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老虎与野猪大战 祁连山现猛兽老大

祁连山处于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这里荒芜干旱,却是猛兽的天堂。前不久,祁连山国家公园的巡护员路过祁连山花儿地时,远远地发现2头长得既像狐狸又像狼的动物。红棕色的体毛、尖尖的蓬松尾巴、棕黑色的口须,闲散的步伐,散发出荒野的杀气,稍微野外经验的人一眼看出这是豺。

野生老虎与野猪大战 祁连山现猛兽老大(1)

​这两年,祁连山陆陆续续有豺种群出现。去年就有牧民在附件看到一头死去的牛,肚子里的肠子全被挖空,靠近后腿的腹部是一片血肉模糊。但是此前的30年间,由于豺的种群数量较少,区域密度极低,祁连山野外极难发现,人员直接目击更是罕见。

野生老虎与野猪大战 祁连山现猛兽老大(2)

​豺狼虎豹,向来是猛兽的代表,四者当中,狼、虎、豹为大家所熟知,但作为“老大”的豺却令人倍感神秘,这又是为什么呢?

野生老虎与野猪大战 祁连山现猛兽老大(3)

​01像是灰狼和狐狸的混合体,声誉很差被称为“丛林害虫”,但也有人说豺会保护路人

豺也叫亚洲野犬,在中国民间的叫法里面,通常会加一个“狗”字,很多地方都喜欢叫它红毛狗,也有叫斑狗的。历史上,豺的声誉向来很差,一直被称人们为“丛林害虫”。但是在南方民间有一种说法,人走夜路的时候,旁边的豺如果知道了,就尾随在后面来保护路人。

豺的长相就像是灰狼和赤狐的混合体,比起狼来说是要清秀一些的。它们吻部相对于狼来说要短一些,脸盘看起来宽一些,耳朵圆润可爱。一般体长85-110厘米,体重在15-30千克之间,中国的豺多数在20千克左右。

在基因关系上,豺属却与犬属关系很密切。然而,豺的躯干和四肢的结构更类似于猫科动物,这使得它行动起来更加敏捷。

豺的额部隆起,鼻长,吻较狼短而头较宽,耳短而圆。头骨的构造和牙齿的坚硬度,让豺的撕咬能力很强。四肢也较短,前后肢各有四趾,比其他犬科动物少一趾。擅长跳跃,高能达3-5米。

整个身体呈现出红棕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颜色会有略微的不同;此外,豺腹部的毛发是米白色或者浅黄色的,从下颈部一直延伸到腿部,这样看起来,很帅气。

野生老虎与野猪大战 祁连山现猛兽老大(4)

​02三五成群,用吹口哨来相互打招呼,围攻猎物时靠吹口哨来配合攻击

豺是群居动物,常常三五成群一起活动。它们适应各种栖息环境,比如森林、丛林、山地乃至高山草甸、高山裸岩……除了沙漠地区,从极地到热带它们都能生存。

据媒体报道,与狼和狐狸等犬类不同的是,豺拥有一种独特交流方式,那就是吹口哨。它们经常发出一系列口哨声,依靠这种声音,它们向远处的同伴发出信息,也可以防止族群在穿过密林时走散。

除了相互打招呼以外,豺在围攻体型较大的猎物时,也会通过吹口哨这种方式,来调整策略或者配合同伴攻击猎物。

野生老虎与野猪大战 祁连山现猛兽老大(5)

​03一餐吃下4公斤肉,没有食物时连续3天不吃东西,敢与虎豹火并

豺的食量可不小,成年雄豺一顿能吃下4千克的肉,但当遇到没有食物的时候,它们也可以连续3天不吃东西。

豺爱吃的食物比较广,通常来说,它们主要以一些小型动物为食,比如野兔、山羊等等,不过有些时候也会吃一些水果、玉米等素食当做补充。

当食物短缺的时候,豺通常会袭击大、中型有蹄类动物,其中牛、野猪、麂、鬣羚、斑羚、羚牛和野猪等,都是它们常攻击的对象,乃至这些动物看到成群的豺就吓得四处乱跑。

不得已的情况下,豺才会群体伺机猎杀老虎。通常是多只豺对一只虎,两败俱伤,最终老虎精疲力尽,被穷追不舍的豺咬死。在野外,豺群驱逐豹早就不是新鲜事,甚至两三只豺就能赶走成年豹子。

野生老虎与野猪大战 祁连山现猛兽老大(6)

​04以围攻的方式集体猎食,指爪如利刃,首先抓瞎猎物眼睛,然后将其肛门划破

豺性更凶残,单个的豺虽然并不是狼、豹等大型食肉动物的对手,但是豺群是非常团结的,它们在捕猎的时候,擅长一哄而上,以群体合作的围攻方式集体捕猎。

当豺群发现猎物后,会接力追逐猎物,由于山林中有较多的阻碍,豺的体型又小,所以大多数时候,猎物是很难逃脱它们的魔爪的。

追上后立即包围猎物,开始从各个角度展开攻击,让猎物感到迷惑和慌张,以便制造机会攻击猎物的薄弱部位。其中一两只豺首先会伺机咬住猎物的眼睛与嘴巴部位,把它的眼抓瞎,使其不能逃跑。

其余的豺则重点攻击猎物的体侧和和尾部。豺的指爪不但是一把利刃,而且还带倒刺,往往将猎物的腹部和肛门划破,拉出肠子,令其肚空血尽,活活疼死,场面鲜血淋漓。这也难怪古人认为豺是一种极其凶残的动物,把它作为“豺狼虎豹”中“老大”。

捕到猎物后,豺群会让小宝宝先吃,“大人”负责守卫,等宝宝吃饱后,成年豺才会过去吃。这种进食和狼群中由地位最高的头狼首先进食的做法截然不同,也给豺群增添了一些温情。

野生老虎与野猪大战 祁连山现猛兽老大(7)

​05母豺作为“内当家”,会与群里“未婚”雄豺搞暧昧,以免其离开豺群

一个豺群里,基本上以一对“核心”夫妻为核心,别的成员除了它们的幼仔以外,就是这对夫妻的亲戚。

“核心”夫妻中的公豺作为家长主要负责寻找猎物,而母豺作为“内当家”,平常也会与群里“未婚”的成年雄豺搞些“暧昧”,来笼络它们的心,避免它们离开豺群。

每年9月到第二年2月,正是豺的交配季节,“内当家”只与豺老大交配,经过两个月左右的妊娠期后,“内当家”在巢穴产下4-6只幼崽,最多的时候会产9只。

幼豺初生时,背上有深褐色的绒毛,不到1个月内,就开始吃豺老大反刍出来的肉,平常由哥哥姐姐们照顾。

70-80天后,幼豺随着父母外出活动;5个月后,开始跟着哥哥姐姐学习捕猎技巧;8个月就可独立猎食。幼豺2岁左右达到性成熟,一般寿命约15年。

野生老虎与野猪大战 祁连山现猛兽老大(8)

​06濒危程度比雪豹更高,华中、华东与华南连根豺毛都找不到了,西部成群的也难得一见

历史上,豺曾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上,从中亚、南亚、东南亚、东亚,再到俄罗斯,都能发现豺的踪迹。在我国历史上豺分布于除中国台湾和海南岛之外的大部分陆域省区。但如今分布范围急剧缩减,种群数量剧烈下降,豺已经完全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

从种群数量和现状来说,豺的濒危程度比雪豹更高,全世界目前估计只有4500-11000只豺。包括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和阿富汗在内的一些国家,已有30多年没有豺出现的确切记录。

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有关野生豺最后的记录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在华中、华东、华南过去豺的分布区,如今连根豺毛都找不到了!

一份野外调查结果显示,近10年来,仅在我国西部的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与新疆等六个省份有豺的零星记录。

专家介绍说,豺消失的主要原因,不外乎栖息地消失以及人为猎杀,雪灵谷总结起来共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赖以为生的猎物密度太低,豺没办法不得不缩减群体大小,都不敢生那么多,生下来也是饿死呀。

其二,由于客观原因,豺本身数量太少,无法组成足够大的群体;而且,豺的栖息地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孤岛”,使得豺群与豺群之间不能交流;中国的豺受到高海拔栖息地的环境限制,不太可能有很高的密度。

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疫病。豺在青藏高原消失的时间基本与藏獒兴起吻合,大量增加的藏狗可能将致命的犬瘟和狂犬病传染给野外的豺。

野生老虎与野猪大战 祁连山现猛兽老大(9)

​结语

如今在人类的步步进逼下,曾经与我们祖辈朝夕相处的动物——位居“豺狼虎豹”之首的“豺”,它们的威力并没能让其家族逃离“濒危”境地。大家来救救它们吧!

雪灵谷自然实验室/出品

参考资料: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祁连山国家公园、中国动物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