畜,六艺,都指的是什么呢?

三字经中的五岳、五色、五味、五臭分别都是什么呢?

《三字经》--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更多内容请点击上方文字关注“国学童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