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三借芭蕉扇细节赏析:从两庆书屋藏瓷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西游记三借芭蕉扇细节赏析:从两庆书屋藏瓷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调芭蕉扇(1)

从两庆书屋藏瓷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史汝嘉

此瓶为软棒槌形,盘口细长颈,口沿至肩部呈优美的弧线。颈部有凸起弦纹一周,瓶身直壁至圈足处渐收,底部署“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款。(图 1)观此瓶之青花发色、款识书写以及绘画风格为典型的光绪时期仿康熙的作品。

西游记三借芭蕉扇细节赏析:从两庆书屋藏瓷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调芭蕉扇(2)

西游记三借芭蕉扇细节赏析:从两庆书屋藏瓷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调芭蕉扇(3)

▲ 图1 清光绪 青花“孙行者三调芭蕉扇”图棒槌瓶 两庆书屋藏

瓶身绘“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之西游记故事,画中孙悟空身着短衣衫,脚踩祥云,一手持金箍棒,一手持芭蕉扇,做奔腾状。牛魔王紧跟其后,牛魔王头戴绒球冠,身披战甲,腰系玉带,手持双剑挥舞,坐下避水金睛兽口吐火焰。牛魔王身后随从手持月牙铲,两鬓长毛秃顶,面目狰狞。整观此瓶之绘画,以线描为主,人物开脸生动,衣纹、铠甲勾勒清晰,简单的几笔勾勒出了牛魔王的凶悍与孙悟空的机智多变,足见绘画之精妙。

画面点题之处在“芭蕉扇”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第一次借来芭蕉假扇,假扇出风致使大火蔓延。第二次变幻成魔王模样在铁扇公主处骗取芭蕉扇,后被牛魔王化作猪八戒模样又骗回。原文说:“钯当面骂道:'我把你这血皮胀的遭瘟!你怎敢变作你祖宗的模样,骗我师兄,使我兄弟不睦!'”第三次借来芭蕉扇是孙悟空与众多神仙合力擒拿,大败牛魔王,迫使其交出芭蕉扇。原文说:“孙行者却会聚了四大金刚、六丁六甲、护教伽蓝、托塔天王、巨灵神将并八戒、土地、阴兵,簇拥着白牛,回至芭蕉洞口。老牛叫道:‘夫人,将扇子出来,救我性命!’”

根据画面描述,可以推测此瓶绘画处表述的是孙悟空牛魔王战斗结束后一起去火焰山灭火的场景。第一次未与牛魔王交手,第二次虽有交手,悟空也取得芭蕉扇,但牛魔王变幻成猪八戒才夺回宝扇。牛魔王与芭蕉扇同时出现且芭蕉扇还在孙悟空手上,这是第三次才有的战斗成果。

画面中对牛魔王的刻画(图 2)与原文描述颇有一致之处,如第六十回“头上戴一顶水磨银亮熟铁盔,身上贯一副绒穿锦绣黄金甲,足下踏一双卷尖粉底麂皮靴,腰间束一条攒丝三股狮蛮带。一双眼光如明镜,两道眉艳似红霓。口若血盆,齿排铜板。”第六十一回又说道:“那魔重整披挂,又选两口宝剑,走出门来,正遇着八戒使钯筑门,老牛更不打话,掣剑劈脸便砍。又云:‘重磨剑二口,复挂甲全身。结冤深似海,怀恨越生嗔。’”以上三处是对牛魔王使用双剑和衣着打扮最直观的描写,一如画面所示。

西游记三借芭蕉扇细节赏析:从两庆书屋藏瓷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调芭蕉扇(4)

▲ 图2 两庆书屋藏清光绪青花“孙行者三调芭蕉扇”图棒槌瓶上的“牛魔王”形象

西游故事绘画出现较早,甘肃敦煌榆林窟第2窟西夏水月观音壁画右下角绘制唐僧带领孙悟空拜观音的形象。(图 3)同样在元代磁州窑瓷枕上也可见到这类取经故事画面,如现藏广东省博物馆的一件枕头上就画的是师徒四人出行图(图 4),虽无具体章节可对应,却明显可看出四人面貌与《西游记》中所描述一致。张庆玉先生藏元代的青花香炉残片上也发现有唐僧师徒的形像,因是残片,故而不太好辨别具体对应章节。不同的是猪八戒的九齿钉耙换成扫把,颇为有趣(图 5)。

西游记三借芭蕉扇细节赏析:从两庆书屋藏瓷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调芭蕉扇(5)

▲ 图3 甘肃敦煌榆林窟第2窟西夏水月观音壁画右下角绘制唐僧带领孙悟空拜观音的形象

西游记三借芭蕉扇细节赏析:从两庆书屋藏瓷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调芭蕉扇(6)

西游记三借芭蕉扇细节赏析:从两庆书屋藏瓷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调芭蕉扇(7)

▲ 图4 元 磁州窑“唐僧取经”图瓷枕 广东省博物馆藏

西游记三借芭蕉扇细节赏析:从两庆书屋藏瓷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调芭蕉扇(8)

▲ 图5 元青花香炉残片上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张庆玉先生藏

至明代《西游记》刊刻有多种,较为出名的有托名李卓吾点评本,书中大量插图为《西游记》增色不少。《新刻增补批评全像西游记》明崇祯四年建阳闽斋堂杨居谦刊,此本插画较为简练,意在突出孙悟空得扇(图 6)。

西游记三借芭蕉扇细节赏析:从两庆书屋藏瓷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调芭蕉扇(9)

▲ 图6 明崇祯四年建阳闽斋堂杨居谦刊本《新刻增补批评全像西游记》中的“行者得扇,望西而走”版画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由徽派著名刻工刘君裕郭卓然所雕刻。此本可能是明万历时期金陵大业堂刻本(图 7)。此本中孙悟空持芭蕉扇的造型与本品相仿(图 8),虽两者画稿相距数百年,却也明显看出人物法器面貌的传承关系。

西游记三借芭蕉扇细节赏析:从两庆书屋藏瓷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调芭蕉扇(10)

西游记三借芭蕉扇细节赏析:从两庆书屋藏瓷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调芭蕉扇(11)

▲ 图7 明万历时期金陵大业堂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中的“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西游记三借芭蕉扇细节赏析:从两庆书屋藏瓷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调芭蕉扇(12)

▲ 图8 两庆书屋藏清光绪青花“孙行者三调芭蕉扇”图棒槌瓶上的“孙行者”手持芭蕉扇形象

日本沐博拍卖见有明崇祯青花《西游记》故事香炉一尊(图 9),青花发色浓艳,釉色亮丽。唐僧师徒穿行于山间,不同的是此画稿为五人,多了一位唐僧的持幡侍者。

西游记三借芭蕉扇细节赏析:从两庆书屋藏瓷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调芭蕉扇(13)

西游记三借芭蕉扇细节赏析:从两庆书屋藏瓷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调芭蕉扇(14)

▲ 图9 明崇祯 青花《西游记》人物图香炉 高:9厘米;口径:9.3厘米 日本沐博拍卖2021年周年纪念拍卖会

英国苏富比1994年4月拍卖一只青花《西游记》故事图筒瓶(图 10),带有“甲戌隆冬作于白玉堂”纪年款,后售于北京翰海拍卖。此瓶画面中唐僧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孙悟空猪八戒站于身后,绘画繁复,山石树木以及人物刻画无一不精。甲戌年为崇祯七年(1634年),在明末清初青花瓷器中,带有明确干支纪年款的更是意义重大。

西游记三借芭蕉扇细节赏析:从两庆书屋藏瓷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调芭蕉扇(15)

▲ 图10 明崇祯七年(1634年) 青花《西游记》图筒瓶 高:43.6厘米 北京瀚海2005年秋季拍卖会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故事香炉一尊(图 11),同样刻画生动,是这一时期陶瓷上反映《西游记》故事的重要实物资料。

西游记三借芭蕉扇细节赏析:从两庆书屋藏瓷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调芭蕉扇(16)

▲ 图11 清康熙 青花“三打白骨精”图香炉 故宫博物院藏

光绪十四年(1888年)刊行的味潜斋本《新说西游记图像》(图 12),书前有批者张书绅《总论》、《自序》,又有王韬《序》。此本《新说西游记图像》发行量大,在清末民初的确可说广为流行。书中所绘牛魔王造型、衣褶配饰以及避水金睛兽的刻画,与本品所绘颇为一致,可以互为参考(图 13)。

西游记三借芭蕉扇细节赏析:从两庆书屋藏瓷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调芭蕉扇(17)

▲ 图12 光绪十四年刊行的味潜斋本《新说西游记图像》中的“猪八戒助力破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版画

西游记三借芭蕉扇细节赏析:从两庆书屋藏瓷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调芭蕉扇(18)

▲ 图13 两庆书屋藏青花棒槌瓶上的“牛魔王”(左)、味潜斋本《新说西游记图像》中的“牛魔王”(右)。

版画插图展现的是发生在多个时空内事件的拼接。在有限的画面中,将情节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接连场景进行有序地组织安排,从而彰显不同时间、空间的人物形态,丰富读者的想象。点线之间的腾挪变化却在最大程度上展示了当时画家、刊刻家在时空营造上的匠心独运。

总而言之,《西游记》成书与其中相关故事的绘画宋元就已经出现,师徒四人出现的人数多寡不一,或许因相关章节不同。至明代版画的刻画则较为固定,遂成定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版画配饰的描绘也根据时代有所改变,究其原因还是为了迎合广大读者的需要,例如将面目狰狞的猪八戒孙悟空都做了人性化的改造,使其面目比较温和。这一改造过程与话本戏剧的传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参 阅:

1、《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刘君裕、郭卓然雕刻,明万历金陵大业堂刻本。

2、《新刻增补批评全像西游记》,明崇祯四年建阳闽斋堂杨居谦刊。

3、王德安著:《青花物语》,南京出版社,2014年。

THE END


| 金立言博士编著 |

西游记三借芭蕉扇细节赏析:从两庆书屋藏瓷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调芭蕉扇(19)

两庆书屋工作室

关注我们,查阅更多文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liangqingshuwu@163.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