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365宣传(文明实践德润东乡)

☆眼见为实:在互动体验中激发人们情感共鸣☆

“走心、真信”是理论传播成功的关键。互动体验是激发群众情感认同的好办法,也是群众记得牢、说得出、照着做的有效途径。充分考虑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善于利用工作化、生活化的场景传播理论,把理论宣讲的“主战场”搬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现场。

一是要用活场景体验

所站和村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公众活动的地方,要把的名言金句醒目美观地展现出来,让人们看得清、喜欢看。村庄、社区美化,要把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重要内容,用绘画、漫画、诗歌等多种形式上墙、上宣传栏、上公益广告牌,体现到群众生活场景之中。工厂和园区。县域的工厂和企业园区,青壮年多,尤其需要营造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浓厚氛围。利用会议室、食堂、企业文化俱乐部、车间、接送车等职工聚集的场地,结合行业特点,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有关政策展示出来。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融人企业时事政治、方针政策、企业发展、专业技能、质量管理、职场心理等讲座之中,让科学理论进到企业、走入每一名职工心中。文化场所。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名人故居、城市雕塑、主题公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类阵地,要突出精神引领, 或建设一批固定宣讲点,或将理论传播与场馆解说融为一体, 在向群众讲好文化故事同时, 体现精神价值。

文明实践365宣传(文明实践德润东乡)(1)

二是要交流互动

有主题。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惑,群众自身最清楚。针对群众的思想困惑, 开列出若干个讲解主题,排出时间,按时开讲。讲解过程中, 鼓励群众一边听、一边问。既可以通过设立围坐讲台、板凳授课这种面对面的形式,也可以采用网上讲解的方法,既促使群众深入思考,又使理论得以传播, 有效答疑释惑。学案例。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各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都有各自的高招,用案例启发,可以激发基层和群众的学习智慧,增强学习自觉。同时,要及时总结本地基层的创新创造,就近学、学近处,更亲切、更有效。结合群众需要,组织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小组、学习论坛,激活群众自觉的学习热情。当评委。建立理论传播的效果评价机制,由群众对宣讲进行评判, 让群众从听众变身评委,对网下网上宣讲活动、场景体验等作评价,给出自己为什么觉得好、好在哪里,为什么不好、怎么改进的看法,使理论传播得到改进、不断深化。

文明实践365宣传(文明实践德润东乡)(2)

三是要走进心坎里

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教育者必须首先受教育,理论的传播者首先应该成为真学真懂的人。做好理论传播志愿者、宣讲员的理论培训,遴选具有深厚爱国情怀、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来传播理论,既深入浅出“言传”, 用真理的力量感召群众,又润物无声“身教”, 用高尚的人格感染群众。青年人讲给青年听。开展分众化宣讲活动,青年是重要群体。积极组织和吸引优秀青年学会“讲”、参与“讲”。青年既学又讲, 用青年喜欢的语言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出来, 激发更多青年人主动学习理论、传播理论、践行理论的热情。探索县域青年学创新理论演讲比赛、理论微视频作品比赛等,让理论在青年人心中扎根。浙江龙游县组建以年轻人为主体的8090”理论宣讲团,以青春力量讲好青春故事、传播党的声音,以生动活泼、年轻人爱听的语言吸引年轻人,促进理论宣讲大众化、分众化。宣讲团成员以农家院坝、村社广场、田间地头为阵地,开展理论传播活动。目前正在建立健全从县到基层网格的四级宣讲网络,不断发展壮大年轻宣讲队伍,形成理论宣讲工作的长效机制。从“粉丝”到“讲师”。着眼激发基层群众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热情,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注重吸纳普通群众参与进来,对宣讲活动策划、讲解内容设计等出谋划策,及时听取群众反映, 鼓励更多普通群众加入理论传播志愿者队伍,实现群众从理论的“粉丝”到“讲师”的转变, 释放理论宣讲的“传帮带”效应,不断壮大基层理论传播的群众队伍。

文明实践365宣传(文明实践德润东乡)(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