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史应从哪里开始(学历史究竟有啥用)

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然而,如何做到学以致用,用历史知识指导实践,发挥历史知识的作用,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学历史应从哪里开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学历史应从哪里开始(学历史究竟有啥用)

学历史应从哪里开始

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然而,如何做到学以致用,用历史知识指导实践,发挥历史知识的作用,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从生物角度来讲,人的智力水平相差并不大,正如土地上生长的水稻所结出的果实,除了少数空壳稻谷(对应早产或出生缺陷)外,大多数果实大小都相差不多,如果发现一粒果实比一般果实大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将是生物学上的奇迹,立刻引起全社会关注。然而,每个人所取得的成就却相差巨大,可见,影响人生成败的主要因素,绝对不仅仅是智力水平,究竟哪些是影响人生成就的主要因素?历史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一)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窃以为,决定一个人的成就大小,主要决定因素是智力水平。然而,随着年龄、阅历增长,逐渐发现,事实上并非如此。无论是周边认识到的小有成就的人物,还是古今中外取得巨大成就的名人, 很多人看起来并不是十分聪明,然而取得了非凡成功,相反,那些看起来智力超群的人物,取得的成就似乎与其智力并不十分匹配。

以一个小范围样本作为参考。各时代的状元,绝对是所在时代绝顶聪明的人物,取得状元头衔者,不仅才智过人,且一旦高中状元,立马享有各种殊荣,拥有顶级ip,一时间举国瞩目,获得更多资源倾斜,理应更易取得超乎常人的成就。然而,真正功成名就、名垂青史的屈指可数。

1964年2月13日(农历大年初一),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博古通今、谙熟古今中外历史的毛主席说过:“历代状元都没有很出色的”。不光在古代,在现代社会亦是如此。2007年,《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对1977-1998年我国各省区市高考状元的职业状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大部分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都“销声匿迹”了。 由此不禁引人深思,如果决定一个人的成就大小,智力只是因素之一,甚至不是主要因素,那么,决定一个人成就究竟有哪些因素?有没有一种方法,通过分析、总结、归纳、找出影响成就的所有因素,寻求一种普遍适应的成功“公式”?

记得之前漂泊异乡时,曾听一名不知名但比较成功人士说道:“要想成为优秀的人,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向优秀的人学习”。

推而广之,是否可说,若想取得成功,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向成功的人学习?

因为,人类从牙牙学语开始,都处于不断向他人学习的过程中,否则,连最基础的语言技能也无法掌握。只不过,所学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毕竟周边并非都是正能量者),这或许导致每人日后的成就千差万别的主要原因。因此,“择其善者而从之”,只向优秀的人士学习,或许是走向成功的“捷径”。(被誉为最伟大的科学家的牛顿,也曾说过:“如果说我比他人看的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于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坦率的说,我是不抱太大希望的,因为我觉得“寻求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个课题难度太大,而我向来是一个不太自信的人),我决定拿出当初学习数理化的精神,用“解剖麻雀”的方法,以历史上一位取得较大成就的人士,展开分析,用数学上的“代入法”和曾经的理科生穷根究底的思维方式(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即:他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都要思考一下,他为何要这样说?这样做?假如我在他的处境下,将会如何思考?如何行动?)希望找出其成功的因素。 我选的研究对象,是刘邦。研究资料,是《史记--高祖本纪》(更新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