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大学图书馆的作用 大学图书馆发展的创新航程

作者:陈进(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发挥大学图书馆的作用 大学图书馆发展的创新航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发挥大学图书馆的作用 大学图书馆发展的创新航程

发挥大学图书馆的作用 大学图书馆发展的创新航程

作者:陈进(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

在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历程中,大学图书馆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哈佛大学的艾略特校长所说:“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21世纪高等教育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转型和创新成为当今最重要的时代特征。大学图书馆处在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期。紧跟时代步伐,敢为人先,善于突破,大胆推进服务创新转型,使图书馆成为大学发展的知识动力之源,是图书馆赢得发展空间、进一步成为“大学的心脏”的关键所在。自2008年迄今,在学校发展战略和读者需求牵引下,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利用学校给予图书馆的政策支持和有利条件,以“转型”和“创新”姿态,运用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营造全新的服务模式。历经“从服务理念重塑,到组织机构改革,再到服务体系创建,辅以组织文化保障”的“3 1”步发展轨迹,在国内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泛学科化服务之路,建立了深受欢迎的泛学科化服务体系,使服务如水银泻地,融入学校教、学、研、管和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不仅赢得了校内师生的广泛赞誉,与师生结成互相信任依赖、共同成长、彼此成就的合作伙伴,在中国高校图书馆界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图书馆亦从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一线”,逐步走上参与学校核心事务的“一线”,真正成为了大学师生最为倚重的“学术交流中心、知识加工中心、文化传承中心”。

顶层规划:转变观念新气象

为了更加有效地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我馆面向未来进行了顶层架构规划。其一,重塑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36字全新服务理念:“资料随手可得,信息共享空间;咨询无处不在,馆员走进学科;技术支撑服务,科研推进发展”。该理念从馆内服务氛围营造与服务阵地建设,到馆员走出图书馆、融入教、学、研一线开展服务,再加上用智慧、技术和科研来提升服务品质三个方面,完整诠释了图书馆全新服务的大方向。自2008年正式推出后,已经成为了图书馆服务的行动纲领,使图书馆面貌焕然一新。其二,在大学发展战略和用户需求的驱动下,先后进行了两次重大机构改革,第一次是在2008年,将原有的以馆藏为中心的13个部门,整合为以用户为中心、泛学科化服务为主线的“三部一所”[1]结构,实现了图书馆整体业务的全新转型。第二次是在2016年,紧密对接“双一流”建设和学校发展及人才培养战略,形成了由资源与公共服务、学习与研究支持、文化与特藏服务等组成的、服务目标和使命清晰的六个部门,更加适应“泛学科化服务体系”的整体发展要求。经过近三年的运行,新组织机构成效明显。

精强队伍:和谐文化新希望

通过健全人才引进、培养和聘用机制,打造了专业素养精湛、服务意识强烈、团队精神良好的馆员团队,基本形成“领军型-专家级-特色专业-技能型-辅助馆员”的金字塔型人才队伍结构。在管理上革新用人制度,打破墨守成规、论资排辈的现状,采取全员竞聘上岗,不看资历看能力,鼓励年轻馆员勇挑重任,由此充分激发了大多数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新的组织机构注入了新鲜活力。充分注重团队文化建设,凝练和倡导“提倡一种团队合作精神,注入一种积极进取心态,培养一种不断创新能力,营造一种人文关怀环境,建立一种学习提升机制,形成一种相互塑造氛围”的组织文化,形成了阳光和谐、相互鼓励、携手共进的良好工作氛围,使团队精神、创新精神、服务精神和奉献精神深入人心;同时,通过培训进修、各类人才计划与奖励等多种方式,形成良性有序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激励机制,为馆员的个人成长倾注了动力。

服务创新:拓展职能新局面

2008年,创造性提出“IC2创新服务模式”,旨在“启迪创新,激活智慧,鼓励参与,促进合作”,促进服务效能呈平方级的提升。2012年起,以该模式为核心建立泛学科化服务体系,从“走进院系,主动服务”、“嵌入课程,支持教学”、“绩效资源,分类保障”、“融入科研,支持决策”、“技术体验,培育创新”、“阅读推广,文化育人”六方面进行全方位经纬布局,开创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服务SJTU模式。

近年来,紧密对接国家“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和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需求,主动满足学校深层次发展对高水平知识服务的需求,积极拓展数据分析驱动的创新型服务,从嵌入教学、支持科研、情报分析、数据管理、知识服务、文化传承、辅助创新等多角度,大力开发图书馆服务新的生长点,重点推出了学科评估、研究前沿、知识产权、人才评估等计量分析与决策支持服务,将图书馆的服务送到学校管理层的智库中、教师的办公桌上、研究者的实验室、教室和学生宿舍,送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有效实现了图书馆服务“走进院系基地,融入学科团队,嵌入研究过程”,为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决策管理等方面提供了精准、高效和有力的支撑,显著跃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和服务品质,开创了服务新局面和发展新阶段。

文化铺路:立德树人新风尚

文化育人服务是我馆泛学科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教育思想,从塑造文化品牌、推广科艺活动、挖掘特色资源等角度,构建图书馆文化育人服务体系。在传播大学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师生人文素养、推广科普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2018年间,先后建成“五馆合一”的李政道图书馆、“思源阁”交大文库、教书育人楷模墙等景观,为文化育人提供浸润式环境。李政道图书馆先后获批闵行区科普教育基地及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参观者遍布全球五大洲近20个国家和地区。

以文化人,文化品牌融入大学生活。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精神成长、价值取向、审美意趣等方面需求,以塑造品牌为抓手,设计了主题丰富、类型多样的文化活动,贯穿大学生从收到录取通知书到毕业离校的整个生涯,先后形成3大类12个品牌。2013年以来,推出文化活动近700场,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阅读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斩获多个国家级和省市级重要奖项。

科艺育人,特色活动惠益百万观众。为推进李政道先生倡导的科艺结合育人理念,设计了一系列以科普、爱国和科艺教育为主题的特色活动,惠益大学师生和社会民众。与上海科技馆合作举办的“科艺相通——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讲座基金作品展”,在上海地区大规模巡展累计接待参观者10万余人。李政道图书馆科艺画作有力支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近万名社会民众和师生现场聆听了“心通天宇——物理大师的艺术情怀”等精品报告。通过光明日报等媒体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百万观众受益。

挖掘研究,激活特色资源育人价值。为促进传播利用,对李政道特色资源进行整理、研究及数字化,汇编形成《印象·李政道》、《心通天宇——李政道教授90华诞文集》、《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讲座基金作品精选》等成果,有效促进李政道大师精神及崇高品德的传播。同时,建成具有网络陈展功能的李政道数字资源中心,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全天候服务。

此外,图书馆还借助数据分析,探索交互式服务。每年在4.23世界读书日,发布大学生年度阅读报告。通过数据分析详细了解交大师生的阅读状况及学习研究习惯,并从多角度进行深度解析,总结交大师生的阅读偏好和特点,为下年度开展阅读活动和资源推荐工作提供指导,有效促进了文化服务和资源建设水平的提高。图书馆的文化育人服务不仅学校师生反响热烈,还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实现了“美美与共、合作共赢”,显著提升了文化服务水平及社会影响力。

坚守初心:砥砺奋进新时代

当我们谈起图书馆带给人类的美好时,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名言“我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总是第一时间浮现在每个人的脑海。而图书馆人的使命是要为大学师生建造通往知识天堂的巴别塔,使图书馆成为大学师生心中最为仰仗、最为理想的知识殿堂。这是图书馆的初心,是我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十余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为了圆梦,我从未停止过探索图书馆转型和创新的步伐。在我看来,图书馆除“服务”之外,还有两个最重要的关键词,第一个就是创新,要与国家、学校、师生需求相对接,吸收和利用其它行业的长处,自我创造新的满足需求方式,用一流、主动、智能的敢为人先的创新方式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另一个则是转型,对馆员来讲,要从思想观念、态度作风、行为方式上,实现自我突破,进行自我更新,从而激活成长动力,充分释放工作潜能,做用户需要的事,做前所未有的事。有了梦想和创新精神,还需要对图书馆事业全身心投入的忠贞态度。在我看来,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精勤智慧,专业担当,为谋求图书馆发展全力以赴;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忠诚热爱图书馆事业,殚精竭虑办好图书馆的事情,是每个大学图书馆馆长应尽的本分。在谋划和管理好图书馆的同时,我们还要争取学校乃至国家、社会各界的更大支持。图书馆作为资源有限方,无论是经费、馆藏还是人力,往往都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我们要想方设法,建立能够充分适应学校教、学、研、管等各方面的需求的服务体系,增强图书馆服务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吸引更多的师生乃至社会民众关注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进而赢得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持久重视。

今天,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大学图书馆正在朝着建设智慧图书馆的方向快速前进。借助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先进设备设施等智能技术,未来大学图书馆将为用户提供数据驱动的发现式、感知化、个性化的智慧服务。我们要以创新的姿态,继续深化改革,有效实现转型,拥抱智慧图书馆的到来。作为服务主体的图书馆员,必须要转型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智慧型馆员。思考在前,服务在前,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发挥团队精神,融入新时代,与国家同向同行,与学校“双一流”建设共同成长,为图书馆的发展多做贡献,应成为当今时代每个图书馆员的思想指南和行动自觉。

结语

抚今追昔,大学从未须臾离开图书馆的支撑。在“双一流”建设步伐中,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早已转变成在大学中能够全方位支持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管理决策的机构。有为才能有位,大学图书馆正在从服务“一线”,逐步走上“一线”,在学校核心事务中占有一席之地;有位更应有为,未来,上交大图书馆将继续以服务“双一流”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为己任,用博大的胸襟,承载历史使命,主动迎接智慧图书馆的挑战,以大魄力和大智慧,进一步推进创新转型,建成满足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高质量学科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构建全面支撑教学和育人的综合服务体系,建成深度支撑科研和管理决策的战略情报分析体系,打造支撑立德树人和弘扬大学精神的文化育人体系,逐步嵌入到大学的核心职能与发展使命当中,进而彰显大学图书馆作为大学心脏的恒久价值。图书馆大有可为,未来大有希望。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让我们戮力同心,携手共进,为建设更为美好的中国高校图书馆而不懈努力。(陈进)

[1]“三部一所”为:读者服务总部、技术服务总部、行政管理总部,情报科学技术研究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