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说人生三个阶段(冯仑居无定所)

冯仑说人生三个阶段(冯仑居无定所)(1)

封面图|《哈尔的移动城堡》剧照

问:冯叔,我看到身边有一些朋友为了买房,省吃俭用,生活质量也下降了。您觉得,年轻人应该省吃俭用买房子吗?

冯叔:我倒不赞成绝对的省吃俭用。如果把生活安排好之后,收入还有结余,当然可以储蓄或者做一点理财,为买房或者其它的事情做准备。

我记得以前听到过一个例子,上海有一对夫妇,为了省钱买房,每天上下班都走路,绝对不坐公交;买菜也是等到菜市场快下班时,去买剩菜;在家里不看电视不开空调;拒绝了所有社交,甚至不跟亲戚来往,也不生孩子,因为养孩子需要花钱……总之,一切能省钱的地方都绝不花一分钱,然后省下钱来实现了买房的梦想。

这样极端的方式我就不赞成。我觉着像他们那样,最终即使买了房,很多年的幸福都牺牲掉了,最后即使买了房,这房子也未必就让他们有更好的生活。

总之,最好是量力而行。更重要的是生活要有规划,在满足正常生活之余,做一些储蓄也好,投资也好,为今后做打算,我觉得都是挺好的。

冯仑说人生三个阶段(冯仑居无定所)(2)

《裸婚时代》|房子改变了多少人的爱情与婚姻?

问:现在不买房,丈母娘不同意,这可怎么办呢?

冯叔:每一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选择。有的人,可能就把丈母娘「炒」掉了,当然,现实中,更多的人大概还是会妥协。

就我的观察,我觉得随着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和观念的改变,尤其是现在的房屋租赁系统越来越好,这个问题其实没那么严重。

过去,房屋租赁系统没有那么完善,从供应方面来说,集中式的高质量的租赁房也比较少,另外法律法规也不保护租客,更多的是保护业主的利益。在那样的情况下,买房就成了让人觉得安定,觉得心理上放心的一种选择。

但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强化租赁房的建设,强调「租售并举」,并完善相关的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丈母娘们也会改变观点。

比如说,现在有一个新房,你马上租,可以租 10 年,而且服务品质一点都不差,法律上也有保护,那其实跟买的房也差不多,也很好了。

另外,事实上你仔细想,我们现在所谓有产权的房就 70 年,某种意义上,就是个长租而已,这也是个租赁关系。土地是 70 年的租赁期,对吧?按照《民法典》,到期以后还是要续,续也还要交税,所以本质上都是租赁。

所以的话,只要租赁房的品质、服务都好,法律、制度方面有保障,我相信大家在这一件事情上达成共识的可能会越来越多。

还有一方面,这几年各个地方的户籍制度也在改变,很多城市,只要居住了一定的时间,有稳定的工作,有纳税,那么户籍的迁入越来越便利。

而且,以前有些跟户口绑定的事,比如上学,现在政府也在做一些改变,在淡化与户口挂钩,淡化学区房。有些地方也提出来,如果你在一个地方连续租赁,孩子也可以上学。

这些改变,我觉得都会在未来让大家减轻在买房上的压力,从而能够更快乐地投入到生活当中。丈母娘也就不担心了,过去大家讲的很多由于丈母娘不同意带来的一些障碍的,就会慢慢消除,这样的话,大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越来越便利。

冯仑说人生三个阶段(冯仑居无定所)(3)

《欢乐颂》|对房子产生心理上的依赖,源于社会环境带来的某种不安全感

问:但是,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或者习惯里,租房,就是居无定所。但居无定所这样的形容词,是一个负面的感受,一种很没有安全感的体验。您怎么看?

冯叔:我觉得其实是我们长期处在农耕社会,相对封闭,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定居文化。定居,当然需要有一个壳,得有个房子。这样才有安全感。

但是现在社会更开放了,人的流动性不断加强,职业转换、居住选择其实越来越多样。这种多样化使生活品质越来越提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即使租房,只要是在比较正常的社区,或者说,你住在一些临时性的住所,酒店,实际上你也不会没有安全感。

这种安全感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我们的社会文明、法律制度、良好的地方治安。如果这些外部条件都没有,最安全的当然是一到晚上就躲在屋子里,把门锁上,再加个门杠,最好睡觉前枕头底下再放一把菜刀,这才有安全感。

事实上,我觉得现在的社会生活有更多的法治,有更好的社会服务系统,也有更好的生存便利性,没有房子,临时租个房子,其实安全感就来了。

实际上,居无定所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绝对负面的,但也可能是这个人非常有竞争力,因为他选择的空间大,成长的机会多,所以不断地在不同的城市,甚至不同的国家从事各种事情,这也是居无定所。

所以我觉得,未来随着社会的开放和进步,移动和租赁也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也会给人带来安定感和安全感。

图片来自网络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