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方说的是满文还是普通话(满话曾是清朝国语)

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段历史的长河当中,华夏土地孕育出了无数的统一王朝。而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有着深厚交情和羁绊的民族,在无数个王朝的更替当中,也出现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史话。

说到我国最后一个大统一王朝,人们必定提及清朝的大名。虽然清朝是由满人统治的王朝,但这并不妨碍清朝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而满人当初在进入山海关的时候,也从自己祖先的家乡带来了富有特色的满族文化。

清朝官方说的是满文还是普通话(满话曾是清朝国语)(1)

但奇怪的是,原本被满族统治者带入中原的满族文化,在最终却淹没在了汉文化的大潮之中。这其中最为奇怪的一点就是,原本被定为清朝“国语”的满话,到了清朝末期,却连清朝的皇帝都不怎么会说满话了。

其中最为值得被举例的就是清废帝溥仪,溥仪晚年在他的自述自传《我的前半生》当中写到,说他当初在皇宫里修习的许多课程,唯有满话是学得最差的。不仅如此,溥仪除了满语课程学得不好之外,后来当了皇帝每逢上朝时,都只会说一句满语——“伊立”,翻译过来也就是让大臣们平身的意思。

清朝官方说的是满文还是普通话(满话曾是清朝国语)(2)

不仅是溥仪,在溥仪之前,还有许多清朝的皇室子弟都对满语课程提不起兴趣,不仅是在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课,就连平时需要满语交流的场合也都闭口不言。虽然清朝在入关的时候,把满语定为了官话,规定官场上必须说满语,并且不会满语的人不可以当官,但这些规定到最后都是徒劳的。

清朝官方说的是满文还是普通话(满话曾是清朝国语)(3)

为什么满族的满语经历了清朝官方的重重“扶持”,到最终还是被人们抛掷脑后、甚至连皇帝都只会讲汉语了呢?这还得从满族入关后受到的“汉化”说起。

历代王朝在最初建立的时候,一定都会注意除了政治控制和经济控制以外的文化控制,这一点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可以见得。对于满清来说,许多的前车之鉴也让满清统治者不得不注意文化控制,于是开始实行各项政策,比如说几品以上的官员只有满人可以任职,再比如说满人和汉人需要分开居住,规定说满语的人都是高大上的,等等。

清朝官方说的是满文还是普通话(满话曾是清朝国语)(4)

但是问题很快也出现了。虽然满人在汉人的居住区大行满语教育,并且把满族人的文化带给汉人们,让汉人加速适应满族文化,但对比基数庞大的汉人来说,满人的人手实在是太少了。比如说当初普及满语教育的时候,因为会教满语的老师实在是太少了的缘故,甚至出现了一个老师带一百多个学生的状况。

这样一来,教育的效率也就从此降低了,全国普及的满语教育对汉人来说成效甚微,人们还是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后来,深谙统治之道的皇太极认为,如果一味实行文化压制、而非文化融合的话,大清的统治就不会长久,于是便开始实行“汉化”政策。

清朝官方说的是满文还是普通话(满话曾是清朝国语)(5)

于是满语不仅没有普及开来,越来越多的贵族和皇室成员开始与汉人合作,并且学习了汉语的使用方法。过了不久,京城的许多满人官员都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京腔,除了正式的开会场合之外,晦涩的满语也就变成了不常用的语言。

虽然在后来,乾隆有想要复兴满语的愿望,并且规定每个当官的无论汉人还是满人,都必须会说满语。但是这种措施终归是治标不治本的,人们把学习满语当作了升官发财的敲门砖。就好比今天大部分人学习外语一样,无论是对那个时候的满人还是汉人来说,满语都已经不是一种能被视为母语的语言,反而只是一门生硬的外语。

清朝官方说的是满文还是普通话(满话曾是清朝国语)(6)

加上后来的皇室成员基本上都生在关内长在关内,皇室内部的“满语浓度”就变得更低了,自然而然到了最后没能受住磅礴的汉文化的吞没,每个人到最后都只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