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牺牲的英雄19岁(打不死的战斗英雄)

作者:我看行历史

“没有冻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这是电影《长津湖》片中,由段奕宏饰演老营长谈子为与新兵伍万里一番对话。然而,在38军战史上,其前身部队,由梁兴初担任团长的滨海军区第十三团,确实曾有一位“打不死”的一等战斗英雄。

最小牺牲的英雄19岁(打不死的战斗英雄)(1)

关于他当年的“打不死”的传说,不仅是滨海军区第十三团传得沸沸扬扬,对整个滨海军区乃至山东军区来说,都是一个经典传奇。

1944年7月1日,山东军区召开了战斗英雄大会上,作为17个战斗英雄之一的张文祥,一度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据资料记载,当场有人专门给他数过,从头到脚,从上半身到下半身,居然没有一个部位没受过伤。张文祥先后负伤13次,受伤部位多达40多处。

张文祥也是血肉之躯,为何能成为一位“打不死”的战斗英雄呢?关于他的传奇,还得从日军沿冀鲁豫根据地边缘进行一次扫荡说起。

一天,八路军东进支队在谷亭与日军一股兵力展开遭遇战;作为参加八路军的首场战斗,张文祥率领全班猛打猛冲,硬是用手榴弹炸出一条血路。战斗到黄昏,张文祥全班一人牺牲,四人负伤,张文祥本人也因伤重昏迷,倒了下去。

当时突击班的战友们都以为他牺牲时候,让人意料之外的是,第二天清晨,天刚亮,一度昏迷不醒的张文祥竟然奇迹般地苏醒了。尽管已经遍体鳞伤的他,浑身都像散了架子,头更是疼得要裂开了;但是他还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回部队去。

最小牺牲的英雄19岁(打不死的战斗英雄)(2)

“吉安三梁”梁仁芥、梁兴初和梁必业

就在张文祥动弹不得左右为难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走路的声音,他不动声色侧头向有响动的地方望去。顿时喜出望外的发现,一个背着粪筐的老大爷,正拿着粪叉,在尸横遍野的地面找东西。他轻声喊道:“大爷。”

这可把这个老大爷吓得够呛,心说:“这死人堆里怎么有活人呢?”赶紧拔腿就跑。

张文祥一看不好,赶紧抬高音量喊:“老大爷,不要跑。”听到喊声,这个老人总算停下了脚步,仔细查看,这才发现身受重伤的张文祥,向他走了过去。

当张文祥问道部队去哪里时,老大爷说:“昨天晚上就开走了,日本人也走了。”

张文祥赶紧说:“老大爷,我这里有钱,你送我回部队吧。”

这个老人仔细打量一下张文祥后说:“孩子,还是送你回家吧,打仗危险,你看这好几百人都没了。”

张文祥忍着伤痛说:“老大爷,我不回家,送我回部队,我这兜里有400块钱,都给你。”

老人叹了一口气,转身就往村里跑,没多一会儿工夫,就有好几个年轻人抬着块门板跑了过来,将张文祥放在门板上,紧赶慢赶总算赶上了部队。

等到伤好之后,张文祥重新上阵,在兑头沟与日军大战一场。这一仗,张文祥所在连队包围了,赶着牛车运送辎重的一个日军步兵小队。由于日军占领一处山岭顽强抵抗,连队发起五次冲锋都没未能奏效。

最小牺牲的英雄19岁(打不死的战斗英雄)(3)

关键时刻,还是张文祥带领他的四班,七个战士身背手榴弹迎着密集的弹雨冲了上去;他们用一排排手榴弹炸得日军抱头鼠窜,趁势绕到日军后方,配合部队两下夹攻。

没想到,在短兵相接的白刃战中,一不留神,张文祥被后面的石头绊倒,一个日军趁机用刺刀刺中他的腹部。尽管他拼力反抗,但是这个日军已卡住他的脖子,又拿起了刺刀,就要再次出手之际,突然一声枪响,日军忽然丢下了刺刀应声跪在地上。

张文祥忍着伤口的疼痛,捡起刺刀结果了这个日军,然后他转身一看,原来是手拿驳壳枪的排长救了他。

这次伤好归队的张文祥参加了牛庄的战斗。这次战斗也很有意思,战斗前夕,指导员对他说:“张文祥,你刚出院,这次你就在后面给张罗着担架什么的吧。”

张文祥则笑着说:“指导员,你看我这笨手笨脚的,是张罗担架的料吗?我只会爬云梯,扔手榴弹,还是让我去突击组吧。”

连长则在一旁笑着说:“既然张文祥只会打手榴弹,还是让他当突击组长吧。”

没想到,这场攻打日军炮楼的任务,打得非常艰苦。战斗刚打响没多久,上次救了张文祥的排长。就不幸中弹牺牲,气得张文祥操起排长的驳壳枪,在连长组织机枪火力掩护下,冲了过去,爬上了靠近炮楼的梯子。

就在他刚爬到一半的时候,突然炮楼射击孔伸出一支步枪,朝他开了一枪,张文祥应声从梯子上摔下来。

这次又受伤了?张文祥躺在地上仔细检查一遍身体,发现并没有事,又挣扎起来以最快速度爬梯子;趁炮楼射击孔机枪向外面开阔地扫射的空当,拔掉四颗手榴弹的铁环,塞进了射击孔里。只听一声巨响,张文祥翻进炮楼一看,6个日军士兵全被干掉。

最小牺牲的英雄19岁(打不死的战斗英雄)(4)

随后,张文祥接过身后爬上来战士递过来的手榴弹袋,一个接一个,往炮楼底层扔手榴弹,炸得日军心惊肉跳。就在这个时候,从下面飞上来一枚手雷,一声爆炸之后,张文祥的腰部一下子被10多个弹片击中,他不得不再次住进了医院。

伤好后,张文祥又先后在花岩寺、金堂、陈庄三次战斗中,又挂了三次花。在偷袭杜圩子战斗中,他受了重伤,为此整整休养了一年。伤虽然好了,腿却落下了残疾,行动很不方便。战友们送他一个雅号:“半条腿”。张文祥则高兴地说:“条半腿也是光荣的呵!”

1945年11月,张文祥跟随部队进入东北锦西兴城地区,升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第一师二团三营八连连长。

最小牺牲的英雄19岁(打不死的战斗英雄)(5)

1946年2月11日,在与蒋军第13军95师266团,首战秀水河子北山战斗中,他亲自带头冲锋,在身上多次负伤情况下拒绝包扎,仍然指挥作战。

在第八次反冲锋,当张文祥带领连队朝村北围墙冲击时。不料一颗子弹飞来,击中了他的胸膛,他看着围墙边上的敌人,喊了一声“同志们冲啊!”还没喊完,就这样永远地倒了下去,张文祥连长牺牲时,年仅26岁。

最小牺牲的英雄19岁(打不死的战斗英雄)(6)

这场血战,第一纵队第一师一师和七旅伤亡700多人,打破了山东和华东地区任何一次夜战的伤亡纪录,但正是像张文祥烈士一样的指战员浴血奋战,才扭转了东北民主联军节节后退的局面。

此战,全歼蒋军美式装备266团及265团一个营配属山炮营、运输连累计1600余人,缴获各种炮30余门、轻重机枪100余挺、步枪800余支、汽车200余辆和其他军用物资。

1946年8月,部队在阿城召开会议,张文祥烈士再次评为战斗英雄,上级命名八连为“张文祥连”。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