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隔长路寸心终不移(心宽忘窄地亭小得山多)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订阅哦!

分享字的魅力 字的魔力 字的福利

人到了亭子里,就停下来了。先人用这个意象,造了“停”字:一个人加一座亭。

山河隔长路寸心终不移(心宽忘窄地亭小得山多)(1)

亭,是有顶无围的构筑物。因为,人在亭子裡,不能久留,更不能长住;所以,“停”字,是止息,且只能是暂时的歇息一下。

最早把人生比作旅途大概是陶渊明,时光流淌,人生匆匆;于是,老夫子“逝者如斯夫”的感叹,也就更加意味深长了。

山河隔长路寸心终不移(心宽忘窄地亭小得山多)(2)

科技发展的速度,总是体现为人生的匆忙——急匆匆,心,亡了。

所以,要造亭子。亭台楼阁,亭在先。

造园,必要有亭,一曲《牡丹亭》,多少悲欢情;建城,也要有亭,长亭连短亭,相送无尽期;山水,焉能无亭,有亭翼然在,醉翁可欣然……

无论是山水,还是人生,旅途中的这座亭子,是让人进去歇歇看看想想的。人到了亭子裡,就停下来了:旅途需要停一下,人生也需要停一下。

山河隔长路寸心终不移(心宽忘窄地亭小得山多)(3)

《独泛落潮归》

(邵琦作品)

先人在山水间,造了很多亭子。亭子所在的地方,往往就是你觉得需要歇歇脚的时候,也往往就是此地可览风景绝佳处。所以,路途中的亭子,必是要进去停一下的。脚力用尽了,进去歇一歇、停一停,前面的路也就不那麽艰难了。

停一下,又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因为,绝壁孤亭下,总是风景绝佳处。一如苏轼所云:“唯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 所以,中国的亭子,很科学。既符合生理的需要,也满足审美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生的必须。

停一下,歇一歇,回看一下自己,此时,或许正是人生的绝佳美好时。因为,人生的下一程不可预测,但是,不可避免的是:走向衰老……

解除匆忙,找回我心,其实只需要停一下。

“心宽忘地窄,亭小得山多。” 是诗句,也是画意。一趟旅程,能得几多山,或许取决于你在亭里停了几多回。

所以,矗立城中的纪念碑,是解读西方文化的一把钥匙;而万里乾坤一草亭,则是解读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山河隔长路寸心终不移(心宽忘窄地亭小得山多)(4)

作者 | 邵琦

出生于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

曾任上海书画出版社《朵云》编辑、编辑部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科带头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书画院画师;国际美学学会会员。

出版著作、论文《中国画文脉》、《晚明以来中国画的语境和语义》、《书屋小记》等约300万字。出版画集《只在此山中—邵琦山水画》等4种。个展《唐人诗意·邵琦山水画展》2011年在北京大学百周年讲堂举办。

长按并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订阅

分享字的魅力 字的魔力 字的福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