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海战沉重的代价(不轻易开火的巨炮)

清晨6时59分,战舰“大和”拥有的9门18英寸的巨炮一齐向美航空母舰开火。在第二次齐射之后,舰桥上的观测兵立即报告:“敌舰腾起大火!”果然,敌航空母舰“冈比亚湾”被炮弹击成两截,火焰冲天,旋即沉入海底。

马岛海战沉重的代价(不轻易开火的巨炮)(1)

用1 发炮弹便可击沉1 艘敌舰,勿庸置疑是战舰“大和”18英寸巨炮的威力。然而,不幸的是,海面上的狂风巨浪遮挡了日舰炮击的视线,再加上敌驱逐舰施放的烟幕成功地遮盖了匆忙后撤的美航空母舰群,致使“大和”和“长门”舰上的巨炮无法施展威力。这时,当“大和”接近美舰22公里时,在阵列后面督战的栗田司令突然发现6条鱼雷正向“大和”袭来。驾舰高手、“大和”舰长森下少将巧妙地转向闪避。只见鱼雷3 枚为一组,飞驰在“大和”巨舰的两侧。事有凑巧,这6条鱼雷的速度几乎和“大和”航速相同 ,因此,“大和”号无法折回,不得已只好同鱼雷结伴行驶了大约10分钟,躲过鱼雷后才又重新转舵扑向美舰。战后回忆起这一情节,仍然为此惊险场面捏着一把汗。

由于上述原因,双方舰队又把距离拉大到30公里以上。栗田下令发射军舰舰载观测器进行侦察,侦察结果表明,敌舰队正向南方逃窜,栗田立即下令全体急追,当时是上午8时20分。栗田坐镇的“大和”战舰一面进行雷控射击,一面向南急驶。突然,在烟幕的隙缝中隐约发现1 艘近似巡洋舰的美舰只,“大和”立即用副炮将其击沉,事后才知道,这就是前来实施鱼雷袭击的美驱逐舰“霍埃尔”号。此时,栗田舰队的横向追击面绵延达15海里,各舰根据自己的判断,凶猛地扑向美舰,这种异常混乱的局面是由于联络的不畅通而造成的。重型巡洋舰“羽黑”和“利根”一马当先,冲锋在前,把美舰群向西南方向压去,成功地为日本海军水雷战队的进攻创造了条件。然而,不幸的是,作战意图栗田司令全然不知,令人深感惋惜。

此刻,美航空母舰沿内线退却,而栗田舰队沿一个外圆弧追击,所以,如欲迅速缩短双方的距离,并非易事,何况,敌驱逐舰从上风头大量施放烟幕,模糊了栗田舰队的视线,并在日本舰队追击的航路上发射鱼雷,进行了相当出色的回击。追击中的日舰一面竭尽全力地应付逃窜中的敌舰的炮击,一面向持续不断地展开殊死攻击的美机群开火——一场相当残酷的海空激战的场面出现了:日本重型巡洋舰“筑摩”、“鸟海”在炮火中穷追不舍,不幸中弹落伍,栗田立即向“鸟海”派出了驱逐舰“藤波”,向“筑摩”派出了驱逐舰“野分”,前来收容沉舰上的船员。如果美机空袭进一步加剧的话,那么,用于进攻的日本驱逐舰的数目将会更加减少。

从上午8时30分左右开始,美机的空袭逐渐加剧,波浪式的空袭一浪高过一浪,随之栗田舰队的损失也在逐渐加大。至此栗田司令才如梦初醒似地说:“是啊!我必须立即进击莱特湾!”

栗田舰队尾追自己最大的对手——美机动部队,此乃为美第七舰队所属的护航航空母舰群。整整两个小时。由于整个追击过程都是全速前进,因而栗田“担心燃料不足”,再说,虽然应不惜一切代价设法歼灭美航空母舰,但是,若如此没完没了地追逐下去,是难以奏效的 。如果无限期地追击下去,势必要延误进攻莱特湾的时间。因此,栗田决心暂时放弃追击,即刻转向,突击莱特湾!于是,9时11分,栗田发出全舰队集合的命令。

要说这场萨马岛海战胜利属于栗田舰队,倒不如说它属于最后胜利而成功地退却的美国海军更为恰当。因为,栗田错误地判断对方的兵力为“大型舰队航空母舰5至6艘、战列舰两艘、巡洋舰、驱逐舰10余艘,舰队速度为30海里以上”——这是不配备侦察机的“盲人舰队”的必然后果。

纵观海上歼灭战,如果双方剑拔弩张,迎面交战,则有成功的可能性,倘若激战中一方以逃窜的状态出现,那么所谓的歼灭战是难以成立的。战术上所说的“有效地利用敌方的取胜心理”,道理就在这里。只有敌方抱着胜利的信心主动进攻时,才能形成包围歼灭的战局。萨马岛海战中,美舰从已经通过侦察机提前发现了栗田舰队,并马上做好了迅速退却的准备,日本海军万万没有想到在此能与美国舰队相遭遇,因此,遭遇战在所难免。

在这次交锋中,美国海军失去了护航航空母舰“冈比亚湾”、驱逐舰“休斯敦”、“霍埃尔”、“罗伯兹”等4 艘军舰。日本方面,损失4 艘重巡洋舰,3 艘驱逐舰。从比例上来看,还是日本方面损失较大。

而栗田司令在率舰追击中突然下令全舰队集合,但是,舰队所有舰只若到达栗田指定的集合地点,需要两个小时左右,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那么,栗田舰队能否按照预定的时间突进莱特湾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