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有规定不能吃东西吗(乘坐地铁禁食)

广州地铁有规定不能吃东西吗(乘坐地铁禁食)(1)

■10月29日,新快报记者走访广州地铁一号线,看到有乘客在车厢内饮食。

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明确“地铁里不能外放电子设备声音、禁止进食”等关于乘客行为规范,将于明年4月1日起施行,引发网络关注。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此前,国内已有多地实施上述规定,如今年8月,“不要在南京地铁上喝奶茶”这一话题上了微博热搜,起因是一个外地来的追星女孩去南京看偶像时,在地铁喝了奶茶,结果收到了罚单,该微博被热转数万次。原来,南京早在2014年7月就颁布了“地铁禁食令”,而且一直“动真格”,“(开罚单的)地铁工作人员真的来得很快”。

而广州地铁就温和多了,目前仅是禁止乘客在车站(含站台)、列车或者其他轨道交通设施内食用有刺激性气味的食品,使用可能伤及他人的餐具。

但是据记者走访以及此前相关调查,不少受访者都认同,在地铁里饮食的行为容易令人不快,而外放电子设备声音更是“不能忍”,那么,这次《办法》出台,广州地铁是否会升级相关禁令?广州街坊又是怎么看的呢?

有话直说

广州地铁上吃早餐很常见 啃凤爪吃榴莲的也遇到过

身在大吃货地区,广州人是真的很爱吃。每天都要乘坐地铁通勤的市民颜小姐告诉新快报记者,几乎天天都能在地铁上遇见争分夺秒吃早餐的人,“比如早高峰,好多人喝牛奶吃面包,其他时间倒不常见。”

另一名地铁通勤人士王先生则表示,他个人反感他人在地铁上进食,“地铁空间本身就密闭,如果有人在旁边吃东西,会感觉很恶心,但也不敢说什么。”吃的人多了,吃的东西就丰富了,“我遇过在车厢里吃榴莲的!”

10月28日18时,新快报记者在地铁厦滘站内亲眼看到两名女乘客坐在月台旁的长凳上吃凤爪,香气扑鼻,不时引来旁人侧目。

“我们在这里吃也有点不好意思。”记者表明身份后,吃凤爪的乘客中一人说,“但现在刚好是饭点,自己又饿了……”

还有语音聊天的,外放“洗脑神曲”的

比起在地铁里进食,《办法》中试图禁止的另一项行为外放电子设备声音更令人不能忍。

《办法》出炉后,财经网在微博上发起了一个“你最讨厌地铁上的哪些行为”的问答投票。截至10月30日18时,有近3万名网友参与,超过55%的网友选择了“大声喧哗、玩手机外放声音”这一项,票数高达1.6万票;18.6%的人选择了“强行占座、抢上抢下”,14.9%的人最讨厌“推销产品、卖艺乞讨”;11.1%的网友选择了“吃东西、乱扔垃圾”。

不幸的是,越多人讨厌的行为,日常生活似乎越容易遭遇。

10月28日下午2时左右,新快报记者从广州地铁三号线岗顶站出发,前往小北地铁站。

或许由于饭点刚过,地铁里吃东西的人还没出现,不过同一节车厢有25名乘客,就有3人在外放手机声音:一名距离记者约3米的女性在接了电话之后开启了扬声模式,坐在她对面的两个乘客则在大声聊天。

多名地铁乘客受访时表示,自己平常在地铁上听音乐都会戴耳机,如果遇到外放音乐的人,“会很烦躁,有时候一大早搭地铁,听到了一首‘洗脑神曲’,那一整天脑海中时不时便‘自动播放’这首歌,真的很讨厌。”地铁通勤人士王小姐表示。

“地铁那么吵,我的行为不会影响到别人”

在天河区石牌桥地铁站附近上班的小汪承认,她有过在地铁上外放手机声音的行为。

“地铁内使用电子产品将不允许外放,我也知道这条新闻。”小汪说,当时就是闺蜜给她发了一个关于她“男神”的视频链接,她又没带耳机,于是犹豫了一会儿还是点开了视频。

“我觉得我的行为不会影响到别人,”小汪辩解,“当时周边很吵,而且我声音开得很小,视频也很短。”

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部分受访者持跟小汪相似的看法,他们认为本身地铁上噪声很大,手机外放影响不大,如果在高铁那样安静的环境对周围的影响会比较大。“有一回坐高铁,我邻座一个小孩用平板电脑外放了3个小时的《小猪佩奇》动画片。”受访者武小姐说,当时小朋友的母亲也没有制止,让她觉得不堪其扰,她委婉地提醒他们是否需要耳机,也没能起到作用。

广州地铁

目前仅禁食刺激气味食品 拟“禁止外放音乐”但未有处罚措施

广州在这方面如何规定?广州地铁表示,目前执行的《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坐守则》第十二条,仅是禁止乘客在车站(含站台)、列车或者其他轨道交通设施内食用有刺激性气味的食品,使用可能伤及他人的餐具。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需要由其他乘客提出有关食品的刺激性和餐具的危险性等投诉后,广州地铁工作人员才前往进行制止。“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因此目前暂没有对于此类投诉制止个案的统计。”广州地铁称,未来是否会根据此次交通部新规进行改变,有待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方面的通知。

在“禁声令”上,记者查阅发现,目前广州正在实施的相关规定中并未有涉及这一方面。但在今年7月,市交通局曾发布《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禁止大声喧哗或者弹奏乐器、外放音乐等”。这一意见稿中,仍未见相关处罚性措施规定。市交通局表示,该守则目前仍在修订中,会根据交通运输部的部署做进一步的配套跟进。

广州地铁有规定不能吃东西吗(乘坐地铁禁食)(2)

■10月29日,广州地铁一号线,不少乘客都选择戴着耳机,但亦有乘客外放音乐、大声聊天等。

广州地铁有规定不能吃东西吗(乘坐地铁禁食)(3)

■10月29日,广州地铁一号线车厢内饮食的乘客。

广州地铁有规定不能吃东西吗(乘坐地铁禁食)(4)

■10月29日,广州地铁一号线车厢内饮食的乘客。

广州地铁有规定不能吃东西吗(乘坐地铁禁食)(5)

■10月29日,广州地铁一号线上,候车的乘客戴着耳机使用手机。

广州地铁有规定不能吃东西吗(乘坐地铁禁食)(6)

■10月30日,广州地铁三号线上,有乘客外放着手机声音在看视频。

广州地铁有规定不能吃东西吗(乘坐地铁禁食)(7)

■10月30日,记者走访广州地铁三号线,乘客们有序地接受安检。

他山之石

那些颁布了“地铁禁令”的城市 现在怎么样了?

●北京:地铁外放音乐和征信挂钩

●南京:地铁口早餐档都没生意了

今年8月因为罚了一个在地铁上喝奶茶的外地追星女孩上了热搜的南京地铁在2014年7月实施“禁食令”后,执法开罚动了真格。“禁食令”颁发一个月之后,《现代快报》进行回访,发现上班族在地铁里吃早餐的习惯发生了改变,买了早餐也只敢出了地铁再吃。地铁进站口早餐摊位的生意也大受影响。但在南京某大学毕业的小何告诉记者,自己在南京上学4年,比较少见到在地铁里进食的人。

武汉则是国内第一个以地方法规明令地铁禁食的城市,自2012年12月开始实施,对在轨道交通线路上的进食、吐痰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罚,最高罚款达200元。但是去年《武汉晨报》在调查中发现,仍然有乘客不知道禁令,上班高峰时在车厢内吃早餐。自条例实施以来,执法人员多以劝阻为主、处罚为辅,大部分乘客都较为配合,及时停止不文明行为。

武汉地铁方面表示,2017年4月,根据市民建议对列车广播进行了精简优化,为乘客提供清晰的乘车信息,同时为了强调地铁禁食的必要性,在列车车门上方设置“禁止饮食”标识。

此外,大连、郑州、深圳等地,都对地铁内进食处以不同金额的罚款。

而“禁声令”方面,北京、兰州此前已出台了相关规定,其中北京规定地铁内大声外放音乐将纳入征信记录。

违规者多未意识到侵犯他人权益

主动提醒或帮助大家自律

从2018年起,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策划总工蒋厚泉开始担任广州地铁服务督导员,搭乘地铁时观察地铁环境、服务问题成为他的习惯。在他看来,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的服务环境是城市的另一张“名片”。

“我感觉这已经是一种‘城市病’了。”蒋厚泉告诉记者,他认为地铁上使用电子设备外放声音、吃东西的现象并不少见,但更多的出现在非高峰期。“高峰期人挤人,可能就不太好意思这么做。”

据他观察,年轻人虽然多戴着耳机,但也有人喜欢外放音乐,中年人更多喜欢看小视频,老年人则是打电话时将声音外扩,上演大声对话。

肆无忌惮地吃东西、外放追剧、大声打电话、甚至横躺睡觉……面对这些行为,有人不解:这些人是怎么做到搭个地铁像在自己家那样毫无顾忌?

在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看来,这些行为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未必是恶意的,但却没考虑到对周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即没意识到自己行为的负面社会效应。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迟毓凯亦认为,有部分人是由于受到的公共规范教育不多,缺乏边界意识,在无意识中做了这些行为,也不觉得侵犯了别人的利益,“比如,我们都知道要扶老人过马路,但对密闭空间不能大吵大叫、不能吃有味道的东西等的宣传就比较少。”

广州网友小仙说,其实这些禁食禁外放的地铁规定,世界上不少国家与地区的城市都是共通的,她去台北旅游的时候,曾经带着奶茶上地铁,准备喝的时候被一名老奶奶温和地用手势制止,“这才知道这样做是不合适的,我觉得新规发布后,再在地铁上遇到类似的人,我们应该多发声提醒他们。”

延伸

《办法》鼓励交通换乘减少安检环节 此前市两会已有委员提出类似建议

《办法》除了提到电子设备外放声音、进食、“占座”等这些令人“心堵”的行为要禁止外,还提出了不少治“身堵”的规定,其中就包括“火车站、长途客运站、机场等相衔接的车站,提供的安检场地应为安检互认提供便利,以减少重复安检”。

在今年广州市两会上,广州市政协委员刘根生提出铁路与地铁换乘实行安检互认,提升交通枢纽效率的建议。在他看来,市民出行进入全市地铁站时要接受规范的地铁安检,出站后进入广州站、东站或南站,又需要经过实名验证、安检过机、候车等程序,每个程序都需要排队,多次转换不同区域、不同楼层,耗费大量时间,大大抵消了高铁和动车的交通便捷度。

对此,他建议,在地铁与铁路连接口设立换乘分流通道,通过专门通道免安检换乘,非双向换乘通道进入枢纽的乘客(如乘坐私家车、出租、公交等进站)执行正常安检程序。

市交通局回应:

“免二次安检”条件尚不成熟

对于刘根生的建议,广州市交通运输局答复称,受制于现有设计改造困难、铁路和地铁安检标准未统一等情况,对现有交通换乘枢纽直接实施换乘“免二次安检”工作的条件尚不成熟。

市交通局进一步解释,安检标准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广铁集团、广州地铁对涉及生活用品等的“限制携带物品目录”并不一致。而关于广州南站地铁免检进入高铁候车的建议,由于广州南站一层到达大厅的快速疏散设计特点,在保障大客流安全疏散、方便进出的前提下暂不具备分区或分通道管理的条件。

刘根生认为,此次交通运输部《办法》出台,是从顶层设计上支持“安检互认”,若要实现安检标准“合一”,这涉及到交通枢纽的改造,因此未来在广州火车站、广州北站等站点的改造建设中,要提前考虑到换乘免安检的问题。

对此,市交通运输局在答复函中也表示,下一步将立足于广州“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定位,推动各相关部门将“铁路、地铁换乘免安检”的服务理念融入到广州各类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过程中,并配合广铁集团在广州南站今后的布局改造中,因地制宜、逐步改造铁路与地铁间的换乘免安检硬件设计。

■本期统筹:新快报记者 沈逸云 吴晓娴 ■本期采写:新快报记者 吴晓娴 何生廷 蒋翰林 沈逸云 王彤 李佳文 ■本期图片:新快报记者 林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